滇池今天人多不多(原创滇池的郁闷)
滇池的“郁闷”
“胡为乎不在九域之内,不得与五湖七泽相争雄?”
昆明莲花池公园孙髯翁雕塑
耿嘉 文/图
“五百里滇池,奔来眼底。披襟岸帻,喜茫茫空阔无边……”滇池扬名天下的历史,并不算长。虽然远在西汉,司马迁就在其“网罗天下放失旧闻,略考其行事,综其终始,稽其成败兴坏之纪”“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史记》中,于《西南夷列传》写道:“始楚威王时,使将军庄蹻将兵循江上,略巴、黔中以西。庄蹻者,故楚庄王苗裔也。蹻至滇池,方三百里,旁平地肥饶数千里,以兵威定属楚。”西晋左思在他令“洛阳纸贵”的《三都赋》里,于《蜀都赋》中写入“第如滇池,集于江洲”。
由西汉开始的这些记载,多来自“放失旧闻”,或者出自曾经出使西南夷、西域地区的使者口传,对滇池的方位、大小等没有准确的认识,以致屡屡把滇国所在的滇池与昆明族所在的洱海相混。《史记·平准书》记载元鼎元年(前114年),“乃大修昆明池,列观环之。治楼船,高十余丈,旗帜加其上,甚壮。”《汉书·武帝纪》记载元狩三年(前120年)春:“发谪吏穿昆明池。”唐代颜师古注释说:“《西南夷传》有越嶲、昆明国,有滇池,方三百里。汉使求身毒国,而为昆明所闭。今欲伐之,故作昆明池象之,以习水战,在长安西南,周回四十里。”说的都是汉武帝起意征服西南地区时,针对当地有大泽、善水战的传闻,在长安城西南原西周灵沼之地,模拟滇池,开凿昆明池,用于操练大汉水军。
其实,从战国至西汉的古滇国时期,即使滇池水位已经下降至1915米左右,唐宋时期又降到1890米,但滇池水面仍有510平方公里,远非司马迁说的“方三百里”可比。至于缩微滇池而成的昆明池,完全符合对于水域从大至小所用词“海、湖、池、塘”的“池”的概念,所以后来就只能成为皇家园林的一个部分。杜甫在《秋兴》八首中,写到了汉代延续至唐代的昆明池:
昆明池水汉时功,武帝旌旗在眼中。
织女机丝虚月夜,石鲸鳞甲动秋风。
波漂菰米沈云黑,露冷莲房坠粉红。
关塞极天唯鸟道,江湖满地一渔翁。
清代光绪皇帝也写过一首《昆明池习水战》:
水战原非陆战同,昆明缅想汉时功。
谁知万里滇池远,却在堂阶咫尺中。
说的是北京颐和园的昆明湖,坐在堂上就能看清水上的活动,由此也可猜想武帝所凿的昆明池,规模也不外如是。
正是受制于只有传闻而少有目睹,甚至包括汉唐昆明池给予的印象,滇池在很多时候,就只是一个代表边远遐荒之地的地名,与“空阔无边”的水域无关。南诏时期,既是向中原王朝学习,也是为了彰显云南山水,南诏王异牟寻于唐德宗兴元元年(784年),既封五座山为南诏五岳:东岳乌蒙山,西岳高黎贡山,南岳蒙乐山(今无量山),北岳玉龙雪山,中岳点苍山,又封四江为南诏四渎:金沙江、澜沧江、怒江、黑惠江,却没给水域宽广的众多高原湖泽以应有名分。
真正感受到滇池的壮阔,写出真实体现滇池风采诗文的时代,是元明时期。而为滇池不能名列自古流传的“三山五岳”“四渎八流”“五湖七泽”山水体系,深感不平的,是明代到云南任布政使、巡抚的浙江长兴人顾应祥。他的古风体《昆明池歌》,全面展示了滇池的雄奇壮阔,分析了滇池声名不显的原因,值得面对滇池,披襟岸帻,高声吟诵:
昆明池,延袤数百里。千山万山直自昆仑来,诸山之水汇于此。相传其水颠倒流,滇池之名此由始。左有金马山,右有碧鸡峰,弥漫浩瀚渺无际。
但见洪涛巨浪,日夕排苍空。青天忽惊,白日起霹雳,震撼蛟龙宫。天吴水怪,九首八足,不可以名状,时复出没于其中。有时风恬波浪息,一碧万顷开青铜。其广也如此,胡为乎不在九域之内,不得与五湖七泽相争雄?
神禹治水迹不到,穆王八骏难为穷。汉武凿池徒仿佛,王褒将命何匆匆。唐宋以来各僭据,声教不与中国通。
天开景运圣人出,一扫海内群邪空。五服之外更五服,俯首受命归提封。侏离椎髻之类,吾不知其几千万种,礼乐不异车书同。
眇余生当全胜日,观风两度乘青驰。古来多少豪杰士,局于偏安之世,不得一洗块垒胸。百年过眼一弹指,得此胜览真奇逢。振衣独立太华顶,狂歌目断孤飞鸿。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