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九龄诗词名句海上生明月: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张九龄,一名博物(一说号博物),字子寿,韶州曲江(今广东韶关市)人。唐朝著名政治家、文学家、诗人。

张九龄诗词名句海上生明月: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1)

唐高宗咸亨四年(673年,一说为仪凤三年,即678年),张九龄出生于韶州曲江,所以人称他为“张曲江”。

张九龄出生于一个世代仕宦的家庭,据说是西汉留侯张良的后人。

张九龄小时候就是有名的“神童”,9岁就能写文章,13岁就能写得非常出色。当时的广州刺史王方庆看了他的文章,赞赏地说:“这个人一定能有所作为。”

据传说,张九龄7岁时随家人去宝林寺游玩,正赶上韶州府太守率州衙官员也来进香朝拜。香客们急忙回避,张九龄却把进寺前折的桃花藏在袖子里,若无其事地看着,一点都不害怕。太守见他天真可爱,就逗他说:“你莫非想吃供果?我出个对子,若对上,就给你供果吃。”张九龄信口说:“好呀。”太守看见张九龄袖藏桃花,就出了个上联“白面书生袖里暗藏春色”。张九龄接口应道:“黄堂太守胸中明察秋毫。”太守想这小孩不一般,再考考他,又出了一个对子:“一位童子,攀龙攀凤攀丹桂。”张九龄抬头看了看堂上的三尊大佛像,就回答:“三尊大佛,坐狮坐象坐莲花。”太守与随从无不惊叹,都说这孩子日后定非等闲之辈。

张九龄不仅聪明,而且勤奋好学,所以很年轻就能诗善文。

武则天长安二年(702年),24岁的张九龄进士及第,踏入了仕途,并受到了当时的考功郎沈佺期的赏识。

第二年,宰相张说得罪了张昌宗,流放岭南。经过韶州时,张说看到了张九龄文章,夸奖他的文章“有如轻缣素练”,能“济时适用”,从此对张九龄非常器重。

神龙三年(707年),张九龄进京参加吏部考试,被授予秘书省校书郎之职。做了几年秘书郎后,正赶上太子李隆基想要有所作为,“举天下文藻之士,亲自策问”,张九龄应试,得到李隆基的赏识,升为右拾遗。

李隆基即位后,张九龄改任左拾遗。

当时,姚崇最受唐玄宗器重,执掌军国大权。张九龄上书姚崇,提醒他“远谄躁,进纯厚”。意在选官用人中消除过去缘亲是举的流弊,整顿吏治。随后,张九龄又多次进谏,史书中说他“封章直言,不协时宰”,招致了姚崇的不满。

开元四年(716年)秋,张九龄辞官回到了岭南。回乡后,他并不闲居,刚一到家,就向朝廷请求开大庾岭路。大庾岭是出入岭南的必经之路,向来“人苦峻极”。建议得到了批准,于是他自任开路主管,趁农闲征集民夫,勘察现场,指挥施工,不辞辛劳。

古道修通后,全长有十几公里,道路宽阔,两旁遍植松树,张九龄专门撰写了《开凿大庾岭路序》一文,来记述此事。梅关古道的修通,使南北交通大为改观。梅岭古道成了连接南北交通的主要孔道,后人誉之为“古代的京广线”。

开元六年(718年),张九龄被召入京,因修大庚岭路有功,被任命为左补阙,主持吏部选拔人才。

张九龄的才干渐渐被大家所认知,又先后担任礼部员外郎、司勋员外郎之职。

开元九年(721年),张说入朝拜相。张说对张九龄早有厚望,常常夸奖他是“后出词人之冠也”。

靠张说的赏识和提拔,张九龄提升为中书舍人内供奉。但张九龄并不因为和张说关系密切就随声附和,他对张说多有劝说,体现出了他的公允和卓见。

开元十四年(726年),受到宇文融和李林甫等人的弹劾,张说罢相。张九龄也受了牵连,改任太常少卿,随后又被调任为外官,先任冀州刺史,随后改任洪州都督。

张九龄诗词名句海上生明月: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2)

开元十九年(731年),张说去世后朝中无人,玄宗把张九龄召回了京城,担任秘书少监,兼集贤院学士副知院事。

开元二十一年(733年),张九龄出任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主理朝政。

在张九龄为相期间,唐王朝看起来虽处于全盛时期,其实危机四伏。唐玄宗倦于政事,沉迷享乐,疏远贤人,小人渐渐得志。张九龄守正嫉邪,刚直敢言,是唐朝在安史之乱前最后一位能够公忠体国的大臣。

他曾坚拒武惠妃的贿赂,粉碎了她危及太子的阴谋。

安禄山犯了死罪,玄宗要赦免他,张九龄上奏说: ‘安禄山狼子野心,面有谋反之相,请求皇上根据他的罪行杀掉他,希望断绝后患。”但是玄宗没有采纳。

张九龄屡次反对皇帝任用奸佞的李林甫、庸懦的牛仙客为相,以致多次惹得玄宗不高兴。

开元二十四年(736年),唐玄宗终于被李林甫的谗言所惑,罢免了张九龄,随后又贬他为荆州长史。

晚年遭受小人的馋言诋毁,一片忠心反而被贬,张九龄在荆州忧愤交集,“每读韩非《孤愤》,涕泣沾襟”(徐浩《张公神道碑》),写下了著名的《感遇十二首》。其中第七首这样写道:

江南有丹橘,经冬犹绿林。

岂伊地气暖?自有岁寒心。

可以荐嘉客,奈何阻重深。

运命唯所遇,循环不可寻。

徒言树桃李,此木岂无阴?

荆州是屈原的故乡,张九龄想起了屈原表明自己忠贞的《橘颂》诗,他想:或许自己也就是那柑橘吧,想把才华奉献给朝廷,但奸臣当政,闭塞了皇帝的视听。无奈之下,人生的起伏进退,也只能归因于命运的安排。

张九龄的《感遇》诗,都用芳草美人的意象,托物言志,表示自己不会因为无人赏识而失去高雅的品行。比如其中第一首这样写道:

兰叶春葳蕤,桂华秋皎洁。

欣欣此生意,自尔为佳节。

谁知林栖者,闻风坐相悦。

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

开元二十八年(740年)春,张九龄请求回乡拜扫先人之墓,当年即病逝,终年六十八岁(一说六十三岁),谥号文献。

张九龄诗词名句海上生明月: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3)

他死后不久,盛唐就走向了没落,被他断言“必反”的安禄山发动了“安史之乱”。玄宗仓皇入蜀,想了起了张九龄说过的话,痛悔不已,痛哭之后,派人到曲江祭奠张九龄,追赠其为司徒。

据史料记载,张九龄“耿直温雅,风仪甚整”,他举止优雅,风度不凡。作为开元年间的名相,他政绩突出,忠耿尽职,直言敢谏,选贤任能,不徇枉法,不附权贵,一直被人们所崇仰。据说,他罢相后,宰相每次推荐公卿时,玄宗一定会问:“节操、品质、度量能够像张九龄吗?”

张九龄还是一位优秀的诗人,他积极发展五言古诗,诗风清淡,以素练质朴的语言,寄托深远的人生慨望,对扫除唐初所沿习的六朝绮靡诗风,有很大贡献,所以被誉为“岭南第一人”。 比如他的代表诗作《望月怀远》就是唐代五言诗中的名篇: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全诗抒发对远方亲人的怀念,语言自然浑成,情意缠绵,意境幽丽,细腻入微,感人至深。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