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时诸葛亮因为谁死了才出山(三国时诸葛亮事必躬亲)
上学的时候,骆驼学过一篇课文叫《出师表》,老师在讲解的时候,告诉我们说,诸葛亮这个人虽然聪明绝顶,但是不懂得管理下属,因此最后活活累死,都没能踏入中原。后来骆驼看《三国演义》,以及《三国演义》的衍生作品,感觉诸葛亮都能把十万大军给治理的井井有条,不应该是不懂的管理之人,后来来骆驼又在网上看到,有人推测,诸葛亮是因为嫉贤妒能,所以才把权力都揽在自己的身上。
这个问题一直萦绕了骆驼很久,骆驼都没有找到让自己信服的答案,最近骆驼在研究三国的正史,突然之间一个念头闪过了我的脑海,我似乎找到了诸葛亮事必躬亲的缘由。
经常看骆驼文章的朋友,应该知道,骆驼最近一直都在写袁绍和曹操之间的事,在这个过程中,不可避免的要涉及到他们身边的谋士。骆驼就发现,无论是袁绍,还是曹操,他们的手底下都有很多的谋士为他们出谋划策,然后骆驼又翻阅了一下东吴的资料,发现帮老孙谋划天下的人也不少,而再想想刘备的蜀国,似乎能拿得出手的谋士,就非常的不够看了,刘备底下的谋士为什么会这么少呢?
骆驼翻阅了一些资料,找到了下面的这几个原因。
第一是刘备身份。刘备一直被称为刘皇叔,是大汉皇室的远亲侧枝,那么以他的身份,为什么除了关羽、张飞之外,为什么最初没有什么太有名的人来投靠呢?大汉的基业虽然加起来超过了四百年,但是到了东汉末年,大汉的掌舵人老刘家,早已经失去了往日的威严,不说那些多的说不过来的远亲旁支,就是当朝的天子,也不过是诸侯眼中的一个牌位,因此刘皇叔的身份在当时没有什么吸引力。
而袁绍之所以手底下谋士成群,是因为他头上顶着“四世三公”的光环,祖宗门下的徒子徒孙遍布整个大汉,单以东汉末年各诸侯的人际关系而言,袁绍敢称称第二,没人敢称第一。曹操之所以手底下能人多,一方面是因为他把大汉天子给拐到了身边,占有儒家大义,另一方面他打败袁绍以后,势力变得空前强大,能吸引众人来投,也是应有之义。
东吴之所以能人辈出,是因为北方战乱之时,江南相对太平,除了本身就有的人才之外,还有不少从北方到南方避祸的,最后也都被孙权收入了囊中。另外,江南的世家为了自身的利益,选择和“现管”合作,也是不可忽视的一方面。
第二是刘备的经历。刘备虽然成名之初,就打着皇亲的旗号,但是当时他手上一没钱,二没兵,亲朋故旧也是少得可怜,他为了养活自己,一直是走马灯似地换地方打短工,一个没有固定地盘,没有固定收入,且前途未卜的落魄皇族,对于有才的谋士而言,基本上没有太大的吸引力。因为谋士不是野生的,而是各大家族费力培养的。
他们不光要脱产搞学习,还要花钱上辅导班,去学习天文,地理,还要知晓天下的军政大事,还要跟着高明的老师去分析事情的来龙去脉。好的谋士一般都是家族用钱堆出来的,所以他们学成之后,去投靠明主,几乎没有是为了匡扶社稷的,他们几乎都是为了家族的未来。所以在刘备二十多年的打工生涯中,愿意跟着他混的人,少之又少。
后来刘备占据益州之后,算是有了自己的基业,但是刘备自从单干之后,一直也没消停过,不是和曹操打,就是和益州周边的人打,后来和东吴也打过。试问,一个正常人,对刘备得有多大的信心,才会不远千里,冒着被误杀的可能,穿过非安全区去投奔他。
第三是刘备的地盘。赤壁之战以后,三足鼎立的迹象才慢慢展露,曹操占据了北方大部,而东吴则占据了江东,刘备占据的是益州和一部分荆州。曹操的地盘最大,交通条件也好,孙权的东吴,也不能算差,而刘备的蜀地……说多了都是泪。我们既然知道了谋士的目的是为家族谋福利,那么就能理解,不会有多少人愿意背井离乡的去走栈道,三国时最出名的谋士产地是河南,但地盘是人家曹操的,江南是士族之乡,但地盘是人家孙权的,益州本地有人才吗?有,但是一州之地的人才,多又能多到哪去,益州又不是颍川。
我们知道了刘备手底下谋士少的原因,再来看诸葛亮事必躬亲的问题,就相对明了了,所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诸葛亮本人的亲朋好友就不多,再加上刘备的家底也薄,所以诸葛亮只能像给小企业打工的人一样,一个人当两个人用,还必须是多面手,因此诸葛亮“事无巨细”,也就情有可原了。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