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王之乱和五胡乱华有关系吗(八王之乱和五胡乱华)

八王之乱和五胡乱华有关系吗(八王之乱和五胡乱华)(1)

前些日子俞敏洪在直播的时候大谈了一段“八王之乱和五胡乱华”,让很多人费解。关于俞总讲这段历史故事的动机,我们不能胡乱瞎猜,或许只是“兴之所致”吧!

八王之乱

公元290年 ,精明强干的晋武帝司马炎去世 ,而其继位的儿子司马衷就是“昏聩无能、痴呆庸碌”的晋惠帝 。 司马炎临终时命弘农大姓出身的车骑将军、杨皇后的父亲杨骏为太傅、大都督,辅佐新君,掌管朝政 。

然而生性权势欲极强的皇后贾南风为了让自己的家族掌握政权 , 便于元康元年 (公元291年 )与楚王司马玮合谋,发动禁卫军政变,将杨骏杀死。只是“鹬蚌相争,渔翁得利”,政权最后却落到了汝南王司马亮和朝廷元老卫璀手中。

但贾南风政治野心不死,便又在同年六月 ,唆使楚王玮杀了汝南王亮,然后反诬楚王玮矫诏擅杀大臣,将玮处死,贾南风终于遂愿执掌了政权,史称贾后。她又于元康九年废太子司马通,并于次年杀之。

从此,诸王(汝南王司马亮、楚王司马玮、赵王司马伦、齐王司马冏、长沙王司马乂、成都王司马颖、河间王司马颙、东海王司马越)为争夺统治权,便展开了长达16年的内战 ,史称 “八王之乱”。

这场大恶斗极大地破坏了当时的生产关系,许多城市被洗劫和焚毁,无数人在流亡中饥饿而死,树皮草根,甚至易子而食,都成为常态,百姓陷于无穷的苦难之中!

八王之乱和五胡乱华有关系吗(八王之乱和五胡乱华)(2)

五胡乱华

八王之乱后期 ,匈奴人刘渊占据平阳、氐人李雄占据成都,晋室统治名存实亡。羯人石勒、王弥,更率军队乘虚流窜,蹂躏大河南北。

惠帝永兴元年 (公元304年 ),刘渊叛晋,自称汉王,上尊汉高祖与昭烈帝。 怀帝永嘉二年 (公元 308年),匈奴刘渊自立于平阳,建立汉国。

两年后 ,其子刘聪继位 ,派刘曜率兵4万攻洛阳;晋怀帝以苟唏讨东海王司马越 ,越病死 ,王衍率兵还东海国,为石勒所破,晋军力大削。

永嘉5年,刘聪再派王弥、刘曜、石勒攻洛阳 ,城陷 ,杀王公士民3万余 ,并掳晋怀帝北去 ,史称 “永嘉之乱”。

次年,安定太守贾疋迎立秦王司马邺为太子却传来怀帝遇害消息 。 司马邺遂登位为愍帝 ,改元建兴 ,都长安 。

建兴四年 (公元 316年),匈奴刘曜陷长安 ,愍帝出降 ,被掳至平阳,西晋亡。

自永嘉乱后 ,开启北方五 胡乱华的局向。以公元383年东晋和前秦的淝水之战为界,五胡乱华可分前后两个时期 :

前期的政权有:成汉、汉和前赵、后赵、前燕、前秦、前凉,还有鲜卑拓跋部的代和冉闵的魏不在十六国内。

后期的政权有:后秦、后燕、南燕、北燕、后凉、南凉、西凉、北凉、西秦、夏,此外还有西燕不在十六国内。

八王之乱和五胡乱华有关系吗(八王之乱和五胡乱华)(3)

冉闵以及“杀胡令”

“五胡乱华”期间,北方汉族都到了亡族灭种的边缘。

鲜卑族进入中原时,看见男人就杀,看见女人就俘虏,由于这些少数民族在入侵过程中都没有随军携带军粮,就将这些被俘的女子充当军粮,开启了将人当成军粮的恶习。

随后的羯赵政权更是将汉族女子直接抓起来当成军粮来饲养,甚至将这些女子命名为双脚羊。后来《晋书》记录这个祸乱时称,中原士族,十不存一。

而对于普通的老百姓而言,显然死亡得更多。在五胡乱华的135年里,北方汉族最初的人口数量大约为1200万人,到了冉闵花了三年时间灭掉羯赵政权时,此时的北方汉人却不到400万人。人口锐减了三分之二。而与之对应的,北方的胡人数量却增加到600多万人。

在这里特别要强调一下冉闵:

冉闵是后赵武帝石虎的养孙。冉闵的父亲“冉良”,是魏郡内黄(今河南省内黄县)人。其祖先曾任汉朝黎阳骑都督,家族世代担任牙门将。后赵明帝石勒击败陈午,俘获冉良。当时冉良十二岁,石勒命石虎收他为养子,并改名为石瞻。

咸和八年(333年),后赵明帝石勒去世,石虎掌权。永和五年(349年)正月,石虎称帝,同年四月,石虎去世,石世即位。石世在位三十三天,石遵得到冉闵支持发动政变推翻石世。即位后,冉闵任中外诸军事、辅国大将军、录尚书事。。

不久,冉闵率军入宫弑杀石遵,拥立石鉴,为冉闵所控制。永和六年(350年),冉闵改国号为卫、年号青龙。同年闰二月,冉闵废杀石鉴,自立为帝。

八王之乱和五胡乱华有关系吗(八王之乱和五胡乱华)(4)

事实上,在胡人间长大的冉闵,心里也认为自己是名胡人。正所谓,非我族类,其心必异。石勒等人不会不懂,所以也正是因为他们确认冉闵也是“一名胡人了”,冉闵才有机会走进后赵的核心领导层。

但是从石遵到石鉴,一是忌惮冉闵的实力,一是对他汉人的身份并不放心。所以,暗地里策划了不少针对冉闵的暗杀行动。

忍无可忍的冉闵,在挫败第三次暗杀后,反攻进皇宫,擒杀石鉴,自立为王。自此,冉闵改国号为魏,史称冉魏。并且颁布了针对胡族的严苛法律,此法一出,胡族各部人心惶惶,纷纷想办法逃出皇城,而汉人则是欣喜奔至。

眼看着这样的情况愈演愈烈,他深知这些胡人再也不可能为自己所用了,也便更加理解了自己骨子里的汉人身份,于是便下了著名的“杀胡令”。

以今天的眼光来看“杀胡令”这种“民族灭绝”政策当然是不人道的,但是把汉女当作“两脚羊”的胡民真的算作“人”吗?

冉魏并不长久,352年,其首都被前燕攻破,冉闵被慕容儁杀。听说冉闵被杀害后,方圆七里,草木皆枯,蝗灾、旱灾接踵而来。慕容儁不得不派遣使者祭拜他,并谥曰:武悼天王。

而追随冉闵的几十万汉人不甘受辱,纷纷逃往江南投奔了东晋。由于,没能得到东晋军队的及时接应,他们遭受到了惨烈的截杀,几十万人被屠戮殆尽。

著名史学家范文澜曾对冉闵做如下评价:

1、反映着汉族对羯族匈奴族野蛮统治的反抗情绪,所以他的被杀,获得汉族人的同情。慕容隽致祭赠諡,正是害怕汉族人给予冉闵的同情心。

2、秦汉魏晋从来没有亡国后自杀的大臣,因亡国而自杀,是从冉闵的魏国开始的,这也说明汉族与非汉族间斗争的极端尖锐。

3、至于冉闵以区区之力驰骋中原,而东晋又只作壁上观,是以亡不旋踵,只成为历史上的悲剧而已。

八王之乱和五胡乱华有关系吗(八王之乱和五胡乱华)(5)

五胡何以乱华

“五胡乱华”的历史从近处讲,在后汉时就已明显。蔡文姬在她的《悲愤诗》中如此写道:

“汉季失权柄,董卓乱天常。......卓众来东下,金甲耀日光。平土人脆弱,来兵皆胡羌。......斩截无孑遗,尸骸相撑拒。马边悬男头,马后载妇女。”

“来兵皆胡羌”,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董卓率领的凉州军中,有很多胡人!

董卓死后,这群人归入李傕,贾诩劝李傕攻长安,这群胡人开始祸害关中父老。

献帝纪曰:傕时召羌、胡数千人......羌、胡数来闚省门,曰:“天子在中邪!李将军许我宫人美女,今皆安在?”

翻译过来就是:李傕召胡兵数千入长安,羌胡兵数次到皇帝面前索要女人:“皇帝啊,李将军答应给我们的宫中美女在哪呢?”

从根本上讲,汉人权贵的频繁内战,让“性价比”极高的胡人成为各方势力争相招揽的资源。而随着胡人在军队中的数量越来越多,势力越来越多,最终鸠占鹊巢,尾大不掉,最终导致了“五胡乱华”惨剧的出现。

从“八王之乱”到“五胡乱华”的历史中我们应该吸取怎样的教训呢?

或许也很简单,就是没事别找事,稳定压倒一切!只要我们自己不乱,就是最大的胜利!而那些为改革开放前“十年”招魂的人和大谈全面西化的人,都是危险分子,祸乱之源!

PS:本文参考引用了部分其他文章资料,在此不一一列举。

八王之乱和五胡乱华有关系吗(八王之乱和五胡乱华)(6)


如果您喜欢草根的文章,请"关注、点赞、转发"!谢谢!或许在我的主页能发现更多你喜欢的内容!(特别强调:近期发现有其他自媒体转载本人文章,请务必标明原作者,否则视为侵权)

推荐我的其他文章:

什么是真爱国,什么是假爱国?

起哄不是爱国,无知不是良知

一个国家最可怕的是爱国空心化

假借爱国名义的网红大V和前几年的“公知”有区别吗?

从司马南、张捷等“扒联想”,我们要充分认识“爱国贼”的危害性

中国人的精神贫穷,是推进共同富裕的最大障碍

钱理群谈中国人的“人性”堕落

赵树理之殇的启示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