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访红色记忆重走胜利之路 巍巍丰碑耀豫北
忆往昔,峥嵘岁月。让我们一起走进"四县边",那炮声隆隆,枪林弹雨,血雨腥风的革命战争年代,共同感受那片遍布红色基因土地上的光辉与荣耀。
工委书记:李先贤
李先贤,又名李建书,化名刘玉峰,原籍洑阳县海通镇两门村人,1932年由本村育英小学校长田炳和(現名田园)介绍参加共青团,1937年入党,1938年参加革命,1940年10月任中共卫西委工委书记,1943年夏任中共延浚汲淇四县边工委书记,1945年6月任卫滨县委书记,同年7月调任地委。是四县边革命根据地创始人之一。
四县边办事主任:姚步霄
姚步霄,河南浚县淇门村人,名升云,字步霄。
1937年4月参加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同年11月在焦作扶轮学校加入中國共产党,抗日战爭爆发,返回家乡,在延浚汲淇四县边开展抗日工作。解放战爭时期,历任冀鲁豫军区随军办事处主任,冀鲁豫军区四分区战勤指挥部司令员等职。转战予北,为民族解放事业书写了不朽的业绩。
英雄者,国之干,庶民者,国之本,古之立大志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韧不拔之志。
1943年,随着抗日战爭的不断深入和战场进步扩大,日车侵略者的综合国力日益凸显不足,败局己成定局,为挽回败局,平汉铁路两侧,伪四十军丶二十四军的配合下,增派重兵,对过往行人严格盘查,致使许多百姓遭此劫难而被枪杀,平汉铁路东西数百里的村庄,在日伪的统治下,造成了冀鲁豫根据地通往延安的交通线被切断,中央电令冀鲁豫根据地党委,要不惜一切代价,在敌占区的薄弱区域迅速建立基层组织;开辟冀鲁豫根根据地的西南大门上的第二条秘密地下交通线和创建人民自己的武壮队伍,亦成为四县边抗日政权的迫切任务。
建立人民政权
为了壮大自己的队伍,充实党在予北乡村的领导力量,有组织有计划地进行革命斗争。在区基础好的部分村建立农会,1944年3月,紫胡寨村第一个正式成立农民协会。(主任:王太良、村长王太祥、民兵班长王云成)
沙河村是延津县第一个成立党支部的乡村。使抗日根据地得到了巩固和发展,涌现出了一大批立场坚定,思想积极的好同志:沙河的刘好成丶刘好良丶刘好让;刘訾村刘新春丶刘万成;油坊的丰国运、丰国贞;石邱的苏长安、苏万运、苏万箱及水妞等;车庄张怀堂、柴胡寨王殿卿等300多人,加入中国共产党。相继在刘訾村、柴胡寨、油坊和石邱等村陆续建立了党的组织和政权。
随着"双增"双减"赎地运动的持续进行,更加深入民心,以燎原之势,席卷黄河古道区域:南至沙河北至南皮、河道、飞王、罗滩,东起常新庄丶刘枣庄丶郭辛庄丶柴胡寨一带和原屯周边常新集丶油坊等40多个村庄,革命斗争如火如荼,纷纷建立了农会丶民兵连丶模范班丶联防队和儿童团等群众组织。南皮村在姚步霄的帮助下,还秘密办了简易兵工厂,河道村模范班竟达40余人。当时的六区武工队主要力量:就源自罗滩、河道、南皮三村的民兵。
1944年5月,时值予北地区的形势适应我党游击战的需要:巩固老根据地,开辟新根据地,从内线打入外线,使敌战区为游击区,四地委对辖区作了调整,将滑县西部,南从牛屯沿北至半坡店、沙店、王庄、小铺以西区域归属四县边办事处所辖。名曰:“四县边",实为延汲浚淇滑五县边。在这片广袤的区域内,不同程度地都有共产党身影的存在。为日后解放战爭奠定了胜利之本。
豫北地区畅通无阻的交通线
抗日战争时期,为了打破日伪对华东、华中、山东、冀鲁豫根据地同太行山直至延安边区的封锁,冀鲁豫边区的豫北地区尤为凸显重要。只要越过豫北大平原,就能直奔太行山区,是通往革命大本营延安的一条捷径而理想的天然通道。
1940年8月,华北抗日民军一旅政委兼冀鲁豫军区第一军分区政委闻允志奉调太行山总部工作,21日夜,闻允志在南进支队16团护送中,由南乐北龙王庙至小滩西之间,抢渡卫河,遭敌气艇袭击,不幸壮烈牺牲…。血的教训催生地下交通线,为使各个根据地与延安进行联係,迅速建立由豫北至延安的地下秘密交通线丶站,就迫在眉睫,而十分重要。
1940年,冀鲁豫军区第一军分区司令员朱程派遣黄世贤潜入安阳东部地区建立秘密联络站,1941年6月,八路军总部派王伯平在林县任村建立豫北办事处,利用各种关係开辟地人交通工作。1942年初,冀鲁豫軍区派联络部副部长王乐亭到内黄井店组织沙区办事处,大力开展卫河两岸和平汉铁路沿线驻守伪军的工作,在安阳、汤阴、浚县等地区开辟通过敌战区的秘密地下交通线。
通往根据地的交通大动脉有三条:根据所处地理位置称:北路地下交通线、中路地下交通线和南路地下交通线。
北路地下交通线
北路地下交通线的建立始于1940年春,地下交通线所通过的区域,皆为地主土匪伪军三位一体的地方实为派所掌控,盘根错节…。
北路交通线西起林县北任村,往东经黄家坡村、南韦底村、安阳县西傍佐村、淇河屯、崔家桥、辛村了汤阴县任固村、北五陵、内黄县草坡村、后维村、至井店(冀鲁豫军区沙区办事处驻地),连接清丰到洑阳等地。
北路地下交通线主要是护送过路人员和转运物资,过路人员化装后由交通员护送过关卡,不能携带任何私人物品,文件、信件则有专门的途经。当年肖华夫妇从山东到大行山择此道通过,随身携带文件及其常用之物(包括钢笔)都是从其它隐秘的交通线送过去的。抗战前夕,地方实为派拒绝改编,矛盾激化,北路交通线搁车暂用。
中路地下交通线
1941年初,中路地下交通线正式建立使用。因建立时只有北路地下交通线,当时习惯性地叫南路交通线,又因该交通线直达淇县全寨村,史上记载亦称全寨交通线。她是在沙区办事处原有的基础上,发展丶加强了中路地下交通线。途经井店丶经浚县元过村,聂村丶王庄丶裴庄,跨卫河过乔村,李黄庄、元厚村及汤阴大小青山,三里屯丶宜沟村、越平汉铁路,到林县临淇、过原康、合涧、县城、姚村至林北任村。70公里纵深的沦陷区,大部分地段均有中共"卫西工委"负责维护安全畅通,其任务主要是护送过路人员。多次护送大批部队来往,较之其它途经安全性高,出色地完成了党赋予的战斗任务。
南路秘密交通线
南路地下交通线于1942开始筹建,1944年正式建立交通站。南路地下交通线是一个综合性的交通线,他不仅护送干部丶传递文件丶报刊,还肩负起情报传递,筹措运输根据地急需的货物。
南路地下交通线是为了预防汤、浚交通线一旦遭到敌人破坏,上级党委为确保与太行山区的联係为设的秘密交通站。地委派王东亮同志为站长。据李先贤同志回忆说,配备的交通员有王鸿宪丶张吉祥丶赵玉山丶孔庆堂和张知松等同志,都是经先贤同志亲自甄别后,对党忠诚的精干人员,并由一个有30多名战士组成的警卫排,配备机枪一挺和30支步枪。该交通线归延浚汲淇四县边工作委员会领导。
这条秘密交通线东端是冀鲁豫根据地濮阳交通站,西端是太行根据地南部边沿的汲县塔岗交通站,中间穿越日伪的控制的夹缝地带,在原屯丶马庄和军营等地设中转站,卫南办事处派王东亮丶馮沾林和刘振华等干部担任各站长。沿途经过:东连滑县的半坡店丶双沟丶阳兆丶兹周寨丶高平丶新西兰濮阳四地委;西展:常新集丶自班枣进进入敌占区小屯丶庞寨丶梨园丶下馬营丶到塔岗车站南头躲过平汉线经昌河沟进入太行山根据地设在塔岗的交通站,长达110公里之多。
在地下交通线、交通站、交通点艰苦工作的干部、战士以及沿线革命群众为民族的解放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甚至献出了宝贵的生命,共和国的历史丰碑将永远镌刻这段不可磨灭的记忆,巍巍丰碑耀豫北。
四县边抗日游击大队的诞生与成长
四县边抗日游击大队。是我党在豫北地区从无到有,弃旧变新,从小到大。不断成长的地方武壮之一,转战豫北,经历了无数次大小战斗,抗击着数倍或数十倍敌人的武壮集团。
1944年3月下旬,当时地委书记兼分区政委张国华同志对“工委"指示,根据四地委和军分区司令部的部署,进一步扩大解放区,排除阻碍四县边与地委的畅通,决定拔掉豫北要镇一一沙店集这个反动堡垒。并要求策反伪军,拉出部分的武壮建立人民自己的队伍。
沙店集,处在延津与滑县接合部的一个小集镇,西通李元屯丶汲县两个敌伪据点;东通滑县的鸟兰集、上官村和老岸一连串敌伪据点;南通牛屯、封丘县城据点;北依道口、滑、浚两县敌伪据点。在抗战中战略地位相当重要,驻有伪军第二十三师董风海部,另一股伪军杨青川的一个团固守沙店南边堤南,还有滑县伪保安团刘华洲部的第三大队(大队长苗清华、大队副刘尚德)。白色恐怖笼罩予北半壁江山,严重牵制“四县边"革命根据地发展。遵照上级党委布署,刘耕夫同志依杖和苗清华三姨太有表亲关係,深入虎穴,了解敌人的军事部署丶堪探地形地物,精心绘制了地图,及时报送分区司令部。1944年3月30日,我军分区部队向盘踞在沙店之敌发起进攻,根据掌握的敌情动态,两路分兵,直逼南北寨门,以恶虎扑食之勇,迅速剿清附近敌有生力量及工事,攻入寨内,将董风海的骑兵、特务营团团围困在寨西北角高楼院内,历时两天一夜的激烈战斗,一侧末能击溃伪六军和伪四十军的增援,董风海率残部逃窜到汲县李元屯,杨清川逃亡滑县城。伪保安团在刘耕夫等人的策反中,第三大队在刘尚德的率领下,于4月1日弃暗投明,回到人民阵营。军分区司令部随即对這支反正过来武壮进到了整编:(苗清华待这支队伍反正二十多天后返回队伍)任命苗清华为大队长,刘尚德为副大队长,李先贤同志兼政委,、刘耕夫同志为大队副政委,对反正过来的人员,愿留者编为队员,不愿留者发放路费回家。原有二百多人的大队,通过整编,暂编1个连,连长张中朝丶会计馮子云、后勤邓天四。为了加强这支新生的人民武壮力量,工委的警卫排和军分区的一个武工队编入这个大队,充实了骨干,党支部建在连上,在工委的直接领导下,战斗在四县边。沙店一战,俘虏伪军官兵500余人,缴获机枪10挺,步枪600余支,战马20余匹,卫南县和四县边区连成一片,使大片的敌战区成为游击区或生成新的根据地。
1944年7月,宋庄一战,使这个成立不到三个月的人民武壮,仅用一个连的兵力,敢于深入敌战区,伏击新五军的一个师,虽无捕获敌师长杨明卿,确打得敌人丢盔弃甲,在我县大队无一伤亡的情况下,俘敌数十名,缴获机抢一插,步抢十余只,子弹千余发。一举扬名,对敌占区人民是极大的鼓舞。1944年秋,编入伪四十军的馮书堂部,(驻汲县)派一个营到牛屯抢运粮食,途经小庄,李先贤请骑兵团援助抗日游击大队,在小庄西边的沙岭一带,仅用几十分钟,将李小孩的指导队一网打尽,大获全胜。
1944年9月,伪六军从淇门倾巢出动,向我四县边区进行犬抢劫,特务团长何化甫,直扑寇庄、王庄、河道、饶道老刘庄、班枣,一路尘土飞扬,气势汹汹,杀进罗滩村,当时我分区部队都不在这地区话功,另有这支刚刚组建的四县边游击大队和刚起义不久的贾支队,还有因过铁路和部队失掉联係的山东泰安一个连队,还不能暴露和我们一起行动,分散在堤后、于庄和最远不超过十华里的班枣皆有敌情,兵力大我几十倍,情况危急,在征得泰安连资助抗日游击大队歪把枪一挺、六零炮一门后,刘耕夫、刘尚德带一队人马从罗滩东袭击敌人,李先贤领一个班从罗滩西南柏树坟杀向敌群,由于敌伪六军多次遭我军分区部队的打击,闻听机枪声、六零炮声、手榴弹声四起,何化甫的特务团,阵脚大乱,把抢来的粮食、牲畜…,抛弃逃命,狼狈向淇门溃败,这就是史上称之为的;以少胜多的罗滩之战。
……
战斗的洗礼,四县边抗的游击大队在战斗中成长,经历了血腥风雨的锤炼,日本投降时,在四县边办事处的领导下,兵力从整编时一个连的建制,兵力增长四倍之多,武器装备正规化,被老百姓称为非常能战斗的人民子弟兵,日夲投降后,四县边抗的游击大队编入军区正规部队,开赴山东参加解放战争,全国解放后,雄赳纠,气昂昂,跨过鸭绿江,在抗美援朝的战火中又立新功。
且看下集:贾团的前世与今生。
作者:鲁兴無,延津县丰庄河道村人。本文根据李先贤等老一辈革命家的回忆整理,如有不妥之处,望予纠正,致谢。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