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古城阆中(川渝秘境四川阆中大像山摩崖造像)
封面新闻记者 谢杰
四川阆中古城,中国春节文化之乡,中国四大古城之一。9月中旬,封面新闻-华西都市报推出“你不知道的川渝秘境”系列报道,寻访四川、重庆两地的石窟石刻等古迹,挖掘这些名胜背后的“秘境”故事。这一站探秘,我们一起走进与阆中古城一江之隔的大像山,探访坐落于此的大像山摩崖造像。
凿成于唐 大佛周围有小佛数余尊
山间的大像山寺
正是深秋,行走在阆中古城,感受扑面而来的历史韵味。大像山摩崖造像,就位于阆中市七里街道办事处状元村,嘉陵江南岸大像山崖壁上。讲解导游孙娜,是地地道道的阆中人,已经在阆中做了10年导游。
孙娜介绍,大像山摩崖造像以阆中大佛为中心开凿,其中药师殿4龛,大佛寺内有7龛,其余造像龛分布在大像的右侧约50米处,药师殿和大像龛外面建设有楼阁保护。
大像山摩崖造像大佛
大像山摩崖造像主体为崖峦石刻大像,是一尊弥勒坐佛,就天然石崖凿造而成,高约10米,是四川10座大佛之一。佛像头饰螺髻,脚踩莲台,袒胸露怀,左手平放膝上,衣纹凸起,端庄慈祥。
据崖龛内壁刻记于唐元和四年的《东山大像精舍何居士记》,此大佛为阆中人何居士所刻,凿成于公元809年以前。五代龙德元年(公元921年),在大佛身后添刻高10.2厘米小佛4000余尊,整齐排列,工艺精巧。宋神宗元丰八年对大小佛像贴金身,宋太宗雍熙二年新建千部华法经藏楼,大佛寺敕名永安禅院。徵宗崇宁二年因避讳改为福昌院。明代复称大像寺,亦称大佛寺。2013年国务院公布大像山摩崖造像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大佛右侧有石窟两龛,内有经幢和佛像,为唐、宋摩崖造像5尊,陀罗尼经幢一处,凿崖五穴墓一处,风化摩崖石刻不可辨认者尚有10余处。
35处摩崖碑刻 镌刻历史兴衰
虎溪摩崖石刻
除了精美的大佛,题记题刻也是游览重点。据介绍,像山摩崖造像有题记题刻35方, 内容多为阆中大佛及大佛寺的建造、重修及其他相关事宜的记事题刻, 以宋代和清代者居多。其中24方均位于大佛寺内, 镌刻着唐、宋、元以来造像的开凿、装彩、寺庙兴衰的记事碑记。
虎溪摩崖,是大像山景区的一处名胜。“虎溪”题刻位于大像窟左侧,楷书,阴刻“虎溪”两个大字,字长5米、宽4米,为“上柱国注赐金鱼袋统治河中母恩书”。“虎溪”二字为南宋年间阆中太守吴昭夫建,统制河中母恩所书,明代分巡川北道参政姚诚立重刻。
阆中大佛造像
据阆中市文物保护中心有关负责人介绍,大像山摩崖造像及其石刻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大像山摩崖造像历唐、宋、元、明、清五个时代。像两侧石刻35龛,现存能辨认清楚字迹的有近十龛,唐、宋、元、明、清历代书法笔迹齐全,楷、行、草多种字体并存,特别是宋吴照夫虎溪石刻,字径达5米,为颜体楷书,笔力刚劲、结构匀称具有极高的书法艺术价值。
同时,大像山摩崖造像及其石刻是阆中地区、佛教兴衰、石刻造像演变历史的重要佐证资料,对研究阆中地区宋元建筑也具有重要作用。
山中多名胜 登白塔山顶可揽阆中古城全景
状元洞
行走在大像山,除了大佛摩崖造像,还可以参观游览多处名胜古迹。在大佛造像左侧,就有黄家亭子,杜甫曾有咏黄家亭子诗二首:“野畦连蛱蝶,江槛俯鸳鸯。日晚烟花乱,风生锦绣香。”
据介绍,大像山里,还有西连宋时蜀中名士三陈读书的状元洞,以及山顶的白塔山。
白塔山观景台可揽阆中全景
出大佛寺沿虎溪而上,再沿石梯而下,层峦处一天然岩穴,长34米、深约20米,穴口高4米,是当地有名的“状元洞”。北宋左谏议大夫、阆中人陈省华,将长子陈尧叟、次子陈尧佐、三子陈尧咨安置在此读书,故名读书岩。后来尧叟、尧咨高中状元,故名状元洞;又因尧叟、尧佐官至宰相,尧咨善骑射,文武双全,官至节度使,成为将军,故又名将相堂。
在大像山摩崖造像山顶,便是阆中有名的“观景台”:白塔山公园。白塔建于明代,公园山顶有观景台,可俯瞰阆中古城全貌,是观览阆中全景的必去之处。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欢迎向我们报料,一经采纳有费用酬谢。报料ihxdsb,3386405712】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