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成语故事100篇(追本溯源的中华成语故事锦集)

一成一旅

【释义】古时以方圆十里为一成,以士兵500人为一旅。比喻力量虽小却有所建树。

【出处】春秋·左丘明《左传·哀公元年》。

春秋时期,吴王夫差为了替父亲报仇,率兵攻打越国,把越王勾践和他的5000名残兵败将围困在会稽山上。勾践听从了大臣范蠡的主张,打算求和。

勾践便派大臣文种到吴王营里去求和。夫差打算同意,可吴国大夫伍子胥坚决不肯。他告诫夫差说:“古语说得好,‘建树德行最好是不断培植,去掉毒害最好是消除干净’。”接着,他就给夫差讲了夏朝时期的一个故事。

夏朝的时候,过氏部落首领浇杀了斟灌,攻打斟那,灭了夏朝的后相,后相的妻子后缗逃走了,后来生下了一个儿子,名叫少康。少康逃到有虞部落里,做上了官。酋长还把两个女儿嫁给少康为妻,并将纶邑这个地方封给他,纶邑虽然地方不大,只有十里见方,人口也只有500,也就是所谓的一成一旅,但少康到那里以后,广施恩德,安抚下属,积极训练军队。当时机成熟了,就率兵攻打过国、戈国,灭了它们,恢复了夏朝的天下。这就是“少康中兴”的故事。

中华成语故事100篇(追本溯源的中华成语故事锦集)(1)

伍子胥讲完这个故事后,接着又说:“如今的吴国不如当时的过国,而越国却超过了少康的纶邑。假如将来上天让越国强大起来,对吴国将是极大的威胁。我们如果不乘胜消灭勾践,将后患无穷啊!”

可是夫差早被胜利冲昏了头脑,根本听不进伍子胥的意见,还是同意了越国的求和要求。伍子胥失望地对大臣们说:“唉!越国用10年生息繁衍,再用10年教育训练,20年后一定会来报仇的。” 20年之后,越国真的强大起来,勾践率兵打败了吴国,并且连吴王投降都不允许。吴王懊悔莫及,只得自杀而死。

一心一德

【释义】表示一个集体彼此目标相同,思想一致。

【出处】春秋·孔丘《尚书·泰誓》。

殷纣王是商朝最后的一个君主,也是历史上有名的暴君。他残酷地剥削和压迫人民,成天跟贵族们一起喝酒打猎,过着奢侈腐化的生活。他为了掠夺奴隶和财富,又经常不断地向周围各小国发动侵略战争。

殷纣王的暴行,激起了国内人民和周围各国人民的强烈愤恨。于是,周武王起兵讨伐殷纣王,联合了西方8个小国的军队,渡过黄河,向商朝都城朝歌(现在河南省淇县)进攻。出发前在孟津举行誓师大会,武王的宣誓词叫做《泰誓》,里面有这样的话:“乃一德一心,立定厥功,惟克永世。”意思是说,愿我们一心一德,誓把敌人消灭干净,让天下永享太平。

中华成语故事100篇(追本溯源的中华成语故事锦集)(2)

《尚书·泰誓》里的“一德一心”,后演化成“一心一德”这个成语。

一箪一瓢

【释义】影容清贫的生活。

【出处】春·乳丘弟子《论语·雍也篇》。

颜回是孔子最喜爱的一个学生。据说他天资聪颖,学习勤奋,对待同学的态度又非常诚挚。孔子说:“自吾有回,门人益亲。”意思是说:自从我有了颜回这个学生,同学之间和师生之间的关系就更加亲密起来了。

颜回29岁时,头发就全白了,一生只活了短短的32年。颜回死时,60多岁的孔老夫子哭得十分伤心。颜回的家境很贫困,平时的生活极其俭朴,但是他一点也不感觉苦,从来没有怨言。孔子认为他是个难得的贤人,有极高的修养。《论语·雍也篇》记载:子日:“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中华成语故事100篇(追本溯源的中华成语故事锦集)(3)

箪,盛饭的笸箩;瓢,舀水的瓜瓢。两者都是最简陋的用具。形容颜回艰苦的生活。他住在破破烂烂的小巷里,别人都受不了那种穷困,而他却并不因此改变他乐观的态度。

由于颜回的故事,后来人们就用“一箪一瓢”或“箪瓢陋巷”来形容清贫俭朴的生活。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