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浇灌扶贫花(扶贫活水润万家)
“印苗刺绣”成为香饽饽,“劳务经济”成为脱贫捷径,村组干部成为自主创业“领头雁”……在龙里县洗马镇,一幕幕跃动着希望的画面,展现着这个龙里县北部农业大镇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中发生的新变化。
近年来,洗马镇扎实推进“滴灌式”精准扶贫,充分依托土地、劳动力、特色产品等原始资源,拟出个性化的精准扶贫“菜单”,通过市场化渠道和政策帮扶机制把脱贫实策“干货”送给贫困户,助力脱贫攻坚取得实效,走出一条精细施策、精准滴灌的新路子。
刺绣工艺品
“印苗刺绣”铺富路
“我们生产的‘苗之印’纯手工工艺品,品种多,质量好,很受省内外消费者青睐。”11月20日,龙里县“苗之印”手工艺品合作社负责人王万菊喜滋滋地说。
洗马镇依托“印苗刺绣”资源优势,协调贷款20余万元帮助13名苗族妇女创办龙里县“苗之印”手工艺品合作社,并注册“苗之印”商标,利用农闲组织绣娘开展苗绣、银饰等民族手工艺品的开发和创作,指导和帮助贫困群众依靠传统手工技艺增加收入。
“我原来只在家做家务、干农活,现在参加了合作社,靠刺绣一个月就能收入2000多元。“绣娘罗英说。如今,在合作社像罗英这样的精准扶贫户就达80余人。
截至目前,该合作社已吸纳会员30余人,带动周边120余名苗族妇女实现创业就业,年可创作民族工艺品万余件,通过“网上销售”产值达600余万元。产品畅销深圳、广州、贵阳等地。
贫困劳动力特色种植养殖全员培训
“劳务经济”促增收
作为龙里县劳务工输出大镇,洗马镇积极采取异地输出、就地转移和返乡创业等措施,做强做大劳务经济“蛋糕”,力推就业扶贫。
该镇围绕稳定县内、扩大县外、开辟省外的工作思路,对农村富余劳动力登记造册,建立劳动力输出档案和待转移劳动力人才库。依托贫困劳动力“全员培训”提升贫困群众就业技能。安排专人定期收集反馈县内外及沿海地区劳务市场动态和用工需求,及时有序引导村民劳动力成规模外出务工。
该镇根据本地企业、项目建设用工需求,积极引导农民实现家门口就业。鼓励、支持乡村能人,劳务经纪人带动周边群众从事工程承包,农产品加工,拓宽劳动力转移范围。并组建和完善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全面激活农村劳动力市场。同时,该镇积极实施“归雁工程”,鼓励外出务工农民返乡创业。
截至目前,该镇共输转贫困劳动力1492人,人均月收入2000至3500元。组建蔬菜、中药材、食用菌等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30余家。返乡创业人数达10余人,创办了刺梨、蔬菜、食用菌等企业或产业板块。
龙里丰源食用菌合作社种植大棚
“村官”创业显身手
“食用菌大棚建起来了,外出打工的人回来了,村民实现了家门口就业……这一切变化得益于村主任梁泽书的自主创业。” 11月20日,龙里县洗马镇龙场村党总支书记周兴海说。
作为洗马镇村组干部自主创业的代表,梁泽书通过采取“党支部 合作社 贫困户”的模式,组建龙里丰源食用菌合作社,建起食用菌种植大棚37个,培育香菇菌棒35万袋,解决务工就业60余人,带动贫困户13户36人,累计发放劳务费用60余万元。
创办林生猪(黑毛猪)养殖示范基地、领办“网箱养鱼”水产养殖合作社、实施林下养鸡(蛋鸡)1万羽……如今在洗马镇,由村组干部领办或创办的一个个产业板块如雨后春笋般破土而出。
贫困劳动力砌筑班全员培训
洗马镇近年来积极推动村组干部自主创业,着力对有基础、有能力、能创业的村组干部,给予重点管理、培养和支持。积极协调金融机构解决村组干部创业资金难题。并按照“一村一业、数村一品”的发展模式,因村制宜,聚集项目、资金、人才、信息和技术优势,实行捆绑式帮扶。
目前,该镇已打造创业“村官”10余名,领办或创办中药材、网箱养鱼、食用菌栽培等经济实体和产业板块10余个,集纳了200余户精准扶贫户参与发展,带动贫困户户均年可增收2000元以上。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