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明皇李隆基是昏君吗(唐明皇李隆基Ⅲ)

不讲历史只说故事大家好!我是讲故事的吕秀才。

唐明皇李隆基是昏君吗(唐明皇李隆基Ⅲ)(1)


今天我们继续讲述唐明皇——李隆基。上期我们说道,开元初年的大规模蝗灾被宰相姚崇有效的治理了,稳定了大唐的社稷之本。这件事做的非常漂亮,回到朝中李隆基自然是要重重有赏的,赏姚崇什么呢?罢相,就是免除姚崇的宰相职务。听到这大家是不是觉得这李隆基也太不地道了!这里我说一下我的观点。姚崇是个什么样的人呢?在武则天当政时他就已经步入政坛了,此时他已经是六十六岁的老人了,古代与今天不同,一个六十六岁的老臣在戡乱之时担当宰辅那是相当稳重的,他可以让大唐王朝平稳着陆也可以帮大唐王朝稳步起飞。但当蝗灾平定,社稷稳固之时,国家的建设就需要有更多的新鲜血液。封建王朝的宰相就如同拉车的脚力,而皇帝就是赶车的车把式,车把式现在需要让他的车跑的更快,显然姚崇这位老黄牛已经不适合驾车,必须找一匹矫健的快马,那这匹快马是谁呢?宋璟。宋璟比姚崇小十二岁,这十分符合帝国高层新老更替的年龄差,是李隆基知人善任的完美选择。

开元盛世的出现离不开改革,开元时期的改革很有意思,改革的总纲领是姚崇提出的,但是改革的主要执行人却是姚崇的继任者宋璟,姚崇和宋璟是和太宗朝房玄龄杜如晦齐名的唐朝四大名相。什么样的改革可以带来盛世?这个问题我们之前已经多次讲到过了,无外乎是任人唯贤,广开言路,鼓励生产,奖励耕织,减免税负,发展经济。这个不用在多说了,就是不折腾、好好干就一定会有好结果,自古以来一个家庭和一个国家都是一理贯之的。和后世的乾隆皇帝不同,李隆基不是躺在祖先的功劳簿上缔造盛世的,他接手的大唐江山是危急四伏的,这危急有着很独特的地方,就是主要来自于皇族内部,当然此时的李隆基是少壮天子,他精力旺盛也敢于面对挑战。开元盛世是怎么来的,这里就不赘述了,我们说一说这盛世的景象吧!

唐朝的盛世景象我们很容看到,当然不是说我们很容易穿越回唐朝,是因为有唐诗。比如杜甫告诉我们: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你想想一下,小邑犹藏万家室,一座小城就有上万户人家,稻米流脂粟米白,米多,多到什么程度呢,公私仓廪俱丰实,不管是私人的仓库还是公家的粮库都非常充实。

当然如果你觉得诗人说的不太靠谱那么我们来说一个数据。开元盛世下的大唐人口是八千万,这里面还不包括很多黑户,和外来人口,就是没有身份证的人。当时全世界有多少人呢?不到三亿人。也就是说当时大唐人口约占全世界人口的三分之一左右,当时全世界唯一一座人口超过百万的城市就是长安,长安的繁华让很多外国人惊叹不已。当时有很多国家的使臣来到大唐称臣纳贡;有很多国家的商人来到大唐追逐财富;很多国家的留学生来到大唐学习文化;很多人无法成为留学生就一怒之下剃了头发以留学僧的身份来到大唐学习佛法;很多外国人来到大唐打工赚钱;很多昆仑奴从事着大唐国民不愿意干的繁重劳动。大唐是当时全世界最令人向往的地方,为了得到大唐的绿卡多少人前赴后继的努力着,为了踏上大唐的土地多少人不惜冒死偷渡穿越边境。开元盛世的景象是多维度的,这是它有别于其它盛世的地方。政治开明、军事强悍、经济发达、市场开放、人口众多、百姓富足、民风潇洒、文化繁荣、思想进步、万国来朝。此时的大唐真是拿着望远镜都找不到对手的存在。

缔造开元盛世的李隆基经常会在皇宫之中凭栏远眺,他在欣赏着自己治下的江山,如同欣赏着一件精美绝伦的艺术瑰宝。作为天子此时的李隆基是很得意的,然而这种得意却伴随着巨大的孤独,他的内心悄然间变得封闭了起来,尘世间的芸芸众生都已不再是他倾诉的对象,他无处倾诉沉默寡言!此时刚刚在边境立了大功的朔方节度使张说来到长安,文武全才的张说既是让敌人闻风丧胆的军事统帅,也是能辅佐朝政的当世贤才,很快李隆基命张说担任中书令,掌管中书省,在唐朝三省六部制的体制中,中书令拥有实权的高官。张说在干好本职工作的同时喜欢做一件事情,那就是揣度圣意,也许很多高官都曾这么做过,但是揣度圣意不是光寻思皇帝内心这么简单,你还要根据自己的结论而付出行动,这下危险了,稍有不慎怎一个惨字了得。

官场之中平步青云的张说看出了皇帝陛下心思,李隆基不是得了抑郁症而是得了妄想症,他妄想着能够得到盛世之上更高级的荣耀,他想做彪炳史册的千古明君。这个目标虽然难,但总好过没有目标的尴尬。想到此处张说立即在朝堂上建议:“如今海内生平,大唐昌盛,陛下应尽天子之本分,东临皇极,封禅泰山。”嗯?封禅泰山!当听到这个建议的时候,满朝文武无不佩服张说揣度圣意的能力,这哥们儿太牛了!李隆基为盛世天子高高在上,皇帝郁闷的原因是失去了人生的目标,此时提出封禅泰山,就是给皇帝设置了一个可以实现的梦想,让他真正走上人生的巅峰,你说皇帝不高兴么?这比忽悠皇帝长生不老靠谱多了!当然李隆基是不可以一口答应的,在古代封禅和劝进类似,都要有个三请三辞的过程,你一口答应了就代表自己向全世界宣布,我不要脸!这是绝对不可以的!我们知道这请辞的环节都是在演戏,现成的剧本、经典版本众多,所以演起来他很快。

公元725年,李隆基在张说的陪同下,率领随从百官及十余万士兵浩浩荡荡的赶奔泰山去了。一路无书,当年十月至泰山脚下安营扎寨。就在大家忙活着明日封禅大礼的时候,突然天空阴云密布,霎时间狂风大作,飞沙走石,陈设尽毁,帐篷满天飞,连李隆基的大帐都险些被吹到,行营之中乱作一团。眼看人心不稳,封禅大典如果不能按期举行那张说可就大祸临头了,此时张说估计也在纳闷,这天气预报在就这么不准呢?我们说张说是个牛人,牛人在危急时刻总能化险为夷,总能危机公关。当所有人包括李隆基都感觉大事不妙的时候,张说却站到高处大声呼喊:“吉兆啊吉兆,大喜呀大喜!上天得知天子前来封禅甚是欢心,特派东海龙王前来迎接陛下啦!万岁!万岁!万万岁!”众人听张说如此说都急忙张开双臂山呼万岁!此时只见张说快步跑到李隆基面前,跪奏道:“起奏陛下,东海龙王封上天旨意前来接驾!”李隆基见张说这么说立即命令:“请东海龙王暂收了神通了,来大帐与朕相会。”老天爷也是很给面子,此时的风渐渐平息了,大帐之中李隆基在面壁独坐,行营里人们重新准备封禅应用之物。所有人都知道张说在胡说八道,但所有人都愿意配合张说来演这出戏,你说张说牛不牛?张说你真牛!

李隆基经历了一个无眠的夜晚,斋戒沐浴之后李隆基在静静地等待着。突然外面又刮起了大风,李隆基眉头紧蹙,只听得外面张说在带着人呼喊:“龙王爷您走好!”这张说也真是煞费苦心,李隆基无奈的笑了笑,看着满桌的菜肴他一点胃口也没有,他在思考着自己这一次是不是做错了。然而木已成舟后悔依然无望,总算熬到天明,吉时已到,礼部官员簇拥着李隆基开始登上泰山。无论随从的人有多少,他们都无法陪皇帝走到泰山之巅,因为那里是天家之所在,是天子与上天之间对话的平台。李隆基独自在泰山之巅和上天说了些什么我们不得而知,也许他祈求国泰民安,也许他希望长生不老,也许他什么都没说只是自己静静地坐了坐,也许他回忆过往种种流下了孤单的泪水!

封禅归来,张说很高兴,早在临行前李隆基就已经加封张说为宰相了,此时他又是封禅首功,那地位真是风光无限。可是人都是有弱点,牛人张说的弱点是什么呢?就是脾气暴躁!脾气暴躁的人为了达到目标可以选择暂时的隐忍,但此刻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张说认为自己无需再忍了,于是同僚们看到了一个撕下伪装的狰狞面貌,张说变得傲慢无礼,他经常怒斥反对自己的人,哪怕在朝堂之上,在李隆基面前张说都敢辱骂同僚,言辞之犀利让人无法接受。霸气的张说很快就有了一大批仰慕者,这些人围绕在张说身边,唯命是从。张说对他们也是很够意思的,利用手中的权利一一提拔。然而此时一群忍无可忍的大臣联名上书李隆基,指出了张说徇私枉法、收受贿赂等一大堆罪状,最终李隆基念在往日情分上,勒令张说退休回家。

开元盛世时期的最后一位贤相是张九龄,这个来自于岭南地区的人站在朝堂之上跟其他官员没有什么大区别,但只要他一张口,人们就会觉得诧异,浓重的岭南口音,类似今天的粤语,这地方在当时是很闭塞落后的,张九龄在朝中绝对不会结交乡党,因为岭南高官就他一人。张九龄既是千里马也是伯乐,他为大唐披肝沥胆也为大唐选拔贤才,然而这样一位贤相却与慢慢的与李隆基渐行渐远。张九龄看不惯李隆基日渐奢靡的作风,李隆基也看不惯张九龄严苛古板的要求,张九龄多次上书李隆基针砭时弊,指责皇帝过失,李隆基把张九龄当成魏徵,然而李隆基明白自己没有太宗皇帝的胸怀。皇帝与宰相嫌隙渐生,一干投机小人便嗅到了这个千载难逢的好机会,以李林甫为代表的奸臣们开始不断的讨好皇帝,打压张九龄。当张九龄被罢官之后,开元盛世也就即将结束了。从李林甫当上大唐宰相的那一刻起,唐玄宗就已经算不上有道明君了。

唐朝其实是两都制,都城长安,东都洛阳,皇帝在哪里办公这要看皇帝的心情,但是洛阳距长安七百多里,在那个交通不便的时代里,这七百多里需要走个把月。皇帝出行,随行人员十余万,为了护驾又不能排一字长蛇阵,就无法避免的要践踏农田。以往张九龄等贤相在位时都安排皇帝在秋收之后返回长安,李林甫当上宰相后,则让皇帝随意往返,李隆基会问:“践踏这么多秧苗怎么办?”李林甫会说:“把他们今年赋税免了不就完了吗,也没有几个钱。”这种随心所欲的感觉对于李隆基来说真是太好了,他慢慢决定当皇帝就是要随心所欲。李隆基的后宫开始热闹了起来,美女如云,温柔乡中的皇帝总算是明白了自己的人生追求,他不是什么神,他只是一个人,一个无法摆脱七情六欲的俗物罢了。

在太平盛世的掩盖下,李隆基沉迷于声色犬马之中,他潜藏已久的艺术家气质得到了完美的释放。皇宫之中成立了专业的音乐歌舞演奏部门,李隆基赐名“梨园”。他亲自创作乐曲,亲自排演歌舞,沉迷其中无法自拔。关于艺术家花不花的问题大家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吧,我只能说李隆基作为一个艺术家他是很花的。公元745年的一天,李隆基的第十八个儿子寿王李瑁来到宫中看望父亲,李瑁的母亲武惠妃刚刚去世不久,武惠妃生前很得宠,为了让儿子李瑁成为太子,这个女人罗织罪名诬陷太子李瑛、鄂王李瑶、光王李琚三人谋反,最终三位皇子被赐死,但武惠妃却天天做噩梦,最终死于神经衰弱,当然也可说是被吓死的。李隆基看到儿子李瑁,心里一酸,不觉垂泪,但当他看到李瑁身旁的女人时李隆基惊讶了!这女人从此便走近了大唐的历史,她的名字叫杨玉环。话说寿王李瑁真是很有礼貌,父亲李隆基看上了自己的王妃,李瑁只好亲手奉上,李瑁应该改个名,叫憋屈!太憋屈了!父亲抢了儿子的老婆,这种事简直是令人发指。这是要遭到报应的!

杨玉环很快被李隆基封为贵妃,一段中国历史上缠绵悱恻的爱情故事“唐明皇与杨贵妃”就此拉开了帷幕,那么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好了,今天就说到这里,欢迎大家使用探心猫APP,听更多好故事,学更多好知识,我们明天再见。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