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漂泊的一生(苏轼苦难之后最怕那一抹柔情)

苏轼,

他情深义重,“十年生死两茫茫”

他豪气如虎,“左牵黄,右擎苍”

他潇洒不羁,“一蓑烟雨任平生”

有人说,苏轼是离我们最近的诗人。人生中任何一个阶段都可以引用苏轼的诗句,我想,这是因为他经历的挫折,是我们难以想象的吧。

后人赞他豁达,却不知他曾经比谁都用力地活着......

苏轼漂泊的一生(苏轼苦难之后最怕那一抹柔情)(1)

1.

苏轼一生,不是被贬,就是在被贬的路上。

1057年,20岁的苏东坡进京赶考。

主考官欧阳修看了他的试卷,惊叹不已:“读轼书,不觉汗出,快哉快哉,老夫当避路,放他出一头地也。”

那一年,这个叫苏轼的毛头小子,一出场就惊艳了整个大宋。

几年后,他带领众人游览西湖,喝着甘美的酒水,赏着大好风光,他大笔一挥,又是传诵千古: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饮湖上初晴后雨》

那时候的他,意气风发,对未来充满信心。

虽然此时的世道已经大不如前。

苏轼漂泊的一生(苏轼苦难之后最怕那一抹柔情)(2)

这时,从老家传来了一个噩耗——妻子王弗因病去世。

好像也是从那一刻起,苏轼感觉自己人生开始走下坡路。

妻子的死差点击垮他,他整日整日的守在墓前,以泪洗面。他放下笔,放下心中的理想。这一放就是整整三年。

公元1068年,苏轼续弦。

新娘是发妻王弗的妹妹,王润之。

和苏轼结婚的时候,王润之已经21岁了,在那个时候属于大龄剩女。

和表姐不同,王润之温和善良,对于苏轼更多的是崇拜。

可以说,她是苏轼几任妻子中最平凡的那一个。

但是,她性格温润,相处起来很舒服。

苏轼漂泊的一生(苏轼苦难之后最怕那一抹柔情)(3)

2.

没过几年,苏轼又迎来了人生第二次挫折——乌台诗案。

1079年七月,苏轼从名声日隆的文坛巨匠,变为阶下囚。

在御史台的大狱中,他度过了艰难的103天。

为了让苏轼招供,主审官对他严刑拷打,甚至是羞辱。

经常是连夜提审,五大三粗的暴徒都招架不住,更何况苏轼只是一介文人。

而肉体上的折磨比不上精神上的一分一毫,尊严被一点点磨灭。苏轼一度觉得自己走到了人生尽头......确实,歹毒的新党们也有意要置之于死地。

人到中年,苏轼第一次想到了死。

苏轼漂泊的一生(苏轼苦难之后最怕那一抹柔情)(4)

他把自己常吃的青金丹藏在狱中,哪天忍不住了,就吞下去一死了之。他还写了两封信,交给狱卒。叮嘱他,我死后,务必交给我弟。

然而,他没死。

自他入狱之后,苏轼在朝廷上的朋友,杭州的百姓,他的父兄,甚至连政敌王安石都替他求情。远

在他乡的妻子王润之,惊闻此事,急中生智,连夜将苏轼的手稿一把火烧掉。

事实证明,她这一情急之下的举动也救了苏轼一命。

苏轼漂泊的一生(苏轼苦难之后最怕那一抹柔情)(5)

元丰二年,苏轼平安出狱。

这一年,苏轼44岁了。

他惊讶的发现,自己的人生不知不觉中已经走了一大半。但是走到这一步,他一事无成。功业未立,修行尚浅,没有作品可以传世。

他又收到了一个消息——作为惩罚,他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

此时的苏轼,已经被泯灭了年少时的书生意气。看着自己斑白的两鬓,他一心只想回到妻子身边。

两个月后,他终于与妻子重逢。

妻子的笑容,还像以前那样温暖。不像其他人,自从他出事之后,就一改往日嘴脸,避之不及。

苏轼漂泊的一生(苏轼苦难之后最怕那一抹柔情)(6)

苏轼问自己:人这一生,究竟在追求什么?

他都想明白了:要阳光,要空气,要美食,要爱。

这样,就够够的了。

就像干裂已久的大地得到甘霖一般欢快,他拉着妻子的手,写下了感人肺腑的诗句:

《浣溪沙》

风卷珠帘自上钩,萧萧乱叶报新秋。

独携纤手上高楼,缺月向人舒窈窕。

三星当户照绸缪,香生雾縠见纤柔。

“风儿吹的珠帘摇晃,窗外是萧萧落叶。

秋天到了,我们乘着凉意一同登上高楼。

月下,你的侧脸格外亲切。从未有过任何一刻,像我现在这样爱你。

人到中年,渐渐明白:金钱,功名,这些都不重要。爱,才是能伴我终身的。”

苏轼漂泊的一生(苏轼苦难之后最怕那一抹柔情)(7)

3.

在黄州,苏轼很快面临一个大问题——没钱。

黄州是个荒蛮之地,放眼望去,田野上没有庄稼,只有密密麻麻的蝗虫。

一家人常常饿肚子,三天两头的生病。有阵子饿的没办法了,苏轼带着儿子每天早晨对着太阳大口吞吐,名曰:食太阳之精气。

没得吃了,就在自家东面的山坡上开荒,戏称自己为“东坡居士”。

其实,是真没办法。估计苏轼心里也是苦吧,混了大半辈子,让家人跟着一起饿肚子,这是一个中年男人心中最大的脆弱。

这一点,王润之看在眼里。

苏轼漂泊的一生(苏轼苦难之后最怕那一抹柔情)(8)

每当苏轼烦闷时,妻子就会不知从哪里,端来一壶酒。对他说:你一天到晚闷坐着,有什么用?我弄点酒给你喝吧!(“我有斗酒,藏之久矣,以待不时之需。”)听了这话,酒痴苏轼不禁喜笑颜开,释然不少。

一个女人,从大家闺秀到官宦人妇,最后沦落成耕煮农妇。心中不会凄楚吗?一定会,但她知道,苏轼比他更苦,所以她怎么着也得擦干眼泪,给他笑脸。

所以苏轼一生中最困苦的25年,幸亏有了王润之。

一次,王润之过生日,苏轼为她放生鱼群祈福。并作《蝶恋花》,词中有一句“三个明珠,膝上王文度”,就是赞美王润之把他和王弗的孩子视为己出。

她安静,美好,从不嫉妒。甚至,苏轼在王弗死后十年,写下“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这样的诗句时,她丝毫不怨恨。反而是对这个男人的深情敬佩不已。

对苏轼而言,王润之就是世上最美好的女子。就像江南画卷那样,江山秀美,温润大方。

苏轼漂泊的一生(苏轼苦难之后最怕那一抹柔情)(9)

公元1085年,哲宗皇帝即位,时年9岁。

皇后临朝听政,一向赏识苏轼的皇后,召回了苏轼,就职翰林学士。

随后,苏轼又多次被贬。

而王润之还是那个王润之,她不骄不躁,在他身边。

八年后,王润之去世,享年四十六岁。

从始至终,她都像一个安逸的扫地僧人,有家,有家人,这样就知足了。

苏轼漂泊的一生(苏轼苦难之后最怕那一抹柔情)(10)

苏轼这一生,究竟有多爱这个妻子呢?

公元1101年七月,苏轼病重。

临死前,他叫来了三个儿子,嘱咐他们:死后将我与妻王润之合葬于由家附近的山麓。

十天后,苏轼离开人世。

后人们按照他的意愿,把他和王润之葬在一起。

生不能共老,死当同归。

足以表明,王润之在苏轼心目中的地位。

苏轼漂泊的一生(苏轼苦难之后最怕那一抹柔情)(11)

4.

我们把日子过的太苦了。

小时候家里穷,觉得吃不饱是最痛苦的。后来辛辛苦苦赚钱,几十年后终于有点钱了,心里也还是凄惶。

其实,众生皆苦,总有能苦中作乐的事。

比如苏轼这一生,三次失去至爱,一次入狱,多次被贬,贬谪途中,小儿子夭折.......他一生担任过30多个官职,足迹踏遍大半个中国。他的心中装着江山社稷和黎民百姓,在那个党争不断的时代并不讨喜。一群得势小人,一天到晚想着怎么干掉他。所以总是遭人排挤,陷害。

按理来说,他最有理由就这样丧下去。但是,他没有。一方面是他豁达的心境,另一方面,他总是会在最困难的时候,尝到一点甜。

苏轼漂泊的一生(苏轼苦难之后最怕那一抹柔情)(12)

人这一生,最怕苦难之后那一抹柔情。

北岛说:有了爱,一切苦难都没有泪痕,一切死亡都有回声。

有了爱,你开始和这个世界和解。因为你知道了,五味杂陈,才是一道好菜。

于是渐渐豁达,变得温柔,也变得宽容。

元丰七年,苏轼离开黄州,拜访隐退的“老伙计”王安石。

两人恩怨二十余载,大大小小的争斗侵轧。到了这个时候,都化为乌有。

两位老人谈天说地,饮酒谈诗,心里都暗暗佩服对方的才学。一个月后,苏东坡返程。王安石对赞叹连连:不知更几百年,方有如此人物。

他原谅了王安石,也原谅了命运。

或许,正是王润之的温柔,拯救了他。

爱情,大概就是你保护世界,我保护你吧!

- END -

作者:凯紫

看完的读者,记得给凯哥点个赞哦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