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七大拳种比较(几近失传稀有拳种)

泉州稀有拳种的怅江湖

福建七大拳种比较(几近失传稀有拳种)(1)

少林花拳市级传承人陈向明展示行者拳(庄丽祥 摄)

■本期执行:张素萍

拳头、烧酒、曲,是老泉州人喜爱的传统娱乐“老三样”,摆在第一位的就是“拳头”。自古有着尚武之风的泉州,早在宋代就被诗人以一句“泉南到处少林风”形象概括,俞大猷、郑成功、施琅、林兴珠、陈化成等一大批名将的出现,使得泉州习武风气日盛。千年光阴滔滔向前,五祖拳、罗汉拳、永春白鹤拳、五枚花拳、少林花拳、龙尊拳、地术拳法、龙虎拳等诸多拳种风行闽南,让泉州古城曾风云聚会、高手云集。

日前,一本清末拳谱《行者大要》面世,让近乎失传的行者拳走进大众视野,也引发市民对泉州稀有拳种的好奇和关注。泉州有哪些稀有拳种?它们分属哪门哪派,分踞哪山哪水,出过哪些叱咤一时的武林豪杰?各门各派有何独门绝技,有无武林秘籍流传于世?随着冷兵器时代结束,武术失去保家卫国的主要功能,逐渐被边缘化,泉州部分稀有拳种渐渐陷入传承断层,如何破解传承隐忧,成为泉州武林中人的题中之义。一个武林,就是一个神秘世界。本期纵深,早报带您探秘泉州稀有拳种,寻觅它们背后的惆怅江湖。

泉州武林探秘

几近失传稀有拳种 当年也曾笑傲江湖

福建七大拳种比较(几近失传稀有拳种)(2)

郭新民参加韩国国际武术节演练五枚花拳

曾是方世玉嫡传绝技,招招刁钻的地术拳;柔极至刚,刚极至柔,却又神出鬼没的五枚花拳;拳法秘不示人,堪比“独门绝学”的行者拳……习武之风在泉州世代相承,诸多拳种流传至今。曾在闽南一带风行的五枚花拳、少林花拳、龙尊拳、地术拳、行者拳等稀有拳种,它们的创始者是谁,有何传奇故事?各门各派有何看家绝活?其口传心授的拳法心经和武功秘籍能否让人一窥?近日早报记者走访武林中人,掀开泉州稀有拳种的“盖头”来,带你走近一个别样的泉州武林世界。

五枚花拳

套路上柔极至刚、刚极至柔;动作上神出鬼没、奥妙绝伦;棍法踮步守角,杀机暗藏;枪法朴实无华,枪枪实战……这便是泉州稀有拳种五枚花拳,这种由历史上尊称“少林五老”之一的五枚大师创设的拳种,宗法自然,讲究后发制人,以巧取胜。

五枚花拳从清末游方僧人慧善传至台湾曹炳章。曹炳章来闽后,传给泉州郭清河,郭清河痴心随师十几年,苦心研练,终得大成。80余载人生浮沉路,郭清河授徒甚众,他的门下有12位弟子,儿子郭新民更是承其衣钵,成为五枚花拳第五代传人。

“少林五老”之一始创 近百年前传入泉州

内家拳法 清代五枚大师始创

“五枚花拳是内家拳,以花与四时节气的关系,寓意刚柔与技法的变化。”泉州市武术协会副会长、泉州崇德国术馆馆长郭新民介绍,五枚花拳内外兼修、攻防皆备,已系统形成一个门派而流传后世。

史料记载,清咸丰年间,游方僧人慧善到台湾台中,把五枚花拳传给孙以欣,孙以欣传给他的外甥曹炳章。1924年,曹炳章入闽后,传给泉州人郭清河。

郭清河家住泉州花园头,他6岁时痛失双亲,年幼便跟着伯父闯荡厦门。在厦门时,郭清河因缘际会认识了曹炳章,自此开启十几年的拜师学武之旅。“父亲跟随师祖一直学到28岁,师祖家中出事后,为给师祖筹措资金,父亲欺骗家人说要结婚,得来五百大洋,二话不说拿给师祖……”郭新民回忆,在与曹炳章告别后,父亲的足迹几乎遍及闽南一带,他遍访武术名师,每天潜心研练,终成五枚花拳一代宗师。

新中国成立后,郭清河到泉州温陵武术馆收徒授武。当时的泉州温陵武术馆第一分馆址设北门街白耇庙,众多门派的拳师集聚于此,郭清河经常与其他老拳师切磋。

医武互通

坐镇诊所接骨授武

在郭新民心中,父亲痴爱武术又古道热肠,“父亲生前共有12个徒弟,学生超2000人,他不仅不收弟子学费,遇到家境贫困的,他还拿布票让徒弟去买衣服,他本人滴酒不沾,却常摆一桌好酒好菜招待人……”

郭清河有个很厉害的绝技,即让人用铁棍捅肚子却毫发无伤,这项绝技至今为人津津乐道。他的众多弟子中,以其子郭新民,徒杨子芳、庄少卿、李梅生、施水树、林建南、郭武男等得其真传。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各种封建械斗曾在泉州地区连连不断,较大规模的有东、西佛的械斗,小的械斗有乡与乡、村与村、不同姓氏间的。为求自强自保,几乎村村有武馆。“人丁少的村庄担心被欺负,会雇请拳师教拳术,拳师一天10元还包吃包住。”郭新民回忆,上世纪70年代初,普通人月工资20多元,一套房子2000多元,而拳师一天的薪资就有10元!彼时,已“出师”的郭新民在晋江英林教拳“一个月有400元”,凭着一身好武艺,他掘得“人生第一桶金”,并在晋江结识迎娶了妻子。

在郭新民于晋江当拳师的同一时期,其父亲郭清河在晋江英林开了家正骨诊所。那个年代医武互通,习武之人几乎都会移轮接骨、推拿疗伤,他一边坐镇门诊救死扶伤,一边教村民习拳。

传习拳法

苦于“衣钵”无人传承

改革开放后,泉州武术重新崛起,乘着这股东风,郭新民到泉州市区东街一边教拳,一边为武馆的开张筹备。1994年,在多番筹备后,泉州崇德国术馆在市区东街揭牌。“崇德指的是尚武崇德,不仅要传武习武,还要讲究武德。”郭新民回忆,国术馆饱含父亲的殷殷期盼,然而正式开馆前,父亲与世长辞,享年84岁。

三年后的1997年,郭新民远赴泰国和柬埔寨当地武馆,传授五枚花拳,这一去就是四年,五枚花拳也随着他的脚步远播至东南亚。2013年,在郭新民和五枚花拳研究会理事长庄少卿的发起下,“金鑫杯”福建传统南拳精英赛在泉州成功举办,代表五枚花拳拳种的崇德国术馆,在大赛中收获了10枚金牌、6枚银牌、13枚铜牌的优异成绩。这意味着五枚花拳后继有人,但新一代习练者中,能全方位掌握拳种者寥寥无几。几十年来,郭新民一直在寻找可以继承其“衣钵”的弟子,无奈至今未能如愿。

福建七大拳种比较(几近失传稀有拳种)(3)

地术拳侧重躺和滚的动作(庄昔聪演示并供图)

地术拳

方世玉嫡传此拳 “五不教三逐门”

一招“灵犬抖身”,双脚蹬地,双拳慢转,犹如猛犬抖落身上雨水,一阵杀气顿时扑面而来……这种强调“快如灵犬擒兔,猛似饿虎扑食”的拳术,便是福建省武术协会副会长、剑影实验学校校长庄昔聪的家传秘拳:地术拳。

因此拳灵感源于模仿犬格斗时的体态,且“狗拳”之名有失雅致,武林中人称其为“地术拳”“地术拳法”或“地龙拳”。

五枚神尼始创 方世玉的绝技

威风八面的地术拳,是哪位神人所创?又是如何传入泉州的?

地术拳的拳宗渊源,民间有两种传说。相传,明末清初,南少林寺对面有座白莲庵,庵中有位尼姑名曰四月神尼,神尼为护庵修健身之术,但她的拳艺并不外传。后来,白莲庵参加反清复明,被清廷下令焚烧。四月神尼逃难永春,后将地术拳传授给永春陈氏。

另一传说则认为,此拳是清代“少林五老”之一的五枚大师所创,她晚年创立了“失手倒地,反败为胜”的偏门功法。大师把拳法传给高足苗翠花,苗又传给儿子方世玉,方世玉又把自己所学的罗汉拳、花拳融入其中,终成一代宗师。后来,方世玉将此拳传给永泰住元寺(现为广岩寺)的慧开和尚,慧开又传给福州南台老药洲的郑忆山,郑忆山又传给泉州北门武术世家的后人庄子深,也就是庄昔聪的父亲。

如今,庄氏地术拳成了泉州武林的独门绝技之一。地术拳是第三批国家级非遗名录,不过相较福州的地术拳已成国家级非遗项目,泉州市级非遗项目及其传承人名单,却找不到此拳的身影,仅泉州台商投资区将其列为区级非遗项目。

福建七大拳种比较(几近失传稀有拳种)(4)

地术拳独门绝技“青蛇缠竹”,据称只在师傅临终前传授。(翻拍)

绝招“青蛇缠竹”

师傅临终前传授

神奇的地术拳,有没有传世的秘籍呢?

答案是有的。近代泉州武术界大名鼎鼎的庄子深,生前曾编著多本医武结合的书籍,他当年曾手书《少林地趟犬法》,如今此书被奉为传家至宝,一般不外借。手书中,庄子深亲自为拳谱绘图,还自编歌诀阐释心得。书中对狗拳攻防原理、手形、步法、腿功、跌滚、眼力,还有入门初练、套路练演等均有著述,强调要“快如灵犬擒兔,猛似饿虎扑食”。此外,书中还列出清规戒律若干,如“五不教三逐门”。“五不教”:不孝者不教、偷盗者不教、言行不一者不教、骄奢淫逸者不教、怕苦者不教;“三逐门”:作奸犯科者逐出馆门、以武欺人者逐出馆门、毁誉本拳派者逐出馆门。

庄子深的徒弟洪敦耕,在回忆师傅演示狗拳时曾撰文称,他印象最深的一招是“青蛇缠竹”,“师傅告诉我们,这一招是老拳师郑忆山临终前两天才传授给他的”。

因地术拳属苦功,非苦练五年以上者难修成正果,加上清规戒律严苛,因而所传之人少之又少。

福建七大拳种比较(几近失传稀有拳种)(5)

陈向明演示少林花拳拳械技艺

行者拳

提起稀有拳种行者拳,泉州人知之甚少,这种模仿猴子形态的拳种,共九九八十一招式,技击实用性很强。泉州已故老拳师郑连来曾习练行者拳,他在世时虽徒弟众多,但因行者拳属家族秘拳,拳法秘不示人,据说只有儿子和贴心的徒弟才通晓。而今,堪比“独门绝学”的行者拳,在泉州已近乎失传。

家族秘拳堪比绝学 惜已近乎失传

模拟猴之形态 拳分南北流派

郑连来是泉州少林花拳武师,陈向明、郑英秀等人跟随他研习少林花拳,如今两名弟子均已是花拳市级非遗传承人。

“师傅当年传的以花拳为主,但其实我还习练行者拳。”陈向明告诉记者,“行者”二字本是佛教用语,指的是修行之人,但大家更熟悉的是《西游记》里的孙行者,行者拳便是猴拳的雅称。他介绍,行者拳有南北流派之分,师傅家中藏有一部清末《行者大要》,共记有九套、九九八十一招式,套路中的技巧,如“叶底遮桃”“上树蹬枝”“攀藤出洞”,令人仿若窥见灵猴身姿。

《行者大要》拳谱记载着,自然天赋形成的是“猴”,有所修行才能成为“行者”,学习攻防招式之前,先模仿猴子的体态,动作协调需要专一刻苦练习,而随着练习火力的增加,加入了精气神,便可进入更高的武功境界。

拳法秘不示人

行者拳今近乎失传

陈向明说,他十几岁时师傅将行者拳传授给他,也把郑家习行者拳的来龙去脉告诉他。

原来,郑连来师傅老家在南安九峰山下,郑家原本世代耕农,但他的完叔公一日外出谋生时遇暴雨,到山顶土地庙避雨,却与大户人家的两个壮汉意外发生争执。说来也巧,此时一位年近花甲的僧人见此便上前劝解,事后,僧人接受完叔公的热情邀约,到其家中暂歇。随后,两人聊起武术,僧人便把猴拳传授给他。数十日后,见完叔公已基本掌握拳法,僧人决意离开,临别时还赠送《行者大要》数页、《正骨心要》医书一部。

郑家将故事和行者拳都传了下来。郑连来的次子郑昆渊也是花拳市级非遗传承人,但遗憾的是,他未正式传习行者拳;郑连来的长子和三子虽学过,但长子已故,三子身体欠佳。

“以前都没有见过有切磋行者拳的,因行者拳拳法秘不示人,这些年来,我没见过谁会行者拳。”陈向明说,十几年前他在永春达埔,见过一位舞刣狮的长者步伐矫健,后来才知道他学过行者拳,可惜未能进一步交流……

年过六旬的陈向明告诉记者,行者拳身段底盘较低,孩子们和年轻人学更适合,他有意挑选两三个适合的少年,将行者拳传习下去。

落寞武林 传承断层不容忽视

福建七大拳种比较(几近失传稀有拳种)(6)

在武术界人士看来,习武的最佳年龄为14岁至24岁。(庄丽祥/摄)

“泉南处处少林风”,泉州作为南少林武术发祥地,目前拥有20多个拳种,其中以五祖拳学习者众。由于民间习武风气兴盛,鲤城、丰泽、洛江、晋江、石狮被列为“全国武术之乡”。然而记者多方走访发现,泉州民间武术尤其是稀有拳种正面临着传承隐忧:一方面,老拳师年岁渐大,部分拳种出现传承断层,个别拳种近乎失传;另一方面,部分拳种习武者虽然多,但全面掌握拳术套路、功理和功法的偏少。泉州武术界人士纷纷提出建议,希望民间武艺能代代传承下去。

现状

四五十家拳馆较活跃

全市有四五万人习武

“明代以来流行于南方一大类拳种统称南拳,南拳又以五祖拳为代表。”泉州市武术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张晓峰介绍,南拳种类繁多,闽南地区盛行的包括五祖拳、罗汉拳、五枚花拳、少林花拳、五节拳、龙尊拳、地术拳法、龙虎拳等。随着泉州人出洋谋生的足迹,这些拳术也被带到海外。

1987年起,泉州市武术协会在成立后,曾历时五年挖掘整理了20多个拳种,使部分濒临失传的拳种重获新生。当时,泉州市面上的武术馆、校、训练点、辅导站,如雨后春笋般多了起来,据统计多达60多家。

数十年过去,如今全市较为活跃的拳馆有四五十家,其中鲤城有十几家。“全市各县都有武术协会,共300多个理事,其中武术专业从业者有200多人,如果从拳术普及的角度来讲,全市有四五万人习武。”张晓峰告诉记者,自国家级非遗项目南少林五祖拳进校园之后,目前泉州有2000多所学校的学子习练五祖拳。

年轻一代系统习武者少

部分稀有拳种近乎失传

近年来,随着国家制定“武术六进”(即:进学校,进社区,进企业,进乡镇,进机关,进军营)政策的推进和对传统文化的重视,泉州武术尤其是五祖拳和白鹤拳等拳种,逐步踏上保护与发展的“康庄大道”。但与此同时,泉州多个拳种尤其是稀有拳种出现传承断层的现象。

“老一辈的拳师年纪渐渐大了,年轻一代真正入门的非常少,有些稀有拳种的名称他们甚至闻所未闻。”福建省武术协会副会长、剑影实验学校校长庄昔聪介绍,泉州有部分拳种面临失传的困境,比如龙尊拳和行者拳已近乎失传。

“龙尊拳最后一次露面是2010年,当时龙尊拳代表性人物黄一池的最后一个徒弟亮相参加比赛,但如今习练龙尊拳的几乎找不到了。”泉州市武术协会副会长郭新民说。

作为五枚花拳第五代传人,郭新民认为,在新一代习练者中,能全方位掌握五枚花拳的寥寥无几。“真正的弟子不好找啊,要热爱武术,能系统全面掌握一个拳种,全盘接受这个拳种,才能实现真正的传承。”郭新民叹了口气,几十年来他一直在寻觅“合他心意”的弟子,想把五枚花拳的衣钵传下去,但无奈至今未能如愿。据悉,目前大泉州习练五枚花拳的仅两三百人。

不少拳术难登上赛场

导致年轻人不愿学习

除了老拳师偏少这一问题,年轻一代存在不愿意学武以及习武者偏浮躁等问题。在武术界人士看来,习武最佳年龄为14岁至24岁,然而这个年龄段的青少年绝大部分正处于求学关键时期,“14岁到24岁,学业十分繁重,大部分学生都在埋头苦读,怎么可能来练拳?”泉州一老拳师说。

“一个拳种要实现真正的传承,还是得讲究实战,回归攻防论,但一些家长认为练功运气容易内伤,因此舍不得孩子全心钻研拳术。”庄昔聪认为,眼下很多拳种的保护只停留在“套路”层面,严格来说只是简单的武术操,无法触及拳种的内在本质,更遑论实现真正的传承。

记者了解到,如今各种武术比赛对套路、比赛时间均有限制,泉州稀有拳种的套路在40秒内就可以完成,硬是让表演者撑到比赛规定的80秒,显然比较困难。正由于此,一些短小精悍但难登赛场的传统拳术较少人学习,更别提进一步掌握这些拳术的内涵。

建议

组织老拳师录音像资料

多举办全市性武术比赛

对于泉州稀有拳种传承现状,武术界人士建议珍惜呵护老拳师,重视发挥老拳师的作用,政府部门可组织力量,通过以音像录制的方式,召集老拳师尤其是稀有拳种的老拳师,对他们所传授的拳种加以整理,以便拳种的珍贵资料和套路、功法等能更好地保存下来。

“建议经常举办全市性的武术比赛,使包括稀有拳种在内的民间武术,有更多的用武之地。”泉州一位老拳师介绍,上世纪80年代后期至90年代初期,泉州老城区每年都举办武术比赛,当时只要会一套民间武术的套路,就可以上场表演。类似的比赛鼓舞了很多人,每年参赛者都有200人左右。

除了举办武术比赛,有武术界人士建议,可组织民间稀有拳种的各路高手组成表演队,给予拳师相应的补贴,结合泉州文化旅游对外推介,进行常态化表演,进一步弘扬泉州民间武术。

将拳谱整理成书出版

从文字层面抢救拳种

“培养拳种的顶尖高手,家长与武馆武校应厘清法律责任,比如武校与拔尖的武术好苗子双方协商好,再签订责任书。”针对很多拳种传承只停留在“套路”层面这一问题,庄昔聪建议,既要厘清法律责任,保护好习拳者,又要提高武术专业工作者的自身素养,在传习拳种时形成一定的行为规范,改进教学方式,提倡文武结合。

针对五枚花拳的现状,郭新民这些年来一直在整理拳种的资料,准备编著拳种的专业书籍。郭新民认为,保护稀有拳种,一方面可以通过整理拳谱、著书出版,从文字上对拳种进行抢救,使其能得以代代流传;另一方面也要支持学生开班授徒,拳种传人或代表性人物可从人力、物力和技术等方面,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让拳种得以开枝散叶。此外,还可发动师兄弟或对武术有兴趣的企业家及爱好者,从财力上支持开班授徒。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