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刺刀刺死(最终被刺23刀而亡)

被刺刀刺死(最终被刺23刀而亡)(1)

作者:霍更斯 书名:极简全球史

出版社:中国友谊出版公司

罗马最光辉的时代,便是恺撒大帝南征北战的时代。

盖乌斯·尤利乌斯·恺撒出身于古罗马的名门望族,自幼以成绩优异、文采斐然、口若悬河著称,他少年时常会说这样一句话:“宁可在一个村落中当第一,也不愿意在罗马城内当第二。”这种豪情与霸气,使得古罗马从一个松散的共和体制,逐步变成了“帝国”。

恺撒初入政坛,便敢于指控罗马权力阶层徇私舞弊。此刻的罗马,早已不再如同鲁奇时代那般开明公正了,处处散发着腐朽和崩溃的气息。恺撒立志挽救危局,他联合朝中的两位军事能人庞培和克拉苏,组成“三头执政”,共同维系罗马政局。

恺撒为了进一步巩固同盟关系,让庞培成为自己的女婿。有了这两个人的支持,恺撒在公元前59年当上了罗马的执政官,并在一年后又做了高卢行省的总督。

被刺刀刺死(最终被刺23刀而亡)(2)

那时,古罗马与欧洲北部崛起的高卢部族激战惨烈,高卢人富于浪漫,可打起仗来却也丝毫不含糊,曾给予罗马重创。直到恺撒上任后,对高卢作战的被动局面才得以扭转,他用了10年左右的时间,逐渐击溃了高卢,占领其800多座城市,杀死和俘获战俘200多万人。高卢沦为罗马的一个行省单位。

征服高卢以后,恺撒厉兵秣马,跨越英吉利海峡、远征不列颠群岛,对那里仍处于蛮荒生存状态的苏格兰人发动猛烈进攻。恺撒的赫赫战功开始让庞培感到不安,特别是克拉苏在远征波斯的战场上身亡以后,他开始对恺撒有所防范。曾经牢固的军事同盟开始出现裂痕。

庞培为了削弱恺撒的兵权,在罗马颁布法律,要求他回返,却不料恺撒居然带着高卢的大部分军队“杀”回了罗马。未曾防备的庞培才知道自己低估了恺撒,只好四处奔逃。

被刺刀刺死(最终被刺23刀而亡)(3)

庞培先后逃往希腊和埃及,恺撒的军队始终对其穷追不舍。埃及法老为了与恺撒交好,遂将庞培杀死,将其头颅和戒指交给了恺撒。

铲除了权力的竞争者,恺撒在罗马如日中天,成为古罗马的最高领导者,控制了整个亚平宁半岛。

在追赶庞培至埃及的过程中,恺撒与法老的姐姐一见钟情,于是将其接回自己的住处,两人喜结连理,生下了他一生中唯一的儿子。

庞培死了,他的死党并不服软,一部分叛军在小亚细亚袭击恺撒,恺撒仅用5天时间就平定了这场叛乱。他在呈给元老院的报捷文书中只用了三个拉丁文词语:“veni,vidi,vici”,意思是“我来,我见,我征服”,恺撒的辉煌胜利,在历史上留下了“三V文书”的佳话。

在古罗马建国的初期,虽然执政官是最高行政长官,但人民大会和元老院作为立法机关和监督机关,一直成为执政官权力运作的掣肘。恺撒通过南征北战,个人势力和威望已经达到顶峰,人民大会和元老院都无法控制他。他们被迫授予恺撒“大将军”“罗马国父”等终身荣誉头衔。此外,恺撒还能直接参与法律和制度的修订。他成为罗马共和国的军事独裁者,鲁奇时代的民主作风,在他脚下被踏成灰烬。

不过,恺撒没有堕落成为所欲为的昏暴之徒,他反而借助手中的权力,对古罗马进行了一系列社会改革,如在元老院中增加市民阶层的席位、提升底层商人话语权,给予被征服和被虐待的高卢、犹太等民族一定的政治权利和自由,遏制税务官员对百姓的过分压榨,同时改革总督制度,削弱元老院的权势。

恺撒对世界历史影响最为深远的,还在于对历法的改革。他邀请古希腊的天文学家制定出罗马历法,这就是儒略历,即今天通用的以公元纪年为主线的“公历”的前身。

恺撒还是一位伟大的文学家,他在有生之年完成了《内战记》和《高卢战记》两部军事纪实的著作,表现出其个人文学才华的同时,也为古罗马时代的史料保留做出了突出贡献。

总之,恺撒将宽容的种子播撒进独裁的土壤中,他是世界历史上著名的“宽容的独裁者”。虽然他终生没有称帝,后人还是喜欢将其尊称为“恺撒大帝”。“恺撒”,在拉丁语系中也逐渐成为权威与光荣的代名词。

被刺刀刺死(最终被刺23刀而亡)(4)

恺撒一生雄略,可结局却很不体面。由于政府中有太多仇视他的旧贵族,在一次没有卫队保护的情势下,走向元老院府邸的他遭到袭击,包括他的义子布鲁图在内的众多刺客一拥而上,将这位雄才大略的无冕之王刺死。

恺撒一共被刺23刀,经过一番挣扎后,他倒在了老对手庞培的雕像之下。恺撒虽然死了,但他的英明却永驻人间,以至于后来崛起的西方封建制国家的君主们,都喜欢用他的名号来称呼自己,如俄罗斯帝国的“沙皇”。

投稿信箱:2076458511@qq.com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