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阳修陷害狄青包拯为什么不救他(包拯被欧阳修弹劾)

知道欧阳修,大多因为他的文章,他的《醉翁亭记》,读书人庶几皆知知道包拯,大多因为他是清官,“包龙图,打坐在开封府”这句唱腔,更是家喻户晓这两位声誉不错的古人,还有相通之处,他们都是宋仁宗时的大臣,他们都有对宋仁宗直言不讳的谏言和对同朝大臣毫不留情的弹劾不过欧阳修弹劾包拯,却是我读《宋史》包拯传方才得知的,还得知此事与包拯弹劾张方平与宋祁这两位三司使直接相关,今天小编就来说说关于欧阳修陷害狄青包拯为什么不救他?下面更多详细答案一起来看看吧!

欧阳修陷害狄青包拯为什么不救他(包拯被欧阳修弹劾)

欧阳修陷害狄青包拯为什么不救他

知道欧阳修,大多因为他的文章,他的《醉翁亭记》,读书人庶几皆知。知道包拯,大多因为他是清官,“包龙图,打坐在开封府”这句唱腔,更是家喻户晓。这两位声誉不错的古人,还有相通之处,他们都是宋仁宗时的大臣,他们都有对宋仁宗直言不讳的谏言和对同朝大臣毫不留情的弹劾。不过欧阳修弹劾包拯,却是我读《宋史》包拯传方才得知的,还得知此事与包拯弹劾张方平与宋祁这两位三司使直接相关。

《宋史》包拯传记载:“张方平为三司使,坐买豪民产,拯劾奏罢之;宋祁代方平,拯又论之;祁罢,而拯以枢密直学士权三司使。”此处说的“豪民”,相当于如今的富豪、大款;此处说的“三司使”则是总揽财政收支、租赋及盐铁专卖事务的最高财政长官,号称“计相”。张方平身为“三司使”而“坐买豪民产”,大有权钱交易或以权谋私之嫌。包拯弹劾张方平无可厚非。至于“宋祁代方平,拯又论之”,只因时任宰相宋庠是宋祁的兄长。这其实不是对宋祁的弹劾,而是对仁宗的谏言,“祁罢,而拯以枢密直学士权三司使”,则是仁宗纳谏的即时体现。

因为包拯的接连弹劾而使两位三司使相继被罢,而“权”三司使的偏偏又是包拯,于是引发了欧阳修对包拯的弹劾:“拯所谓牵牛蹊田而夺之牛,罚已重矣,又贪其富,不亦甚乎!”他将包拯弹劾张方平和宋祁致使他们相继被罢称为“牵牛蹊田而夺之牛”,他将三司使的职位比之为肥缺,将包拯弹劾他们的原因归结为“贪其富”,多为主观臆测,还以“不亦甚乎”四字责问,很有点咄咄逼人。纵观欧阳修一生的操行,可算是个君子,但他对包拯的弹劾,实在不敢恭维。

包拯活到63岁,此时已在60岁左右。他一世为官,是否像欧阳修说的那样奸猾而且贪婪,世人共知。稍有正义之心的人,或许还会为他抱不平。但包拯没有作任何申辩,事情都是明摆着的。命他“以枢密直学士权三司使”之后“家居避命,久之乃出”,或许是一种冷处理,他不想与欧阳修针锋相对,只想以行动来证明自己。“其在三司,凡诸管库供上物,旧皆科率外郡,积以困民。拯特为置场和市,民得无扰”,就是他在“权”三司使时所作的一项重要改革。“科率”乃是官府于民间定额征购,既有为皇家征购的名义,其价想必是由官方说了算的,于是才有权贵“坐买豪民产”,于是才有“吏负钱帛多缧系”。包拯“特为置场和市”藉以取代“科率”而使“民得无扰”,诸如此类的工作大概是得到朝廷肯定的,他由“权”三司使而转为三司使。

在欧阳修弹劾包拯这件事中,我赞赏的恰恰是被弹劾的包拯。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