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氏村史(月山原村张氏家族人物)

月山原村张氏文化研究之三

月山原村张氏家族人物(中篇)

张恒声生平事迹

张振声生平事迹

张虎林生平事迹

张氏村史(月山原村张氏家族人物)(1)

张氏村史(月山原村张氏家族人物)(2)

月山原村张氏文化研究

三、月山原村张氏家族人物

洛宁县姓氏文化研究会张泽武

月山原村张氏家族人物序

月山原村张氏先祖耕读传家,书香继世,忠孝为本,积德好善。纵观月山原形势,山川秀丽,地杰人灵,钟灵毓秀,英贤俊杰,蝉联相继,为世所称。

张氏村史(月山原村张氏家族人物)(3)

火石坡风光

清朝时期,月山原村有监生张琚、监生张嘉善叔侄捐粟赈灾。张嘉善次子张中伦、张中伦长子张鹤龄、次子张长龄学富五车,大气雄风,雄健英明,或为太学生,或为贡生,或为文庠生,或为武庠生,名冠文武双坛,流芳百世,名垂竹帛。

民国时期,张氏先祖张撵劳耕读传家,孝友继世,经商致富,在陈吴街开办商铺,堂号“永生堂”;张正喜,厚德行医,乡里称之。

解放初期,月山原村尤以“三声一虎林”最为著名,张同声、张恒声、张振声、张虎林,品学兼优,为人师表,率先垂范,光大张氏家风,承上启下,继往开来,是张家的中流砥柱,世之楷模,是张家的好榜样,功不可没;张成林、张官清、张庆文南征北战,保家卫国,出生入死,功勋卓著。

解放后,月山原村人文蔚起,群星灿烂,英才俊杰,层出不穷。从政者有张逢辰、张虎生、张水旺、张耀声、张振兴、张中民、张校民;从教者有张建华、张书声、张根书、张孝民、张志民、张耀华、张东辉、张光锋;从军者有张瑞民、张永军、张大道等,张氏后裔各从其业,恪尽职守,勤勉敬业,奋发有为,皆有所成,赞誉有佳。

三、月山原村张氏家族人物(中篇)

引言

张瑞民在《三声一呼雷》“序言”中说:“九泉之下勿挂牵,红色基因有人传,常忆三声悲壮事,忠臣孝子出月山”。

前不久,校民姐邀我为“三声一呼雷”撰写后记,我自觉才疏学浅,不敢担当,坚辞其请。

“三声”之一张恒声,是“三声一呼雷”中最后一位去世的老人,影响久远。他是“三声一呼雷”中的中坚人物,见证经历了“三声一呼雷”的崛起、发展和兴衰过程,是“三声一呼雷”唯一在没有被平反时,就被任命为领导职务(洛宁县教育局副局长)的人物,也是在文革后“三声一呼雷”中唯一有职务的人物。“三声一呼雷”平反后,当时仅存张恒声、张虎林两人。张恒声是久经考验、几经磨难,是“三声一呼雷”中最后一位得以善终的老人。

张恒声之四女张校民为了发扬月山原张家先辈革命精神,弘扬红色文化,缅怀父辈的丰功伟绩,教育后代,发掘整理“三声一呼雷”历史资料,为此四处奔走,查找档案资料,调查采访,呕心沥血,为此耗费了大量精力,付出了许多艰辛劳动,即将大功告成。这是一件造福子孙后代的好事,值得称赞,受人敬仰,功德自在人心!

月山原张家是我母亲所在的家族,我能为月山原张家做点事,理当义不容辞。长久以来,我对月山原张家文化有所了解,在这方面,我可以尽我所能,做点切实可行的工作。这次收集整理“月山原张氏文化”专题,是我长久以来的心愿。这样可以传承张氏家风,弘扬张氏家族优良传统,教育后代,这是一件对社会、对张家有益的事情,这是我对母亲的怀念,也是我对母亲家族的回报,以尽孝道,是为记。

本篇中《张同声生平事迹》,主要根据张校民整理的《张同声的人生略记》、《大伯张同声》以及《张同声档案》、《张同声:我的申诉》、张志民的《父亲的几件往事》、张文周所著《坎坷人生》等有关材料整理而成;《张恒声生平事迹》,主要根据张校民整理的《张恒声简历》、《倾心教育 一生不悔——记洛宁教育工作者张恒声》以及《张恒声:关于我的党龄问题的申诉》、《洛宁县委“关于为张恒声平反的决定” 》、《洛宁县教育志》、张文周所著《坎坷人生》等有关材料整理而成;《张振声生平事迹》,主要根据张校民整理的《张振声生平简介 》、张孝民《追忆三叔》以及张文周所著《坎坷人生》等有关材料整理而成;《张虎林生平事迹》根据张校民整理的《张虎林简历》、《在那扭曲的年代》以及张根书整理的《是金子便会发光——回忆父亲曲折闪亮的人生》等整理而成。

其他人物资料来源于张恒声抄本《张氏家谱》、张孝民等人整理的《张氏家谱》。

在此谨向校民姐以及参与整理《月山原张氏文化》,为此付出艰辛劳动的所有人员表示真诚地感谢!

(一)张恒声生平事迹

张氏村史(月山原村张氏家族人物)(4)

张恒声照片

张恒声, 民国十一年(1922年)6月5日(农历壬戌年5月7日)出生于洛宁县南区王召里月山原村(今陈吴乡月山原村)。1931年3月-1940年8月在月山原村私塾读书。1940年8月-1941年8月,在陈吴完小读书;1941年考入洛宁简易师范,1942年8月洛宁简易师范毕业,开始从事教育工作。

1942年8月-1947年8月,先后在故县乡窑凹小学任教员,在陈吴金门乡新寨村国民小学任校长。张恒声在新寨小学教书期间,向往革命,追求进步。结识了洛南地下党负责人党炳坤、王绍杰等,接受了革命理论,1945年由洛南地下党负责人党炳坤介绍加入了洛南地下党组织—中国共产党(入党介绍党炳坤1948年在陶村事件中牺牲,张恒声与党组织失去联系)。

张恒声按照党组织的指示,在教学过程中,不仅给学生讲授文化知识,同时传播革命理论,激发同学们的爱国热情,培养先进的革命分子,成为我党的解放事业有生力量。张恒声聘请地下党员韦万儒和先进知识分子张文周到学校任教员,共同宣传革命思想,让新寨国民小学成为革命教育基地。

在张恒声和他的战友们的教育和培养下,新寨小学的大批学生在1947年前后参加了革命工作,给洛宁地方建设输送了有生力量。这些人主要有:张水旺、张清辰、张东方、张中林、张逢辰、张满星、张兴旺、张虎生、王连升、高同心、张从喜、张松林、张智礼等均于1947年前参加革命;随后,又相继参加了工作的还有张渠水、张全当、王书睿、张天寿、张天记、张延寿、张根坤、张连卿、张全礼等。这些学生先后从军、从政参加革命工作,几乎占了当时学校学生的三分之二。

1947年8月-1950年4月,先后在洛南县区政府、豫西干校、陈吴完小、洛宁王范回汉小学任工作员、学员、校长;1947年11月,张恒声受洛南县长张逢溪的委派,组建恢复陈吴完小的复课工作。1948年3月学校刚复课时,全校师生只有50余人。到1949年8月已经发展到了400余人,成为洛南县规模最大的学校。

1948年8月,张恒声出任王范完小校长;当时王范有回汉两所小学,学生很少,回汉积怨,矛盾突出。张恒声到任后,做了大量深入细致的工作,及时调解回汉纠纷,排除异议,终于将两个学校合并为“王范回汉联合完小”,得到了当地群众的欢迎和洛宁县委的充分肯定。

张恒声长期从教的阅历,积累了丰富的办学经验,为从事全县的教育行政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

1950年4月-1952年8月,张恒声在中共洛宁县委宣传部任干事;1952年3月-1956年10月任洛宁县文教科科长;1953年8月-1956年9月兼任洛宁县教育工会主席;1956年10月-1958年4月任洛宁县文化科科长。

在上世纪五十年代,是洛宁教育发展的鼎盛时期。全县教学、教育质量居全省上游,在洛阳地区排名也一直和偃师县、灵宝县比肩,始终处于前三甲的位置。当时,洛宁教育的鼎盛复兴得益于建国初期百废待兴、教育方向正确的大形势,也得益于张恒声的教育施政方略。

张恒声在担任洛宁文教科长时,对推动洛宁教育复兴发展做出突出贡献。张恒声在任时,在洛宁县立中学附设短期师训班,为我县教育界培养了一批优秀的师资力量。设立长水初中,为洛宁西半县培养了大批人才。

1954年,洛宁县立中学(后改为洛宁第一高级中学),被河南省定为重点中学。1956年创建洛宁师范,由洛阳地区直接管辖,这两所学校面向周边各县招生,为洛阳地区教育战线培养了大量人才。

张恒声在任时,重视人才的培养,建立了一套师资队伍培训及人才引进办法。引进了一大批具有真才实学的名牌教师或大学毕业高材生到洛宁任教。为洛宁教育的发展和鼎盛,立下了汗马功劳。

张恒声在任时最突出的贡献,设立了持续的教师培训制度,广泛引进人才,知人善任,为洛宁教育事业建立了一支优秀师资队伍。这支雄厚的的师资队伍支撑了洛宁教育事业的辉煌,为洛宁教育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

1957年3月-1958年7月兼任洛宁县崇阳区区长;1958年7月-1958年11月任洛宁县下峪乡乡长;1958年11月-1959年4月任洛宁县下峪公社社长;1959年4月-1963年3月,先后在故县水库工程指挥部任秘书、福利科科长,在黄门煤矿任福利科科长,在英豪焦化厂任副厂长;1963年3月-1970年12月,在洛宁县第二(长水)初级中学任校长;1970年12月-1974年5月,在赵村大沟口水库,劳动改造;1974年5月-1976年8月,在东宋公社高级中学任校长、支部书记、革委会主任;1976年8月-1978年5月,在城关高级中学副校长、副支部书记等职。在“文化大革命”中,张恒声被扣上“叛徒、特务、走资派、缄三派、阶级异已分子”等帽子,整日批斗,历尽磨难。

1978年5月-1984年 5 月,张恒声在洛宁县教育局任副局长。

1977年洛宁恢复高考后,洛宁考生高考成绩排名位居洛阳地区倒数后几名,洛宁教育事业面临着巨大考验和挑战。1978年5月张恒声仍然戴着“叛徒、特务、走资派、缄三派、阶级异己分子”等帽子,在没有被平反的情况下,临危受命,担当大任,被洛宁县委、县政府任命为洛宁县教育局副局长。上任后,大刀阔斧,进行整治,整合资源,做好教育管理工作,对教育体制进行改革,引进人才,培养人才,在管好教师队伍方面下功夫,可谓呕心沥血,殚精竭虑,及时扭转了洛宁教育的落后现状。

张氏村史(月山原村张氏家族人物)(5)

1979年张恒声被平反昭雪。1984年退居二线,1990年离休,享受县级待遇;2004年12月26日去世,终年83岁。

《洛宁县教育志 人物志》张恒声传:

“张恒声,生于1922年,洛宁县陈吴乡月山原村人。1942年洛宁简易师范毕业后,即从事教育工作。先后任故县乡窑洼小学教员和陈吴乡新寨村国民小学校长。1947年9月洛宁解放后任洛南县第一民主高级小学校长。1949年3月,洛南、洛北两县合并,调任王范回汉联合完全小学校长。1950年3月入党,1952年调任文教科科长,1957年后任区长等职。1963 年调回教育系统,任长水初中校长。“文化大革命”中被扣上叛徒、特务、走资派、缄三派、阶级异己分子等帽子,整日批斗,受尽折磨。1973年后任东宋高中校长、城关高中校长等职。1978年任教育局副局长。1979年平反,1990年离休,享受县级干部待遇。”

“张恒声的一生大部分时间,献身于洛宁教育事业。1952年至1956年任教育科长期间,为恢复和发展洛宁教育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在洛阳地区高中布点和洛阳地区师范学校布点上做了大量有益的工作,为国家培养了大量人才。”

赞曰:

金门英杰,功业长存;河山依旧,风范长在。

躬身教育,硕果满园;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二)张振声生平简历

张氏村史(月山原村张氏家族人物)(6)

张振声照片

张振声,民国十二年(1923)出生于洛宁县王召里月山原村(今陈吴乡月山原村)农民家庭,自幼聪慧好学,天性活泼。农林中学毕业后,在陈吴完小任教员。张振声刚毅果敢,英姿勃发,勤奋好学。他口齿伶俐,能言快语,言之成章,开会讲话,有条有理,声情并茂,扣人心弦,说服力极强。他智慧超人,多才多艺,是出了名的青年才俊。他教书认真,虚心求教,对学生亲如兄弟,深受全校广大师生的爱戴。他一面教文化课,同时兼教军体课,训练时要求严厉,目光炯炯有神,威武而庄严,口令洪亮威严,俨如一名军事教官。在训练中,他示范动作利索,姿势规范,有军人的作风和气质。他所训练的“童子军”列队迅速,整齐划一,令行禁止。“童子军”手持木棍,舞动有力,喊声震天,叫好一片,赢得全校师生和社会好评。

曾任洛宁县教育局局长张汉臣回忆说:“张老师(张振声)是我上陈吴小学时的体育老师和童子军教官。那时,他正当青年,风华正茂,朝气蓬勃,口才出众,聪明精干,热情好友,且球艺非凡,很受同学们的尊敬和欢迎。记得在一年的“五四”时,张老师带领我们到洛宁县城大钟寺广场参加童子军演练比赛,接受陕州公署欧阳珍专员的检阅,因成绩优异,受到了县里的奖励和表扬,给我童年时代留下了美好记忆。至今,他的英姿还时隐时现地萦绕在我的脑海里。” 1939年秋,张振声结识了洛宁县立中学学潮代表张耀彤,并积极协助他在陈吴创办“青年读书会”,追求进步,自觉接受先进的革命理论,思想进步,坚定了投身革命的信念,后来成为陈吴地区地下党的中坚力量。

在学校,张振声积极组织学校师生,宣传抗日,自排自演节目。他亲自扮演主角登台演出,演出时,所扮演的人物形象惟妙惟肖,演出时满腔悲愤,义正辞严,群情激愤,极大地教育和鼓舞了抗日民众,一时间,在陈吴地区掀起了参军抗战和支前的热潮。

1939年8月,张学礼由洛师续学毕业后回村,通报了洛师地下党支部书记张象文组织洛师暑假补习班的消息。张振声和杜英起、杜延祚(杜国光)、张耀汉、张贵学在张学礼带领下前往卢氏县涧北参加洛师补习班。在培训期间,他们一方面进行文化课学习,同时学习中国共产党的抗日主张及路线方针政策。

1939年12月张振声和进步青年张鼎仕、张垒旺、张土城、师三保等共八人经陈吴地下党组织推荐,由洛宁县委书记孙双连介绍,由张鼎仕带领到洛阳八路军办事处报到,洛阳八路军办事处开了证明后,奔赴豫皖苏区参加新四军彭雪枫支队,后来仅张鼎仕参加了新四军,其余人员未能如愿返回家乡。

在青年时期,张振声思想先进,追求进步,非常活跃,才气过人,锋芒外露,为人所忌,陈吴完小校长张缄三钟爱有加,爱才心切,曾赋诗一首,委婉劝其有所收敛。张振声将校长张缄三所题的诗贴在床头,加以自勉。

1941年,陈吴地区地下党非常活跃,张振声参加了地下党组织的儿童团,带领学生高唱革命歌曲,宣传抗日政策,宣传反封建活动。张振声带领陈吴完小学生张念中(六年级班长)等人,发起“驱王(王洪喜)”学潮运动。他们以发展学校体育为名,进行查账,开展反腐败斗争,要求学校总务主任王洪喜(新寨村人)交清学费帐目,取得了一定成效。张念中在回忆录《回望》中说:“张老师(张振声)策划的“驱王(王洪喜)”学潮运动,是我初次尝试从事政治活动。”1943年3月,地下党员苗守己(化名田若剑)、蔡龙章老师组织张振声、张垒旺(改名张来旺)、张余庆、雷素荣(改名雷磊华)、高素娥等8人,奔赴延安参加革命。一路上,国民党反动派和地方地主武装疯狂地镇压革命群众,到处设卡布岗,盘问审查一切过往行人,围追堵截投奔延安的共产党人和进步青年。在路上,他们白天不敢走,就在夜里偷着行;进村有危险,就夜宿在荒郊野外庄稼地里,一连几天吃不上饭,有时就只能啃些生玉米粒充饥(以上情况是村中老人听张振声回来所说)。他们行动极其危险,但火热的革命热情和坚定的革命决心斗志鼓励着他们勇往直前。不幸的是,当他们闯过敌人层层封锁线,到达与解放区相邻的富县只有30里地的洛川土地庙沟时,六人被被国民党保甲人员扣留。蔡龙章被审讯毒打后,寻机逃脱。只有张来旺一人作为先遣人员越过国民党封锁线,化装成当地人进入解放区,到达延安。经苗守已以及洛宁老乡的营救,才得以释放返回洛宁。(见“洛阳党史方志网”“红色印记 河洛丰碑”伊川县党史办整理的《苗守己》)张振声命运多舛,他们最终无功而返。回来时,张振声骨瘦如柴,不像人样,亲人们心疼不已。张振声回来后,依旧在陈吴完小教书,但已被国民党洛宁县党部注意。

1944年冬天,经陈吴地下党负责人王绍杰介绍,张振声加入中国共产党。在白色恐怖中,他积极为党工作,秘密和战友们一起从事地下活动。

1945年5月,查玉升、张春生率八路军五十九团进驻洛宁,开辟了洛南抗日根据地,在西山底成立了中共洛南工作委员会和洛南抗日办事处以及洛南抗日支队,办事处下设景阳、龙凤、金门3个区。

陈吴地区地下党支部负责人王绍杰、张文周和段文杰同志先后到洛南抗日办事处,请求成立陈吴民主抗日政府,当时洛南抗日办事处主任曲书城,非常赞同。八路军查玉升团答应派一个连支援陈吴建立民主政权。

5月上旬,王绍杰同志告诉张振声、张恒声等人要从速组织枪支,成立陈吴民主抗日政府,配合八路军五十九团查玉升部进行抗日;当时王绍杰组织在寨根河滩召开了会议,参加会议的有:张振声、张恒声、韦万儒、张文周、张学博、韦智礼等人,会议上王绍杰传达了洛南抗日办事处和八路军查玉升团的意见,要求地下党从速组织枪支,配合洛南抗日办事处共同抗日。韦万儒当即提出了首先杀死张笃恭,驻扎新寨村,组织好枪支,在上级的支持下进行武装抗日活动。

当时韦万儒回张庭兰中队,张恒声回张耀斗中队,去联系搞枪支弹药;因为张耀斗外出没有见到。张恒声回到新寨村完小动员校董张升海、张治戌把枪支捐献出来。这两个人都是新寨村人,当过保长,都有枪支。他们同意张恒声的意见,自愿将自己的枪支捐献出来支持八路军抗日,并商议一起去做张耀斗的工作,联合共同抗日。

韦万儒、张振声在张庭兰中队的活动也初见成效。就在他们即将大功告成之际,突然陕县发生上官子平叛变,西山底驻军查玉升部,奉命北撤,平定叛乱;紧接着张笃恭支队长派他的亲信张长庆大队长率部到沙坡岭一带,以八路军嫌疑人的名义,枪杀了师长法,韦仁申二人。从此陈吴地区的革命活动,由高潮转入了地下,陈吴党组织奉上级命令转入以学校为阵地继续培育革命人才。

张氏村史(月山原村张氏家族人物)(7)

张振声墓碑

1947年8月洛宁解放,张振声公开参加革命工作,先后在洛南县一区(禄地区)政府、洛南县政府任工作员、秘书。在拉锯时期,张振声跟随副区长张同声转战于架子岭、沙坡岭一带,英勇顽强,与敌斗争。他处处以共产党员的标准来严格要求自己,工作主动热情,做事认真负责,样样工作走在前头,任务完成出色,为掩护洛南县人民民主政府党政军及机关人员的战略转移,为保护洛南县战备物资及粮仓的安全,做出了积极贡献,深得洛南县区县领导的好评。

1949年3月,洛南县、洛北县合并为洛宁县时,张振声首任洛宁县公安局秘书(1949.3-1949.8)及秘书股股长。解放初期,洛宁局势不稳定,社会不太平。公安局工作很忙,也很危险。张振声协助局长马子明做了大量积极有益的工作。在剿匪反霸斗争中,先后把匪霸程济五、马石又、王国基生俘,取得了全县剿匪工作的全面胜利。

在镇压反革命、打击反动会道门、禁毒以及土改运动中,张振声总是不顾个人安危,冲在最前面,工作能力强,业绩突出,被上级选拔到陕州公署公安处工作。

张振声在洛宁县公安局任秘书时,张念中原是张振声的学生,又是部属,张振声悉心培养,关怀备至。张念中历任洛宁县公安局秘书、秘书股股长、公安局局长等职务。

1951年至1952年之间,张振声调陕州地区公署公安处工作。1952年春末夏初英年早逝,时年二十九岁。

在解放初期,张振声先后在洛南县一区区政府、洛南县区政府、洛宁县公安局工作,为了全县社会秩序安定,治安好转协助政府做了大量周密细致的工作,为洛宁社会稳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赞曰:

月山骄子,雄姿英发;参加革命,大展宏图。

人生无常,命运多舛;英年早逝,令人长叹!

(三)张虎林生平简历

张氏村史(月山原村张氏家族人物)(8)

张虎林,陈吴乡月山原村人。1925年5月出生,1942年7月毕业于洛宁县立简易师范。先后在陕西西安纱厂当学徒工、在家务农。1946.1-1946.5保民大会选举任保长;1947.8-1948.3组织成立月山原村农会,任组织委员;1948.4-1948.7洛南县一区政府工作员;1948.8-1949.6洛南县政府民教科科员;1949.7-1949.8县政府司法科科员;1949.9-1950.3河南大学行政学院学习,期间加入中国共产党;1950.4-1951.8洛宁县人民法院审判员;1951.9-1954.7洛宁县供销合作社组导科副科长(主持工作);1954.8-1957.10洛宁县供应经理部副经理(主持工作);1957.11划为右派,在洛阳车辆建材厂劳动教养;1961年2月回乡,在月山原村劳动改造;1979年3月平反后,恢复工作,回原单位洛宁县供销社工作。1979.4-1979.12,在城郊乡坞西村驻队。1980年11月病故,享年55岁。

张虎林生平事迹

张虎林,民国十四年(1925年)5月14日(农历乙丑年4月22日)出生于王召里月山原村(今陈吴乡月山原村)家境殷实的农民家庭。张虎林一生坎坷多舛,读过私塾,上过简师,进过大学,做过生意,当过农民,干过工人,任过保长,参加过国民党,做过洛宁县供销社领导,接受过劳动教养……张虎林的一生跌宕起伏,是一个传奇人物。

张虎林年轻时直言快语,心底淳朴,处事公道,深受乡邻拥戴。1946年1月,经保民大会选举干保长,任职期间,他总想用满腔热情给老百姓干点实事,多次向当权者提出免去那些连饭都吃不上的贫困户的粮饷,都被当权者严厉拒绝。

在收缴粮饷时,张虎林毅然免去了那些实在无力出饷的困难户。谁知保内的几个当权者依仗权势不但自己不出饷反而还要从中牟利。所以张虎林向乡公所上交粮饷时经常过不了关,只得自己借钱垫饷,还常常用自己的工资报酬垫资。当权者对张虎林这种不配合的做法很不滿意,明里说他年轻没经验,暗里指示甲长们故意刁难。这一切,更激起了张虎林对当权者不顾百姓死活、横征暴敛的行为十分憎恶。张虎林于1946年5月辞去了保长职务。

1947年8月,洛宁解放,张虎林参加了革命,任农会组织委员。同年12月,白色恐怖严重,张虎林和农会干部们遵照洛南县政府部署转移到南山,与胡宗南部队和国民党残匪开展拉锯战。1948年3月剿匪战斗开始,洛宁县政府扩大人民武装,张虎林动员本村十多名青年参军。月山原村是一个只有几十户人家不到二百口人的小村,一下子有这么多青年入伍,带动了周边各村青年的参军热情,张虎林因此受到洛南县一区(禄地区)区政府的通报表彰。

张虎林于1948年4月到次年7月,先后到涧口乡寺上村、东陶峪村、城郊乡崛山村、温庄村宣传讲解共产党的土地革命政策,曾几次遭到敌对分子追杀和暗害。当时,张虎林年轻机敏,每次都想方设法摆脱了危险。1949年3月,洛南、洛北合并为洛宁县后,张虎林先后在洛宁县政府民教科、司法科、县法院和县供销社工作。1954年6月,张虎林到洛宁县物资供应经理部任副经理(主持工作)。

那时,国民经济正处于恢复阶段,市场物资紧缺,特别是群众生活的必需品,如:食盐、火柴、煤油、肥皂等更是供不应求。为了运输安全,张虎林就亲自带枪带人负责押车运货。每当遇到危险时,张虎林不畏艰险,不顾个人安危,挺身而出,确保押运物资的安全。

张虎林襟怀坦白、修身洁行。在工作中,身体力行,以身作则,身先士卒,工作冲在最前面,深受上级领导信任和广大群众好评。张虎林和族侄张同声、张恒声、张振声一样,在洛宁政坛名震一时,时称“三声一呼雷谐音(虎林)”。

1957年底张虎林被错划为“右派”,不仅被开除公职,还被送往洛阳车辆建材厂劳动教养。在这期间,他不怕苦、不怕累,尽职尽责、工作踏实,认真负责,每次都出色地完成各项生产任务。张虎林劳教五年,年年被评为“劳动模范”“先进工作者”“六好积极分子”。1960年7月,张虎林冒雨抢救国家财产时身负重伤,被记大功一次。

1961年2月张虎林被解除教养,因为他表现突出,洛阳车辆建材厂领导提出让他留厂当正式职工做管理工作。当时张虎林长子根书年幼,无依无靠,需要照顾,他谢绝了领导的好意,选择返乡务农。

张虎林回到家乡,完全忘记了自己还是个接受改造的右派分子,把自己当成了家乡这片土地的真正主人。月山原村地处丘陵山区,有山没林,缺水严重,交通闭塞,经济十分落后。为了让家乡摆脱贫困,改变落后面貌,张虎林多次向村干部建议利用村里沟坡地面积较大的优势,发展林果业、种植中草药,增加收益。

这个建议得到广大干群认可后,张虎林通过县林业局副局长张中林(月山原火石坡村人),从外地引进一批沙兰杨、优质核桃、黄香蕉苹果等苗木;他又请县医药公司职工张双水(寨根村人),介绍了中草药种植技术和适宜坡地种植的几种草药品种。月山原大队成立了林业组,张虎林任组长,带领着林业组的几个老人,天天在这片荒坡野岭上辛勤劳作。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几年的艰苦奋斗,月山原村原来的荒坡野岭,已是满坡苍翠、蔬果飘香。苹果园、中草药的种植使村子有了收益,村里买了柴油机、打麦机。村民们从此告别了祖祖辈辈用牛拉石磙碾场的碾麦方式。

1979年3月1日,张虎林接到了平反昭雪恢复工作的通知。张虎林从风华正茂盼到风烛残年,苦苦地等了22年啊!终于平反昭雪了。这一次完全验证了张虎林几十年来挂在嘴边的那句话:“我相信共产党绝不会冤枉一个好人,我的问题迟早会得到解决,总有水落石出的那一天。”

张虎林到洛宁县供销社上班的第一天,就找到县社主任张多寿分配工作。张多寿嘘寒问暖,说:“欢迎老领导回来工作,你年龄大了,身体不好,先休息一段时间,等身体恢复了,再来单位上班。” 张多寿说:“等你身体好一点,到单位来主抓办公室及业务工作!”张虎林主动提出要求下乡,积极配合县里中心工作。领导说下乡太辛苦,让年轻同志去。张虎林说:“我在农村干了几十年,这点苦算啥!”领导张多寿看张虎林态度坚决,只好答应让他到城郊乡坞南大队驻村。他深入生产队开展工作,和干部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谈工作、拉家常,工作热情高,平易近人,深得领导和广大干群的好评。

1980年11月27日(农历庚申年10月20日),张虎林因病与世长辞,享年五十五岁。

赞曰:

金门东麓,天降英才;重任在肩,报效国家。

世事难料,命运坎坷;平反昭雪,英雄暮年。

张氏村史(月山原村张氏家族人物)(9)

作者简介:张泽武,洛宁县陈吴乡新寨村人,2003年发起并组织成立了洛宁县姓氏文化研究会,任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2006年参与组织筹备成立洛阳姓氏文化研究会,任副秘书长。2017年被推举为洛宁县姓氏文化研究会会长。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