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交会将首次举办(非洲商户50多年来每届广交会必到场)

广交会将首次举办(非洲商户50多年来每届广交会必到场)(1)

南都讯 6月18日下午,第133场广州市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新闻采访活动(在穗非洲籍人士座谈会)在广交会场馆举行,活动邀请了代表性中非研究专家、非洲商会代表等学习交流中非团结抗疫特别峰会重要讲话精神。

广交会外事办副主任蒲汇川表示,第127届广交会从实体展迁移到网上,不是对传统模式的简单复制,而是全新的结构设计和流程再造,将呈现六大突出亮点:新平台、新技术、新内容、新营销、新服务和新机遇。

据悉,在新技术方面,本届广交会充分利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及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为提升展览效果提供了更多可能性。顺应“直播带货”的发展潮流,设立全时空、强互动、可定向的10×24小时参展商专属直播间,通过直播活动营造类实景营销互动效果。采购商在观看直播过程中可便利查阅关联展品,还有多种沟通工具帮助供采双方即时沟通,互动交流,提高网上洽谈成效。

在新服务方面,本届广交会进一步丰富服务内容,提升服务品质。除了广交会出口产品设计奖(CF奖)、广交会设计与贸易促进中心(PDC)等原有的贸易促进服务外,增设了金融服务专区,为参展企业提供专门定制产品和专属服务方案;与海关部门展开密切合作,推出政策指导、线上咨询等新举措,为采购商和参展商提供专业支持。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非洲研究院执行院长刘继森表示,广交会架起了中非贸易的桥梁。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高速增长,迅速成为世界制造业中心,质优价廉的产品源源不断地出口到非洲各国,满足了非洲国家不同层次的需求,尤其是普通百姓的基本生活需求。疫情之后的中非贸易将促进新的业态的快速发展,比如跨境电子商务,非接触式贸易等。可以预见,中非贸易将进入一个新的时代——互联网 广交会。

非洲客户以广交会VIP为荣,50多年来每届到会

广州轻出集团百货进出口有限公司董事长杨洁贤分享他与非洲客户交往而累积的友谊,“很多客户都是从60年代就开始和我们公司做生意,我从公司前辈手里接过这些客户,客户也是从父辈传给儿子,现在甚至带上第三代来和我们认识。”

杨洁贤说,有一位埃塞俄比亚客户从二十多岁就开始和公司做生意,50多年来,每年两届广交会必定到场,总是以广交会VIP客户为荣。前几年他因为年纪大,把生意交给儿子打理,但他仍然念念不忘广交会,现在依然坚持每届到会,从第一天逛到最后一天,就是为了和我们这些中国朋友聊聊天,了解一下中国的发展。另外一位肯尼亚老客户,在中国疫情刚开始时,就不断地问我们这边是否需要帮助,还主动从肯尼亚寄了一些口罩过来,让我们非常感动。

“今年因为疫情不能来广交会,客户也非常遗憾,专门打电话问候我们,得知我们有网上广交会,还要他儿子到广交会平台上观看我们的线上直播。”杨洁贤说。

白云机场与非洲航司互赠抗疫物资

白云机场市场部部长林可茹介绍了他们与埃塞俄比亚航空公司(简称“埃塞航”)的友谊故事。

据介绍,2003年,埃塞航作为第一家非洲航司入驻白云机场时,白云机场国际旅客吞吐量177万,2019年白云机场国际旅客吞吐量已经接近1900万,是16年前的10倍之多,其中非洲市场也从3万多人发展到近65万人次规模。17年里,埃塞航从每周2班逐渐增加到每周10班客运航班及9班货运航班,是双方携手合作、共同努力结出的果实。疫情前,已经有6家非洲航司搭建了连通花城的空路,稳固了广州和非洲的友好情谊。

疫情爆发后,埃塞航第一时间发来慰问并于2月13日就筹措和运输了一批医用口罩,极大地缓解了白云机场的物资压力,“这样及时和宝贵的支持我们一直铭记于心。” 林可茹说,“非洲疫情爆发后,我们也立即组织向埃塞航捐赠了一批救援仪器,用于协助埃塞航抗疫工作。埃塞航CEO Gebre Mariam先生后来给白云机场来信说,机场对埃塞航的捐赠不仅是雪中送炭,更是双方亲密关系的真实写照,患难方显真情。”

一号楼工作室出品

采写:南都记者 张伊欣

摄影:南都记者 梁炜培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