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身边的错别字(化错我们的标识)

“化错”,是自1992年以来,我特别关注、一直探索的研究课题,从起步阶段的“容错”,到发展阶段的“融错”,再到提升阶段的“化错”化错,是“让天下没有难学的数学”的突破口,也是我们自身发展的一方平台人生自古谁无“错”,错若化开,成长自来,今天小编就来说说关于你身边的错别字?下面更多详细答案一起来看看吧!

你身边的错别字(化错我们的标识)

你身边的错别字

“化错”,是自1992年以来,我特别关注、一直探索的研究课题,从起步阶段的“容错”,到发展阶段的“融错”,再到提升阶段的“化错”。化错,是“让天下没有难学的数学”的突破口,也是我们自身发展的一方平台。人生自古谁无“错”,错若化开,成长自来。

有专家认为,我的教学有许多特色,“化错”太小了,概括不下,包容不了。我十分感激专家对我的欣赏和指导。是的,“化错”这个概念并不大,可要真正做好却不容易。

首先,要容许差错发生。教学不能为了眼前所谓的“顺畅”,而过多地铺路搭桥、防微杜渐,使学生丧失经历“从头到尾”的过程。其次,要能看到差错中的正确。以往的“纠错”,只看到差错中的“错”。其实,差错中既有否定因素,也有肯定因子。现在的“化错”,着眼于差错中潜藏的肯定因子,着力于长善救失。最后,要让正确从差错中生长出来,融化差错,超越差错,帮助学生从错误中学会学习,养成积极乐观的思维习惯,使学生变得更有生活智慧,而不是只有书本知识。

化错,不仅是方法,更是思想,是情怀,是“以人化人”。我的导师、首都师范大学教授王尚志说:“化错教育值得做一辈子!”

尼采说:“只有知道生命意义的人才懂得如何面对。”我认为,“化错”也是“生命意义”之所在,值得认真面对。

“华应龙名师工作室”是2012年北京市西城区教委挂牌的第一个名师工作室。西城区名校林立,名师云集,这“第一个”对于我而言,是荣誉更是压力。慎思之后,我确定室训为“天圆地方”,做学问要“天圆地方”,做人要“外圆内方”,做数学教师要“智圆行方”,要秉持“我就是数学”的信念,追求人课合一,让天下没有难学的数学。

工作室的成员来自北京、天津、江苏、浙江、山东、山西、广东、陕西、江西、新疆……五湖四海。有的是北京市西城区教委选配的,有的是北京市教委“名师工程”分批委派的,有的是当地教育局领导再三推荐的,还有好几位已然是特级教师,其中居然有一位语文特级教师,执意要加入我的工作室。我不时自问:何德何能?我告诫自己:不可辜负!

工作室成员都是热爱孩子、热爱数学、热爱教育的人,都是为了“让天下没有难学的数学”这一共同目标、愿意将“化错”进行到底的志愿者。

马斯洛把“自我实现”分为两层:一是个人水平的“自我实现”,二是超个人水平的“自我实现”。这表明,超越自我是人的最高动机。在这一动机驱使之下,“我们”自觉而觉他,度己亦度人,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走得更好!

每当朝阳升起,打开微信,三五弟子已然“华门立雪”,点亮弟子,光照学子,不亦乐乎……

(华应龙,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苏派名师”,首批“首都基础教育名家”,“化错教育”创始人,现任北京第二实验小学副校长。从教30多年来,致力于探索“化错教育”,出版专著《我就是数学》《我不只是数学》《华应龙与化错教学》等)

《中国教师报》2020年06月10日第8版

作者:华应龙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