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老人看望孩子的电影(一河北老人看了一场电影)

1950年11月25日11点,抗美援朝战,志愿军司令部。

“嗡嗡嗡”,4架美军敌机从远处向志愿军司令部飞来,还在办公室中分析敌我情况的毛岸英、高瑞欣、成普、徐亩元4人,赶紧跑出办公室进入到防空洞内。

敌机向远处飞去,志愿军司令部的警报解除,4人再次返回了办公室,由于刚刚躲过敌机的探查,他们难得放松一会,就聊起了家常。

一个老人看望孩子的电影(一河北老人看了一场电影)(1)

高瑞欣

高瑞欣率先向毛岸英做自我介绍:“我叫高瑞欣,是作战参谋,家在河北安国县”。

在毛岸英的追问下,他介绍了一些家里的情况,还有些得意地说自己要做爸爸了。

然而,这场对话还未进行完,防空警报就再次被拉响,紧接着燃烧弹从天而降,高瑞欣和毛岸英瞬间被火海吞没……

1950年12月12日,在高瑞欣牺牲仅仅17天后,他的妻子李翠英诞下了一名女婴,名叫杨彦坤。

一个老人看望孩子的电影(一河北老人看了一场电影)(2)

图片来源网络

出乎意料的是,杨彦坤直到47年后才知道自己是烈士遗孤,而让她知道身世真相的竟然是一场免费的露天电影。

这场电影是如何引出杨彦坤的身世的?身为高瑞欣的后代,杨彦坤为何既不随父亲的高姓,也不随母亲的李姓,反而姓杨呢?知道自己是烈士遗孤后,她是怎样做的?

一场露天电影发现亲人踪迹

1997年的一天,河北省安国县石佛镇又到了放映露天电影的时间,镇上一名叫高子刚的老人早早就来到放电影场地等待。

那一天,放映的电影叫《毛主席和他的儿子》,其中有毛岸英参加抗美援朝的内容,自然也有他和高瑞欣牺牲前聊天的一幕。

一个老人看望孩子的电影(一河北老人看了一场电影)(3)

《毛主席和他的儿子们》剧照中的:毛岸英和高瑞欣

当时,观看电影的很多老人都有过参军的经历,也都经历过残酷的战争,当他们看到毛主席的儿子和参谋高瑞欣被火海吞没,都流下了伤心的泪水。

在这些老人中,唯独高子刚最为激动,他的眼眶里滚动着泪水,嘴里却发出响亮的笑声。

老人之所以行为怪状,是因为影片中与毛岸英一同牺牲的高瑞欣正是他的哥哥,在观看电影之前,他不知道哥哥是怎样牺牲的,更不知道哥哥有可能留下一个孩子。

抗美援朝前,高瑞欣和妻子李翠莲投身大西北建设,不出意外他们将会在兰州扎根。

一个老人看望孩子的电影(一河北老人看了一场电影)(4)

毛主席和毛岸英

然而,朝鲜战争突如其来,中国国家主权受到威胁,中国人民志愿军不得不进行反击,随后,一封由彭老总发出的紧急调令来到了大西北。

“七尺之躯,已许国,再难许卿”,高瑞欣甚至来不及把怀有身孕的妻子托付给家人就急匆匆奔赴战场了。

在此之前的多年战乱中,我党战士们为了保护家人安全,通常不会向家人透露自己的部队番号以及接下来的工作调动。

这也就是高瑞欣家人不知道他情况的原因。

等高子刚在1997年看到影片时,距离哥哥高瑞欣牺牲已经过去47年了。

一个老人看望孩子的电影(一河北老人看了一场电影)(5)

高子刚在高街村的烈士碑亭上找到哥哥高瑞欣的名字

47年来,高家人去西北打听过李翠英的消息,可惜未有所获;

他们也曾向部队打听过高瑞欣的事迹,由于抗美援朝的惨烈性,很多跟高瑞欣相熟的战友都牺牲了,他们能获得的消息也只有寥寥几语。

47年未知全貌的煎熬,高家人不知该去何处祭拜亲人的辛酸苦闷,深深压抑着他们。

看完影片后,高子刚欣喜之余多了一些疑惑,他们家的籍贯明明在河北安国县,为什么影片中的高瑞欣的却是河北饶阳人,两者是一个人吗?自己是否真的有一个侄子、侄女?

带着种种疑问,高子刚决定探查影片背后的真相。

一个老人看望孩子的电影(一河北老人看了一场电影)(6)

图片来源网络

他拿着哥哥的烈士证明,前往北京找到电影编剧证实了影片中的高瑞欣就是以他的哥哥为原型创作的角色。

证明身份的查证出奇的顺利,但对高瑞欣子女的寻找却陷入了僵局。高家的亲朋好友以及高瑞欣原先的老同学、老战友也加入到寻亲之列。

当初,高瑞欣在部队时,很少提及人力人的情况,中间又过去了47年之久,能被查到的线索就更少了。

寻亲工作开展一段时间后,一条有价值的线索都没有被找到,很多人都劝高子刚放弃,但他还想再坚持一下。

皇天不负有心人,他在安国市农业局工作的堂妹高秋容提供的一条消息,让毫无波澜的寻亲工作有了转机。

一个老人看望孩子的电影(一河北老人看了一场电影)(7)

图片来源网络

改嫁

“表妹,实际上,你不是杨姑父的女儿,你的爸爸叫高瑞欣,是一名抗美援朝烈士,你的亲叔叔高子刚一直在找你,如果你愿意,我把你的联系方式给他……”。

打这通电话的人叫李宽心,是李翠英的娘家侄女,她是怎样知道表妹杨彦坤身世的呢?

原来高子刚的堂妹高秋容利用自己的人脉,辗转多人查到了李宽心的电话,并向李宽心表明了找她的来意。

李宽心表示愿意帮忙,她认为表妹杨彦坤有权知道自己的身世,这才有了打电话的一幕。

此时,杨彦坤已经47岁了,有自己的家庭和孩子。在她的印象里,父母恩爱如一日,一直是她婚姻的榜样,而且父亲对自己极好。

接听完电话的她,大脑一片空白,回想起往昔与父亲相处时的点滴,竟然真的发现一些不合理的地方。

一个老人看望孩子的电影(一河北老人看了一场电影)(8)

图片来源网络

杨彦坤身高一米六,可她的妹妹却有一米七的个子,邻居和身边的朋友都说过她们姐俩长得不像。

最让杨彦坤怀疑的是父亲的态度,她小时候顽劣,犯错时,母亲总是很严厉地训斥,而父亲却恰恰相反,总是高高拿起,轻轻地犯下。

但对待家里的其他孩子,父亲是一位严父,以前,她只觉得自己受父亲偏爱,此时,回想起来,很有可能是因为自己的烈士遗孤。

种种迹象表明,她的身世有问题。

带着疑问,杨彦坤找到了母亲李翠英,当她问题自己与高瑞欣烈士的关系时,母亲李翠英的态度却令她出乎意料。

李翠英说:“你的父亲是高瑞欣,以前的事你别再问了,在家里也别提起他的名字”。

一个老人看望孩子的电影(一河北老人看了一场电影)(9)

图片来源网络

承认烈士遗孀的身份,李翠英是会受到国家和人民尊重的,而且,在高瑞欣烈士牺牲后,她能够把他们的女儿抚养长大,足以证明他们两个人有感情存在。

但她为什么不回高瑞欣老家,也不许女儿杨彦坤提起生父的名字呢?

李翠英态度转变的原因还要回到1950年说起。

高瑞欣牺牲时,李翠英即将到待产期,在医疗条件不发达的年代,产妇生子死亡的例子远比现在多得多。

为了李翠英与腹中孩子的安危,军区首长决定先向她隐瞒高瑞欣牺牲的事实。

一个老人看望孩子的电影(一河北老人看了一场电影)(10)

图片来源网络

而由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部发出的001号“革命军人牺牲证明书”,也按照高瑞欣烈士之前所填的地址寄往了他的河北老家。

李翠英顺利产下杨彦坤之后,才得知了丈夫牺牲的噩耗,她一度悲痛欲绝,昏倒在地。

无数个深夜,杨彦坤在襁褓中哇哇大哭,李翠英一边抱着孩子,一边拿着丈夫的遗像无声流泪。

彭德怀和夫人以及军区领导曾多次前去探望,可领导们的关怀却无法消除她的丧夫之痛。

日子最难过的是在特殊时期,军区领导不能再提供帮助,她一个人拉扯孩子极为不容易,幸亏西北军区一个叫杨守信的参谋给了她依靠。

一个老人看望孩子的电影(一河北老人看了一场电影)(11)

杨彦坤和李翠英

李翠英和杨守信结婚后,为了不让新组建的家庭受到外界的议论,更为了不让高瑞欣的领导、战友感觉对她有所亏欠,她渐渐割断了与高瑞欣有关的所有联系。

作为一个传统女性,她不告诉女儿身世是希望对方能无忧无虑,像父母双全的孩子一般长大;

李翠英不让女儿杨彦坤再提起高瑞欣烈士的事情,是希望她能记得继父杨守信对她的父爱,能够更好地融入杨家。

李翠英一片爱女之心,可她独独忘记了血脉亲情是剪不断的,即使高瑞欣和女儿杨彦坤从未见过面……

一个老人看望孩子的电影(一河北老人看了一场电影)(12)

图片来源网络

寻父

为了顾及母亲的情绪,杨彦坤不再向母亲询问生父的情况,而是做出了寻找生父革命踪迹的打算。

她在丈夫王文江的帮助下,先后给《生死三八线——中国志愿军在朝鲜战场始末》《一个真正的人——彭德怀》等两本书的编辑写信。

在第一本书的去信石沉大海的同时,第二本书的编辑刘振声向杨彦坤提供了一条关键线索。

这条线索指向一个叫王亚志的军人,他曾经和高瑞欣烈士同窗过六年,还都曾在彭德怀的身边担任过秘书一职,对高瑞欣烈士的情况足够了解。

一个老人看望孩子的电影(一河北老人看了一场电影)(13)

杨彦坤和丈夫王文江在整理父亲高瑞欣老战友的来信

在王亚志的帮助下,她还联系上了一些生父高瑞欣的其他战友,其中就有与高瑞欣一起在志愿军司令部工作过的成普和徐亩元两人。

这些老人得知高瑞欣留有后代,心情都很激动,纷纷把他们跟高瑞欣相处的经过写出来寄给杨彦坤。

根据那些五湖四海的来信,杨彦坤走进了从未谋面过的生父高瑞欣烈士。

那是1947年3月8日下午,蒋介石政权集中兵力攻打延安,毛主席、周总理等国家领导人做出了党中央撤离延安的命令。

一个老人看望孩子的电影(一河北老人看了一场电影)(14)

成普

随后包括高瑞欣和王亚志在内的24名抗大分校的学生,被调到司令部担任参谋,负责电报的送阅工作,从此跟着彭德怀四处征战。

高瑞欣人很聪明,也爱学习,他把重要电报的内容、发报单位都记下来,还有各个部队的人数、武器装备以及各主要将领的作战经历、特点都背得滚瓜烂熟。

他很快因为业务能力出色得到彭德怀的赏识,先后经历了延安保卫战、兰州战役和在兰州、新疆等地的多次战斗,积累了丰富的战斗经验。

除了工作出色外,他还是彭德怀的眼睛。

一个老人看望孩子的电影(一河北老人看了一场电影)(15)

左一:高瑞欣

当时,彭德怀因为上了年纪和长期熬夜劳累,有些老花眼,尤其是夜间照明状况不好的时候,往来传送的电文中很难保证不出错。

这时候,高瑞欣来到了他的身边,充当了彭德怀的第二双眼睛,替他解除了工作上的烦恼。

在生活中,高瑞欣也照顾着彭德怀,军事空闲的时间,陪他下棋解闷,两个人相处起来情同父子。

因此,中国决定抗美援朝,要打一场被国际上明确不可能胜利的硬仗时,彭德怀给进行大西北建设的高瑞欣发去了紧急调令,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部需要做好万全的准备。

一个老人看望孩子的电影(一河北老人看了一场电影)(16)

抗美援朝中的彭德怀

可彭德怀没有想到,一场意外,让他失去了两个看中的青年人,即毛岸英和高瑞欣。

在往军委报告高瑞欣的牺牲情况时,仅有百字的电文,他足足写了一个多小时,电文中有这样一句话:“高瑞欣同志在解放大西北的战斗是有贡献的”。

后来,因为种种原因,杨彦坤47年未能知道自己的亲生父亲是高瑞欣烈士。

生父高瑞欣是一个很好的机要参谋,是一位守卫国家的英雄,可杨彦坤竟然47年不知道他的存在,一种既自豪又愧疚的复杂情感让她泣不成声。

一个老人看望孩子的电影(一河北老人看了一场电影)(17)

彭德怀和毛主席

怀缅生父高瑞欣

1997年4月,高(杨)彦坤回到了河北安国县老家,她与从未谋面过的叔叔高子刚见面的那一刻,他们都留下了眼泪。

命运让他们47年里不知道彼此的存在,但血缘牵绊又让他们走进对方,成为携手前进的家人。

高子刚把哥哥高瑞欣的“革命军人牺牲证明书”,郑重地交到侄女高彦坤手里,她抚摸着牺牲证明书上的每一个字,像是在感受父亲的气息。

四十七年的漂泊在外,此时认祖归宗,长眠于朝鲜的高瑞欣终于瞑目了。

一个老人看望孩子的电影(一河北老人看了一场电影)(18)

高瑞欣的烈士证明书

往后,每一年的11月25日,高瑞欣的祭日,因为无法得知高瑞鑫所在烈士陵园墓的具体位置,高彦坤只好在家他给他摆上一份祭品,念叨几乎嘱咐的话。

“父亲,您一个人可好?要多保重自己,被牵挂我们……”。

这种殷切地嘱托,绝不像对已逝之人的缅怀,反倒更是对方时常陪在身边的关切叮嘱,高彦坤实在太想念父亲高瑞欣了。

子欲养而亲不待,高彦坤永久地遗憾着。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