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诸葛亮 司马懿(司马懿三国第一忍者)

司马懿是三国曹魏权丞,辅佐曹魏的四朝元老,今天小编就来说说关于三国诸葛亮 司马懿?下面更多详细答案一起来看看吧!

三国诸葛亮 司马懿(司马懿三国第一忍者)

三国诸葛亮 司马懿

司马懿是三国曹魏权丞,辅佐曹魏的四朝元老。

曹操为丞相的时候,让司马懿与太子曹丕,往来游处;历任黄门侍郎,议郎,丞相东曹属,丞相主簿等职;曹操去世,朝野危惧,司马懿主持丧葬诸事,内外肃然。

曹丕登皇帝位,史称魏文帝;任命司马懿为尚书,不久转督军,御史中丞,封安国乡侯;曹丕临终时,令司马懿与曹真等为辅政大臣,辅佐魏明帝曹叡。

魏明帝曹叡即位,改封司马懿为舞阳侯;明帝崩,托孤幼帝曹芳于司马懿和曹爽。

齐王曹芳继位,年仅八岁,司马懿与大将军曹爽一起接受遗诏辅佐少主。

司马懿善谋奇策,多次征伐有功,率军擒斩孟达,两次率大军成功抵御诸葛亮北伐,远征平定辽东。

下面来聊聊这位在三国史中忍耐第一的牛人:

1.司马懿装病,不为曹操做事

曹操刚打败袁绍不久,急需人才,听说司马懿很有才干,便征聘他出来做官;后来也证明,曹操完全是识得千里马的伯乐,在自己国都里面竟然就有这么一位现成的将才,实力完全不亚于诸葛亮。

司马懿得知消息后,觉得曹操是宦官之后,内心不愿意侍奉他;但又不敢公开拒绝曹操,便假说自己患有风痹病,起居不便。

曹操怀疑司马懿是有意推诿,秘密派人在夜间查看;司马懿事先得到消息,整日整夜都躺在床上;夜深人静之时,探识之人潜入司马懿卧室,见他直挺挺地躺在床上;拔刀向司马懿挥去,眼见利刀夺命,司马懿只是睁大眼睛看着那人,身体依然坚卧不动。

那人相信司马懿果真得了风痹病,收起佩刀,回去禀报曹操。

此时此刻,此景此景,司马懿的心该有多大啊,该有多么勇猛,判断要下得多么精准,这把刀插下来,小命可就没了;但就这么眼睁睁看着这位奉命行刺之人,身体一动不动,既然装风痹当然要装到不露出一点马脚。

2.司马懿穿妇人装,坚决不和诸葛亮正面硬杠

234年,诸葛亮发起第五次北伐,派兵在魏军营前叫阵,辱骂,挑衅,但任凭你使劲花招,司马懿岿然不动,坚守不战。

蜀军叫阵毫无效果,诸葛亮派人给司马懿送去一套女人衣服以示侮辱,意思是,你司马懿如此小心谨慎,只配作女人而不配作将帅。

如此羞辱魏军老大,魏国将领都被激怒了,火冒三丈,纷纷要求出战。

可以想象那些将士,个个都是五大三粗,每天在健身房里面撸铁的肌肉男,本来就期待在战场上,秀秀胸肌,哪个不想大战三百回合来个痛快,现在整天只能呆在军营里面,实在闲得蛋疼,就盼着活动活动筋骨,又哪里受得了这种侮辱。

司马懿见下令,已经不能够制止众将求战之心;只好告诉大家,我这就写书请示朝廷,能不能出战;皇帝允许,就立即出战。

这也是对内的缓兵之计,把问题推给皇上;其实这种套路现在已经用得很多了,大家都很熟悉,有个人三天两头来找你帮忙,不想答应又实在推不掉;那就拖时间呗,拖到他这件事算了不找你为止;实在被盯梢了,就说好吧好吧,你再等等,我回去问问我老婆行不行;其实老婆和他就是一个人,就是他的化身,你也不用等了,无非是找了个借口,推掉你,老婆的答复肯定是不行滴。

于是,司马懿给魏明帝送上请战书,明帝深知司马懿的用意,立即派卫尉辛毗为军师,持诏书到阵前,宣称:皇帝有令,只准坚守,不准出战。

蜀将姜维对诸葛亮说:辛毗杖节而至,司马懿不会出战了。

诸葛亮则说:彼本无战情,所以固请战者,以示武于其众耳;将在军,君命有所不受,苟能制吾,岂千里而请战邪!

诸葛亮其实早就看穿了司马懿的伎俩,他也是实在没办法,江郎才尽,碰到这货一点办法都没有。

不打又不行,北伐是必生心愿,一定要把魏国拿下来;可偏偏碰到司马懿就是这么讨人嫌,就这么耗着,有啥办法。就像当年周瑜碰到诸葛亮,一口血喷的:既生瑜何生亮;诸葛亮内心也实在想咆哮一声:既生亮何生司马。

绝大多数人一旦受到羞辱,那绝对是受不了,一定秉持那种观念,男子汉大丈夫顶天立地,头可抛血可流,士可杀不可辱,发型不能乱,形象不可丢,敢笑我不是男人,我和你没完;而且身处司马懿的位置,下面有多少将士眼睁睁看着老大所作所为;我偏偏不中你计,送我女人衣服还倒是穿在身上,悠然自得,反过来刺激刺激你诸葛亮。

你懂我,我也懂你,你就是想逼我出来打呗,你怕的就是耗着;我就是偏偏不打,拖死你。

3.诸葛亮病逝五丈原,活活拖死

诸葛亮实在没办法,只好分兵屯田,做长久屯驻之准备。屯田就是种粮食了,自给自足;这么多士兵,每天要吃饭,食堂供应一日三餐;这么耗着,没饭吃了,怎么办?那么只好自己种田,表示我就在这里住下来了。

司马懿的三弟司马孚也来信询问前线军情,司马懿回信说:亮志大而不见机,多谋而少决,好兵而无权,虽提卒十万,已堕吾画中,破之必矣。

意思是诸葛亮志向远大但也没有机会,擅长机谋但碰到我就是坚持不打,他也真不知道该咋办,尽管擅长打仗但是拿我完全没有办法;虽然蜀国这边人多,看上去来势汹汹;放心吧,完全在我的计划中,打败他是必然的。

司马懿就是有这份儿自信,把对手性格剖析得一清二楚。

反正不管诸葛亮怎么叫嚣,魏国这边无论怎么催促;司马懿,就是不打不打,打死我也不打,凭借忍辱这一招完胜诸葛亮。

过了好一阵子,诸葛亮这边实在也是疲乏了;出兵打仗,需要粮草,时间一久必定后备不足,士兵多日在外,又甚是想念老婆孩子,去外地出个短差可以接受,出差半年一年谁愿意;吃也吃不香,睡也睡不好,其实是耗不起的。

诸葛亮,还是不依不饶派遣使者求战;兄弟,出来打一打么。

司马懿不谈军事,问使者:诸葛公起居饮食如何,一顿能吃多少米?

使者说:三四升。

然后,又装作随意地问问政治,使者说:打二十军棍以上的处罚,都是诸葛公自己批阅。

经过这一番不经意的询问,司马懿对人说:诸葛亮将要死了。

处罚士兵,这种芝麻绿豆的小事儿,诸葛亮都要亲自执行,实在太辛苦了。

碰上司马懿这家伙,不按常理出牌;正所谓打仗,打仗,打一打才是仗么,两个军队驻扎在那里每天大眼对小眼,这算什么,隔岸相望培养感情么?一点不痛快,憋都憋死了,气也气死了。

蜀国时间一久,怎么耗得起;一个无所事事修身养性,看看山水当做旅游;一个每天在外面,虽然没仗打,始终憋着那口闷气;性格使然,凡事亲力亲为,完全闲不住,不停地给自己找事情做,忙得那也是一塌糊涂。

果然,诸葛亮于当月,病故于五丈原军中,声势浩大的第五次北伐,就这样被司马懿活活拖垮了。

很多时候,胜利就是靠时间拖出来的;比方说看公司某个鸟人不爽,不一定要去斗;你就这么不冷不热地拖着,拖着,拖着,这个鸟人离职了,调到其他部门去了,你就爽了。

在一定意义上,如果你活得足够长,就能胜过任何一个你看不顺眼的鸟人;可以自豪地喊上一句:钱这么多顶个毛用,我命比他长。

4.司马懿装病,保住皇帝曹芳

239年,曹芳继位后,司马懿遭到曹爽排挤,升官为无实权的太傅;司马懿韬光养晦,大力拒绝而不让子弟为官。

247年,曹爽用心腹把郭太后迁到永宁宫,曹爽兄弟专擅朝政,兄弟一起掌管禁兵,培养属于自己的党羽,屡改制度。

司马懿伪装生病,不问政事;曹爽及其同党也担心是司马懿装病;想当年,曹操让他出来当官,装病可是一流的,这会儿又病了,实在不知道是真是假。

李胜到荆州任刺史,去拜望;司马懿假装病重,李胜出来后对曹爽说:司马懿已像尸体一样,卧床不起,只有残余之气,形神已经分离,不值得忧虑了。

之后又说:太傅不能康复,令人忧伤。

所以,曹爽就对司马懿未加戒备,放松了警惕;当然也是因为司马懿年龄实在大了,这个时候生病卧床,是完全可以理解的。

魏帝曹芳离开洛阳去祭拜魏明帝,大将军曹爽随行;司马懿乘机上奏郭太后,请求废除曹爽兄弟。

曹爽无可奈何只好请求免职,随曹芳一起回京;曹爽兄弟一回府,就被司马懿派兵包围;司马懿违背诺言,以谋反罪名杀了曹爽及其党羽。

这一回,因为大将军曹爽拉帮结派,独揽朝政,对皇帝构成了威胁,不仁在先;你既然不仁我当然不义,依靠智慧干掉曹爽党羽,其实也是为国家铲除潜在的安全隐患,完全没毛病。

249年,曹芳任命司马懿为丞相,司马懿坚决推辞丞相之职不接受。

250年,曹爽一手提拔上来的王凌对司马懿心生不满,与外甥令狐愚图谋废黜曹芳,打算立楚王曹彪为皇帝;司马懿久病,不任朝请,每遇大事,天子亲自到府中去征询意见。

251年,司马懿故技重施,先下赦书,赦免王凌之罪,写信安慰他,但不久大军突至;抓起来后,命将领率六百人马把王凌解送洛阳;王凌到了项城,绝望,服毒而死。

这次又是王凌想废掉皇帝曹芳,司马懿依然出于国家安全考虑,干掉预谋推翻朝廷的反对党派,也完全没问题。

曹操:司马懿非人臣也,必预汝家事。

果然,被料事如神,说到就到的曹操不幸预言,司马家最终代替了曹魏的政权,并且还统一了三国。

208年,曹操为丞相以后,使用强制手段征召司马懿为文学掾;曹操对使者说:他如果还和以前一样躺在床上不出仕,便将他逮捕;司马懿听说后非常畏惧,只得就职。

215年,司马懿跟从曹操南征孙权,大破孙权;回军之后,孙权遣使者乞求归降,向曹操上表称臣,陈说天命,劝说曹操称帝;曹操说:孙权小儿这是想要把我放在炉炭上啊!司马懿回答:汉朝的国运将要终结,您十分天下而有其九,还臣服听命于汉;如今孙权称臣,是顺应天人之意。

219年,司马懿升任太子中庶子,佐助魏太子曹丕;认为刘备和孙权外亲内疏;如今关羽坐大,孙权必定不安,把这件事告知孙权,使他牵制关羽,则樊城之围自解;曹操从其计,孙权果然派吕蒙袭取公安,关羽被其俘杀。所以一定意义上,关羽间接死在了司马懿的高瞻远瞩出谋划策上。

226年,曹丕临终时,令司马懿与中军大将军曹真,镇军大将军陈群,征东大将军曹休为辅政大臣;孙权得知魏文帝去世后,于八月出兵攻魏;命诸葛瑾,张霸兵分两路进攻襄阳,亲自率军进攻江夏郡;司马懿击退孙权,又击败诸葛瑾,并斩杀张霸,斩首千余级。

228年,司马懿兵分八路攻城,仅仅十六天,孟达的外甥邓贤,部将李辅开城投降;魏军入城,擒斩孟达,传首京师,俘获万余人。

231年,诸葛亮率十万大军第四次出祁山北伐曹魏,司马懿深知诸葛亮思虑深沉,动必有计,主张不去追击。

234年,蜀相诸葛亮率军十万出斜谷伐魏,司马懿以坚壁拒守,以逸待劳的指示,与诸葛亮相持百余日。

251年,司马懿病逝,享年七十三岁;其次子司马昭封晋王后,追谥司马懿为宣王;其孙司马炎称帝后,追尊司马懿为宣皇帝,庙号高祖。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