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共有产权房怎样入市(北京割肉的共有产权房)

楼市在年初的时候部分城市迎来了小阳春,但由于受到疫情的影响,很多城市在一季度的成交数据并不理想,今天小编就来说说关于北京共有产权房怎样入市?下面更多详细答案一起来看看吧!

北京共有产权房怎样入市(北京割肉的共有产权房)

北京共有产权房怎样入市

楼市在年初的时候部分城市迎来了小阳春,但由于受到疫情的影响,很多城市在一季度的成交数据并不理想。

准确的说,整体上看所有的市场都很冷,无论是楼市还是股市。

不知道各位关注房领地的宝子们,还记不记的之前分享过一篇文章介绍了关于北京的两个共有产权房项目。

就在大家都觉得楼市市场整体低迷的情况下,有个城市连续抢了两波房——

就是咱们之前提到的北京的两个共有产权房项目:

3月底,北京东城区永定府开盘。首批391套房,不到两天售罄。

4月中,北京海淀区天恒学院里开盘。143套房,不到6个小时售罄。

对这两个项目还不是很清楚的,可以翻一翻之前发过的文章。

这两个项目能被抢的原因很简单——便宜(价格更低,有倒挂),位置好。

比如,天恒学院里限价8.5万/㎡,周边价格11-12万/㎡,与周边相比至少有2万/㎡倒挂。

北京共有产权房已不是新鲜事

关注和熟悉北京楼市的朋友们应该都清楚,共有产权房在北京并不是什么新鲜事。

2014年,北京作为共有产权房的试点城市,就推出了第一批共有产权住房。

但是虽然早在8年前北京就有了共有产权房,但卖得并不好。

最直观的数据就是,2019年北京的共有产权房的弃选率高达70%以上。

为什么同样是共有产权房,8年前的待遇却截然相反?

原因很简单——曾经的共有产权房大多都在城市边缘。

比如房山区的六环外,外到走两步都干到河北涿州那种。周边既没有配套,也没有地铁。

但从去年开始,北京新建的共有产权房的位置越来越好。

比如前面提到的那俩项目,一个在东城区南二环,另一个在海淀区北二环。

那可是北京的二环,接近于心脏中的心脏。价格还低,谁不抢,那不是傻子吗。

其实不光北京,诸多核心城市,都割肉般拿出了主城区较好的核心的地块来搞“保障房”

比如杭州今年的供地计划中,保障房大量被安置在西湖区三墩北、西湖区之江、城北运河新城和滨江西兴等至今都在摇号抢房的热门网红版块。

核心城市为何纷纷选择割肉

保障房顾名思义对于各个城市来说是不赚钱的。

正常情况下,各个城市都会把保障房放在城市的角落,远郊地。

保障房的低售价和低租金,本身就来自于城市的割肉让利,降低低价。

所以为了减少损失,城市才会把保障房建在低价稍低的角落。

那么为什么从去年开始保障房的位置越来越好。地方城市甚至还拿出了压箱底的核心区好地,来搞保障房呢。

这一切还要从2021年的一次会议说起。

2021年8月31日,国新办召开“住有所居”发布会。

这场会议上,释放出一个中国住房改革的目标:居者有其屋、住有所居。

一听这句话,有些人该想歪了——国家要分房子了。

别想多了,这场会议,给出了具体实现“居者有其屋”的三个方向——

  • 通过“公租房”,解决城镇户籍的低保低收入家庭;
  • 通过“保障性租赁住房”,解决人口净流入城市的新市民和新青年;
  • 通过“共有产权住房”,解决有一定经济实力又买不起房的城市居民。

简单来说就是:

买不起商品房,那就买共产房;买不起共产房,那就租公租房;连公租房都租不起,那就租廉租房。

此前提到住房问题,高层讲的是:“一举解决买房难的问题”。

这次提到住房问题,措辞变成了:“先解决年轻人进入城市的第一站居住问题”。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政策转向?

高层要用最快的方式,让更多的年轻人进入城市。

那么为什么要让年轻人进入大城市,具体到进入都市圈,进入城市群。

还是离不开经济和城市化发展。

十四五规划纲要中,关于中国经济增长的新动能,高层提到过一段话——

  • 中国经济70%-80%的新增长动能,将诞生于以中大型城市为核心的都市圈和城市群中;
  • 要加快推动年轻人进入城市,把城市人口从现阶段的60%提高到80%;
  • 都市圈和城市群,将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新引擎。

长期以来,中国城市规划政策的指导思想是“控制大城市人口、积极发展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区域均衡发展”。

但事实证明,过去几十年,人口不断往大都市圈迁移,这就是城市化发展的规律。

目前的科技创新和产业链企业,大都分布在一二线等大中型城市。科技创新和新兴行业的首批消费力,也大都分布在一二线等大中型城市。

而城市的发展,最基本的离不开资源,人力就算其中之一。

人力资源的主力军就是一茬一茬的年轻人。

年轻人进入大城市:

一方面,能形成人才的聚集效应和产业人口的聚集效应,提高新兴产业和科技创新的效率;

另一方面,大量年轻人涌入大城市之后,也为新新行业和科技创新提供了广袤的消费需求腹地。

可以说年轻人是一个城市发展和经济增长的翠催动力。由此,城市化的格局,彻底形成。内循环的格局,彻底形成。

而想要年轻人进入这些城市去大展拳脚的基础就是:

先解决年轻人进入城市的第一站居住问题。

解决居住问题的基础方式就是保障房。

而对于年轻人来说远郊的保障房并不能实现他们在这个城市居住和工作的平衡,大多数年轻人会选择在核心地块租房子。

所以为了能够发挥保障房真正的作用,城市选择割肉,把保障房建在核心地块。

保障房对普通商品房市场的影响

想要去讲明白这个事情,首先我们要明白一个道理,就是大城市房产背后是什么?

仅仅是一套可以住的房子吗?当然不是!

大城市的房产背后,是城市资源!

保障性住房对于年轻人来说,只解决第一站居住问题,不能解决长期的居住问题。

对于想要进入这些城市的年轻人来说,保障性住房仅仅算是一张入场券。

最重要的是大城市的医疗,教育等等资源,该如何解决。

又比如保障性住房的买卖、抵押和交易问题,该如何解决?

这些目前保障性住房都没有给出答复。

人们期待的租售同权,并没有在保障性住房的推进中见到苗头。

大城市的土地,都是有限的。尤其是核心城区,土地更加稀缺。

保障性住房的位置越来越好,一定程度上会导致大城市核心区的常规性住宅市场,将会越来越短缺。

对于想要进入这些大城市的年轻人不得不明白一个道理:

进入大城市的第一站,就是保障房的血池。

在血池中,贡献劳动力,提供消费力。

有能力的,进入大城市的房价筛选门槛,留下;

熬不住的,提供一波劳动力和消费力后,退守。

保障性住房的产生,恰恰会使这个城市的住宅市场,拥有最坚挺的房价托底。

不久的将来,保障性住房对于大城市楼市的影响简单来说主要将集中在“绝对刚需市场”和“租赁市场”

这些城市中的改善型家庭未来改善的成本会越来越高。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喜欢这篇文章的记得分享,干货不多,且看且珍惜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