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重一流人才(需要这样的人才)
徐斌 万洋 张绍波
“人才强院,就是要在专家人才队伍建设上做文章,在激发活力动力上求突破,让更多的优秀人才汇聚勘探院、扎根勘探院、奉献勘探院,为建设世界一流研究院、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4月13日,在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人才强院工程推进年”启动会上,党委书记、副院长窦立荣掷地有声,似一声响亮的集结号,激励着勘探院科技工作者向人才强院工程进军。
翻开勘探院60多年的历史,何尝不是一部人才强院的发展史?翟光明、李德生、郭尚平、戴金星、胡见义……一个个闪耀着光辉的名字,永远载入中国石油发展的史册。几十年来,他们不断攻克石油勘探开发世界难题,着力培养、引进石油领域世界级顶尖人才,为中国石油高质量发展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如今,勘探院稳步推进组织体系优化提升、石油科学家锻造、创新团队汇智、领导干部培养选拔、超前紧缺与国际化人才集聚、考核分配机制深化改革等“人才强院六大专项工程”,构筑世界一流研究院智力高地。
01 做世界一流,就要把人才聚焦“国际顶尖”
2022年2月21日,北京乍暖还寒,美国地质力学专家王刚博士在疫情风雨中几经辗转到达中国,加盟勘探院压裂软件研发团队。
在美国疫情异常严峻之时引进王刚博士,可见勘探院对高端人才的渴求之情!
储层改造已成为低渗透和非常规资源增储上产的必由之路,压裂优化设计是实现降本增效的重要保障。然而,压裂软件这一实现工程优化必备的工具,几十年来却完全依赖从美国进口,昂贵的引进费用,得来的只有使用权。压裂软件已成为我国储层改造领域的一大短板,也使国内压裂理论和技术创新发展缺乏一个品牌化、有影响力的载体。由此,压裂软件被国家能源局列为“补强能源技术短板”项目和中国石油的关键核心项目进行攻关。
项目牵头的任务交给了勘探院。今年1月,未来锚定三维地质力学条件下实现地质工程一体化功能的开发定位,软件攻关将进入深水区。为弥补核心团队在三维地质力学领域的不足,引进国际顶尖人才作为领军人物成为当务之急。
这位领军人物,需要既有地质力学背景、又要了解压裂工程,同时能够进行模型开发、算法优化等具体的研发工作。“众里寻他千百度”,经过在全球范围内的比选、交流,最终优选了来自美国斯伦贝谢公司的专家王刚。王刚具备两个突出优势:力学专业功底深厚,他是中国武汉大学力学专业学士、加拿大滑铁卢大学工程力学博士,加拿大国家科学技术工程研究院博士后,地质力学和岩石力学功底扎实;软件开发与应用经验丰富,他有先锋公司(Pinnacle)、壳牌、bp、SLB等知名国际石油公司26年的任职经历,有丰富的地质力学建模及分析优化的经验,曾参与压裂模拟软件Xsite的研发,熟练使用Petrel、Predict等地质力学建模软件及FrackOptima、StimPlan等压裂优化设计软件。
在院党委和人事部门的支持下,项目组完成了高层次科技创新人才引进需求分析,提出了地质力学模块开发技术专家的引才人选,上报集团公司并得到批复。
王刚博士到达工作岗位后,已经启动了研究工作,正在准备地质力学模块的功能逻辑分析和架构设计。他将充分发挥专家的国际化视野、软件开发经验和项目组织经验,力争快速实现三维地质力学模块的突破。同时,指导培养年轻的技术人才,共同打造一支专业更全面、接续更有力的压裂软件核心团队。
窦立荣书记告诉记者,勘探院将在人才强院战略中,聚焦基础性、专业性、战略性等领域人才布局,加强超前紧缺人才引进,抓好国际化人才队伍建设,营造国际化人才成长良好环境。
02 做世界一流,就要为人才磨炼“核心技术”
作为中国石油的“皇家学院”,勘探院积极在人才强院中聚焦原创性理论和基础性研究、关键核心技术和颠覆性技术攻关等领域,构建完善科研条件平台体系,提升创新团队影响力。CIFLog团队就是这一方面的典型代表。
1991年,由李宁院士领衔的CIFLog团队应势而生。李宁院士认为,大型工业化软件研发有其特殊性,如果你决定开发一款软件,首先要树立做本行业第一的远大目标,要把关键核心技术牢牢把握在自己手中。这就是CIFLog团队长期坚持的战略目标定位。
团队成立以来,他们面向生产需求,坚持问题导向,科学制定研发规划。涉及软件核心架构、处理平台和声电核等测井领域最关键、最核心的技术研发一直是团队成员始终全力以赴攻关的方向和目标。他们在关键核心技术上超前谋划和进行国内外专利布局,换来丰收的果实,获得了2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中国专利金奖以及6项省部级特等、一等奖等成果。
为了发挥团队每个人自身的特点和优势,把不同人的专长有效激发出来,CIFLog团队在组织重大科研技术攻关任务时,始终把握团队成员分工不同、但目标完全一致的原则,将个人的专长和亟需攻关的技术关键点有机结合。在团队中,有从事理论方法与实验的,有主攻单项测井新技术的,有擅长软件研发与实现的,有侧重于油田实际应用的……团队成员之间经过长期磨合已经实现优势互补。
5年来,CIFLog团队已经形成了比较稳定的人才梯队,技术涵盖了测井声电核及软件研发等方面。团队年龄结构合理,涵盖了70、80、90及00后。团队学历以博士、博士后为主,构成了以院士为学术带头人的规划层、以书记为主的组织层、以博士为主的执行层,以年轻技术人员为主的后备层。团队成员各尽其责,在自己的岗位上锤炼和锻造自己。
03 做世界一流,就要为人才耕耘“机制沃土”
管理机制的建立和完善,是人才发展的土壤和平台。多年来,勘探院不断完善人才政策发展制度体系,“生聚理用”机制进一步健全,人才科学评价、岗位锤炼、有序流动机制基本建立。管理机制的优势,在中东所得到充分体现。
千里之外的中东,历来是国际高端的油气竞技场。2010年4月,勘探院中东所成立,为中东地区11个在产项目提供技术支持。与美孚、bp、道达尔等国际一流公司同台竞技,就要建立国际一流的管理机制。他们根据项目具有多专业协同、跨单位、靠前支持、时效性强的特征,探索出独特的技术支持模式。艾哈代布项目形成周会、双周会、月度会的前后方频繁互动沟通模式,切实提高了油田开发动态调整的时效性;哈法亚项目实行伊拉克-迪拜-北京三地轮动的办公模式,定期安排成员奔赴现场,探索出了“实践-研究-交流-再实践”的工作路径;阿布扎比、西古、哈法亚、鲁迈拉等项目成员直接派驻现场双向交流人员,采取与联合公司外方专家协同办公的工作模式。目前,中东所实现了三类优秀人才的培养,包括40余名技术型人才、15名综合型人才、12名在联合公司任职的国际化人才。
同时,中东所充分发挥平台优势,形成人才轮动与引入机制。他们借鉴国际先进的管理经验和技术理念,通过各种类型的专家讲座、技术交流、方案审查,历练团队成员的交流能力、思维能力和技术实力。同时,鼓励人才轮动,建立了“内部培养为主 外部招聘补充”的团队建设机制,筑台引凤。近年来,有10人实现岗位调换。并从国内外引进9位有经验的技术专才,充实了各项目研究团队。
为提高管理效率,中东所推行了“扁平化”管理模式,实行两级考核激励。一是项目长、企业专家层级,以签订业绩合同的方式,灵活制定关键绩效,以年度重点科研任务为主,设立项目管理目标,培育特色技术,形成技术规范、标准化流程,明确重大攻关方向,在实践中检验不断打磨项目创新管理方法。二是科研人员层级,通过试行KPI管理体系,从时效性、完成质量、知识分享、工作强度、创新贡献等五个方面综合立体评价个人业绩。
中东所以“培养国际化人才创新团队”为抓手,通过持续推进完善管理机制等工作,近3年连续获得了国家科技进步奖、集团公司创新团队、先进集体和青年文明号等奖励和荣誉称号。
010-64523406
投稿邮箱:1029926159@qq.com
编辑:王琳琳
校对:蒋伊湉
审核:王勇 卢向前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