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死前为什么没杀黄皓 黄皓是蜀汉最大的奸臣

(图说三国·谈天说地·第285期 文/无常奉天玉 插图/东方夜未眠)

诸葛亮死前为什么没杀黄皓 黄皓是蜀汉最大的奸臣(1)

公元263年,曹魏大将军司马昭,下令发动了灭蜀之战,虽然他最初的目的,不过是想要积累战功,根本没打算真的将蜀汉灭亡,可是在邓艾的努力之下,蜀汉后主刘禅,还是成为了亡国之君。此事,虽与蜀汉缺乏人才有关,但是他听信宦官黄皓之言,撤掉阴平守将,不派兵马守卫成都等,却也与蜀汉的灭亡脱不了干系。众所周知,当年刘备为刘禅选定的托孤大臣诸葛亮,生性非常谨慎,他生前为刘禅除掉了很多不稳定因素,那么他为什么没有除去黄皓呢?

诸葛亮死前为什么没杀黄皓 黄皓是蜀汉最大的奸臣(2)

除此之外,一向受他倚重,在北伐之时,一直负责为他统筹粮草,规划士兵编队等事务的,丞相长史杨仪,也受到了他的压制——杨仪自认为功劳很大,以为能够成为诸葛亮的接班人,可是因为他性格狭隘,选择了蒋琬作接班人,只让杨仪担任了一个闲职。满腹牢骚的杨仪,最终因怨恨而出言不逊,先被流放,后畏罪自杀。分析到此处,我们不得不承认,诸葛亮为了蜀汉的安定,费尽了心思,不管是劝刘备处死刘封也好,对魏延和杨仪的“妥善安排”也说,都是在为蜀汉排除不稳定因素。那么在刘禅身边弄权的黄皓,他为什么没有尽早铲除呢?对此,小编有以下几点看法。

一、诸葛亮安排的是朝堂,黄皓不是朝廷命官

诸葛亮死前为什么没杀黄皓 黄皓是蜀汉最大的奸臣(3)

不管是刘封也好,魏延、杨仪也好,都是蜀汉阵营的要员,在诸葛亮眼中,他们有能力对蜀汉造成极大的影响,为了蜀汉的稳定,诸葛亮必须处理他们的问题。可是黄皓仅是后宫中的一个小人物,一个小小的宦官。就算诸葛亮再谨慎,再事无巨细,他在一边处理政务,一边组织北伐的情况下,又怎么能够有精力,关注到这样一个小人物呢?

二、诸葛亮生前,刘禅没有宠信宦官,成为昏君的趋氏

诸葛亮死前为什么没杀黄皓 黄皓是蜀汉最大的奸臣(4)

当然了,就算黄皓不是朝廷命官,不参与政事,如果他引导着刘禅,朝着昏庸的方向前进,诸葛亮也不可能放过他。可是诸葛亮在世期间,刘禅谨遵他“亲贤臣,远小人”的教诲,并没有过分宠信黄皓,做出什么不当的事情。这种情况下,诸葛亮又怎么会对黄皓下手呢?

三、此事该蒋琬等人负责

诸葛亮死前为什么没杀黄皓 黄皓是蜀汉最大的奸臣(5)

诸葛亮在开始北伐的时候,便提拔了一批接班人,如蒋琬、董允、费祎等,这些人中,有人随他亲临前线,如费祎、马谡,有人则负责留守后方,如蒋琬。从魏延被诛时,蒋琬能够率禁卫军出征,打算接应杨仪,我们不难看出,蒋琬在成都,负责的就是守卫皇宫,辅佐刘禅等事。就算当时的黄皓已经需要被处置了,那么也应该是由蒋琬等人负责,无需诸葛亮亲自出马。

四、黄皓还没有成长起来

诸葛亮死前为什么没杀黄皓 黄皓是蜀汉最大的奸臣(6)

黄皓虽然是刘禅的近侍,非常得刘禅宠信,但是他并非自刘禅登基便得势了,毕竟就算他费尽心思往上爬,也需要一定的时间,不是吗?《三国志·董允传》记载:“后主渐长大,爱宦人黄皓。皓便辟佞慧,欲自容入。允常上则正色匡主,下则数责于皓。皓畏允,不敢为非。终允之世,皓位不过黄门丞。”意思是说,在董允辅政期间,黄皓的地位都不是特别高,想要参与政事,更是没有可能,直到公元246后,董允去世之后,他才开始祸乱朝纲,试想,再往前推十几年,诸葛亮在世的时候,他得有多不起眼呢?

诸葛亮死前为什么没杀黄皓 黄皓是蜀汉最大的奸臣(7)

通篇分析之后,我们不难得知,诸葛亮生前,虽然为了蜀汉的稳定,处理了很多不稳定因素,却漏掉了一个黄皓,这既与他和蒋琬、董允等人的分工有关,正如他在《出师表》中所言:“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也时间有关,毕竟彼时的刘禅,还没有明显的表现出“亲小人”之势,黄皓也没有长成。

诸葛亮死前为什么没杀黄皓 黄皓是蜀汉最大的奸臣(8)

本文所有资料均来自于《三国志》《三国志集注》等书,小编保证内容之真实性,同时无任何影射、不涉及任何政治。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