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半年茶叶发展怎么样(比茅台还疯狂的茶叶)
茶是用来喝的,不是用来炒的。
01
30年30万倍
近几年最大的金融泡沫是什么?
我相信很多人都能脱口而出——区块链。
去年4月1日特斯拉的创始人马斯克在推特上说要把狗狗币送上月球。
特斯拉刹车虽然失灵,但马斯克的嘴倒是挺灵。
有了“登月”这种美好前景,狗狗币价格价格一飞冲天,一周之内暴涨500%,随后持续飙升。
短短几个月狗币的价格上涨了118倍,创造了2021年的财富奇迹。
拉长时间线来看,虚拟币的老祖宗——比特币,那才是真的牛。
2010年5月22日,在比特币论坛上,有人用10000枚比特币,购买了一块价值25美元的披萨饼,换算一下,当时一枚比特币对应的价格是0.0025美元。
2021年4月14日,比特币最高冲击64200美元。
不到11年的时间,比特币涨了2568万倍!
这意味着你在2010年投入1块人民币买入比特币,到2021年最高升值到了2568万元,如果投入5块钱,11年的时间就可以让你从一介屌丝转身一变成亿万富翁。
币圈一年,人间一世。此话诚不我欺。
当然,金融这玩意从诞生之初就带着“泡沫”,把看不见摸得着的东西炒上天,并不算什么新鲜事。
而要炒实物,比如茅台,2007年当年,飞天茅台酒的价格约为450-500元;放到十年后的2017年,2007年的大概能买到4500左右。
十年十倍,虽然也存在泡沫,但相比虚拟币那还是差太多,茅台也基本是我们触手可及最火爆的实物炒作了。
然而光看茅台的情况,还是太过于看轻资本的炒作能力,茅台的炒作真不算什么,跟茶叶比起来,只能看作是小孩子在过家家。
这年头真的是什么都能炒作,股票能炒,房子能炒,茅台能炒,茅台的酒盒子也能炒,就连茶叶,也被炒客盯上。
最狠的三十年翻了几十万倍!
88青普洱茶,三十年前只要几块钱一饼,四十万都买不到了。
20年前的班章六星孔雀普洱,市场价也已经超过了400万元。
还有之前不少媒体爆出来东莞屯茶40余万吨,价值超一千亿。
8克岩茶10000元,动辄卖出一公斤数万元乃至二十多万元的“天价”。
2.9万元一公斤的“牛栏坑肉桂”茶!
还有2021年2月,一件普洱中期茶炒到7200万,一饼85万的天价。昆明一套房=两饼茶。
惊天数字层出不穷。甚至,“讲个故事”就能卖天价。
02
茶叶的资本论
炒茶这件事其实并不算什么特别新鲜的事,茶龄比较长的人,估计对早年普洱炒作,还有2010年后资本大炒的“黑茶”都记忆尤新。
2021年这事算迎来一个总爆发——广东芳村爆雷。
被称为“茶叶华尔街”的广州芳村一度出现堵门、跑路、抢货等恶性事件,引来当地警察维持秩序,炒茶闹剧愈演愈烈。
不少人戏称芳村为“疯村”,“仓颉号”为“抢劫号”。(大益茶“2102仓颉号”)
甚至引起了央媒级财经媒体的关注。并牵扯出“大益茶”这个传说中的幕后推手。
2008年,大益茶掌门人吴远之看中了央视的广告效应,他不顾公司其他高管的反对,斥巨资在央视黄金时段投放品牌广告,率先发动的营销战争,帮助他在茶叶市场抢占了先机,拿下了大量的市场份额。
随后,大益茶又开始推出授权专营店,前后在全国开了两千多家专营店,品牌塑造和专营店都是吴远之的工具,而他真正的目的是给茶叶赋予金融属性,让茶叶炒作变成一本万利的买卖。
他搞的“茶叶金融”这套游戏是怎么运作的呢?
说起来很高端,本质就是玩期货。
2012年,“大益茶”开始经销商期货模式,在芳村茶叶市场出现了“期货交易”这种独特的模式——只要有货单,就可以找茶客缴纳定金,但不做实际交易,等茶叶价格攀升后,由上一个茶客再卖给下一个茶客,如此循环往复。
俗称:击鼓传花。
并且,还有着专门的网站、小程序和App,升跌指数、大盘指数、K 线应有尽有,形成一个类似于股票、期货的成体系的市场,由此开启了炒茶市场的疯狂。
但要把茶叶泡沫始作俑者这个帽子扣在大益茶的头上显然是太高看他们了。
大家可能不知道,这东西寻根溯源,还是个“舶来品”。
炒作的茅台酒,起起伏伏,昨天跌,今天涨,明天再跌,后面总有一群追随的人。
炒作茶叶虽然圈子相对较小。但普洱的山头茶、中期茶的炒作,也是此起彼伏。
往往是从一个泡沫走向另一个泡沫。
普洱茶的泡沫第一次出现,是在中国香港。
1941年12月25日,日本侵占香港,香港茶楼大片关门。1945年8月,日本投降,香港茶楼才大量开业。
一些茶商发现:几年前的普洱茶,非但没有变坏,还相当好喝。
普洱茶,跟高端红酒一样,越放越好。于是,一番炒作。50年代,香港普洱茶崩盘。
这一次崩盘让普洱茶市场消停了三四十年。
1995年,台湾省也开始效仿几十年前的香港同胞,炒作普洱茶。台湾商人正式提出日后影响普洱茶内在价值的革新概念:
“越陈越香”。
台湾商人吹捧:普洱茶,越老越值钱,有投资价值。
又是一番爆炒收割。于是,1999年,台湾普洱茶崩盘。
经历两轮崩盘后,港台资本们日日自省,找到了一个根本性的问题:普洱没搞几年就崩了,关键在于香港台湾的普洱茶没啥文化根基,要搞还是得去原产地。
一群商人辗转昆明,到了勐(měng)海,到了普洱茶的产地。
当时的中国还过了改革开放初始阶段不久,各地发展不均衡的情况比现在要突出得多。更别说云南的茶山,那生产作业方式相当落后,几乎是一片刀耕火种。
回收价大约10元/公斤,有的1元一片,在云南偏远山区,价格更是低得惊人。
不光是在价格上,云南普洱是价值洼地,本地人对于普洱的价值完全没有意识。
当港台商人提出要回收老茶的时候,淳朴的茶农以为普洱茶只有2年保质期。当着他们的面,将一堆老茶倒进了河里。
港台商人失去一堆老茶,却得到了更有价值的信息:
云南茶山,甚至大陆市场,对普洱茶,几乎一无所知。
这样的背景下,港台资本开始了炒作普洱茶的布局。先用低价回收完各地茶叶市场和茶农手里的老茶,再用最小的成本控制当时半死不活的云南普洱茶企业。
比如,2004年秋,云南普洱茶改制时,被香港某集团以2100万元人民币收购。
改制后,云南主要茶企的股东架构中,都有港台资本的影子。哪怕到了今天,港台资本家,依然盘踞在部分大茶企里。
垄断了上游生产资料之后,才出现了普洱茶狂欢的场面。
2004年,3克普洱茶膏拍出1.2万元,让人们突然认识到,普洱茶居然这么值钱。
同时,港台商人著作的普洱茶书籍,纷纷抛向市场,传播普洱茶文化。
全球普洱茶形象小姐,普洱茶茶人陆续评选.......
港台资本每年投入2亿元,宣传普洱茶,短短两年,就把默默无闻的普洱茶捧上神坛。
2006年5月之后普洱茶的价钱像坐火箭一般直线飙升,在2007年春节后的一场大戏后到达到了顶峰。
2007年3月19日,珍藏于故宫博物院“万寿龙团贡茶”出故宫,穿越天津、济南、上海、浙江、广东等九个省市,行程近万里,六十多人和六辆车组成的盛迎队伍将护送,中保财产保险为这块“万寿龙团贡茶”提供了1999万元的保险服务。
这块“茶祖”回归云南境内时,红旗招展、彩旗飘飘、警车开道、直升机赶鸟,礼炮相迎,一时万人空巷。
此时,已有大约200亿民间资本涌入普洱茶。
港台资本看着普洱茶这个盘已经够大,开始了收割。
2007年5月以后,随着大量靠谱或不靠谱的茶叶涌入市场,而市场又无法消化。
一时抛不了茶的、套不了现的茶企茶商,直接闭仓关门跑路。
普洱茶价钱呈跳楼式下跌,跳水快得让人来不及反应,就3天时间,前天还是22000元一件,第二天上午就跌到15000元,第二天下午就12000元,第三天刚睡醒就是9500元了。
可以说是,在这短短的一夜之间,由原来坐拥千万的茶企茶商,瞬间倾家荡产的比比皆是。导致泡沫急速破裂,无数人顷刻间倾家荡产。
直到2009年,名山古纯概念横空出世,名山古树人人追捧,十年时间,催生了4万一斤的普洱茶,68万的老班章,88万的冰岛。
由此,又开始了新一轮的泡沫。
03
茶喝不炒
所谓泡沫是聚在一起的许多小泡,引申意思是比喻某一事物所存在的表面上繁荣、兴旺而实际上虚浮不实的成分。
如泡沫经济,是指因投机交易极度活跃,金融证券、房地产等的市场价格脱离实际价值大幅上涨,造成表面繁荣的经济现象。
当投资者们购入资产时不考虑它的基本价值,而是计划着以高价倒手转卖给下一个投资者的时候,泡沫就产生了。
普通的普洱茶,你相信它能被炒到200万吗?
炒到200万真的是因为它值200万吗?
最近两年,大益茶“仓颉号”、“轩辕号”等茶品被爆炒,“消费茶”被炒成了“天价茶”。
然而,一篇《大益新茶炒作暴雷!芳村茶市再次沸腾!仓颉号,炒家们的墓碑》的文章近日被广泛传播,内文主要涉及大益新茶炒作爆雷。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连日调查发现,“天价茶”的交易地点主要在芳村,普洱茶甚至被当成期货炒。
一茶叶交易经纪人告诉记者,前段时间,他们公司开空单爆仓,亏了2000万。不过这类期货交易并非开具真正的交易交割单,而是用提货单等形式伪装。
事实上,大益茶炒作已久,类似的“爆雷”情况也多次出现。
炒茶的模式是大玩家控制上游产业链,垄断产业生产,炒作抬高价格,囤积陈年老茶,以此带动新茶价格上涨。
茶叶不是必需品,高端茶更不是,土豪本就是少数,能花几万甚至几十万喝茶的人更是少数中的少数。
炒作出来100份高价茶,能有10份卖出去就不错了,然后这10份中好多还被当做礼品送来送去。
剩下那90份全在经销商手里压着,等到泡沫破裂的那一天,经销商那因茶叶堆出来的财富瞬间缩水大半。
大到一个国,小到一个产业;玩金融、轻实业,都是自掘坟墓。
这点对于茶叶来说也是如此。
茶是中国的“国饮”,喝茶最多的也是中国人,可是遍观华夏大地,有一家大茶企吗?
茶企的销售数据,除了在港交所上市的天福和国内的新三板挂牌的几家公司外,能通过公开途径获得的极少。
从天福2021年报可以知道,它当年的销售额是19.25亿元。
新三板挂牌公司,谢裕大2021年的销售额为2.16亿元,抱儿钟秀2021年上半年销售才堪堪突破2000万,并且现已停牌。这些数据,毕竟是参照相关法规进行公开披露的数据,我们不妨默认其为可信数据。
另外,从铺天盖地的媒体宣传报道上看到,小罐茶2018年对外宣称的销售额是超20亿元。
电商茶企艺福堂,2021年销售额是近4亿元。当然,媒体的口径,不同于法定年报数据,不是工作汇报,只是仅供参考而已,其中应该还有夸大的嫌疑。
从这些公开数据来看,中国茶企并不算强。
世界最大茶企也不是中国企业,而是一个英国茶叶品牌——立顿。
2008年,新华社的一篇文章——《中国七万茶企不敌一个立顿》, 文中提到,中国每年茶产业产值为300亿元人民币,而立顿一家公司的年产值约230亿元人民币,相当于中国茶产值的三分之二。
10年后,人民日报再次发文《万家中国茶企,为何利润不及一个立顿?》,给出的数据是2016年中国近7万家茶企的出口总额为14.8亿美元,同年立顿的销售总额为30亿美元。
中国茶叶有品类没有品牌。
但是立顿却做到了,通过在世界建立规模化生产基地,收购茶厂,承包茶叶种植园,设立英国拼配中心。
由此,保证无论何时何地,买到的立顿红茶味道都一模一样,价格便宜一半,牺牲了部分口感,换来了市场。
而中国的茶叶生意偏传统,茶农茶商“相爱相杀”,现代化企业插不进来,工业化规模化生产铺不开。
到了消费终端,茶叶质量参差不齐,常常是内行忽悠外行、高价买名头,有网友跑到武夷山原产地花1000元买一盒金骏眉,结果却不是高端红茶应有的品质。
并且中国茶叶,根据不同的气候、饮食习俗,划分为大大小小的千百块。茶叶讲山头,像极了春秋时候的诸侯争霸。
表面看起来庞大,单挑出一个诸侯,实力并不强。
并且中国茶商又太会玩,把简简单单的茶叶玩出个高价、天价,茶叶市场也是一片混乱,坑蒙拐骗的事时有发生。
因此,以茶作为“国饮”的中国,却出不了立顿这样的大茶企。
要真正把这个行业做起来,还得从整顿市场乱象开始,打击那些炒茶的、把茶做成金融产品的。
让茶叶回归本质,做到“茶喝不炒”。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