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西西部发展规划(陇中大地的五张)
首届渭水文化旅游节上,孩子们表演节目。定西市五大名片之一“渭水源头”成为当地发展旅游业的一个招牌。
渭河,发源地在定西市渭源县,全长800公里,古人曾在诗中描述“三源孕鸟鼠,一水兴八朝”。千百年来,包括渭河、洮河在内的河流,在陇中大地上奔流不息,造就了以渭河源、贵清山等4A级景区为代表的一批自然景观,孕育了通渭温泉、岷县洮砚等独特资源。
近日,为期两个月的首届渭水文化旅游节拉开序幕,“西美国际杯”2018丝绸之路国际露营大会(渭源站)、定西渭水文化中医康养节等13项活动异彩纷呈,全面展示了这片古老土地上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旅游资源。这是定西市今年打出的又一张靓丽“名片”——“渭水源头”。
今年,定西市还将进一步擦亮4张“名片”。第一张是“通衢定西”。定西,因“安定西边”而得名。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随着交通发展日新月异,具有区域优势的定西随之也融入兰州西部城市群、关(中)天(水)经济区、成渝经济区战略腹地,成为“一带一路”重要节点城市。近年来,随着兰渝铁路和宝兰客专建成通车,更拉近了定西与各大城市的距离,定西到兰州仅半小时、到西安2.5小时、到北京、上海也只需8个多小时。今后,随着正在建设的通渭至定西等3条地方高速和民用支线机场陆续投入运营,定西的交通区位优势将更加凸显。
第二张名片是“李氏故里”。天下李氏出陇西。自秦置陇西郡2200多年来,陇西李氏人才辈出,“陇西堂”成为全世界李姓人寻根祭祖的圣地,也成为定西文化的代表和名片。
第三张名片是“当归定西”。定西是“千年药乡”“天然药仓”,当归、黄芪、党参三大道地品种闻名全国;针灸、推拿、药浴等中医康养保健服务体系健全。定西所产马铃薯富含淀粉和膳食纤维,不仅美味可口,更能改善人体新陈代谢;目前已经开发主食化产品20多种、美食菜品30多个。同时,定西还有1300万亩天然草场和人工牧草,牛羊肉远销各地。
第四张名片是“红色圣地”。甘肃省第一个苏维埃政府和中共甘肃省工委在这里成立,中共中央政治局通渭榜罗会议、中共中央西北局“岷州会议”“盐井会议”先后在这里召开。
定西市近年来聚焦高质量发展,统筹推进脱贫攻坚、生态建设、绿色发展和环境保护“四大硬支撑”,着力提升文化旅游体育、科技教育卫生、金融保险网络“三大软实力”,为五张“名片”增加底色。
绿色发展方面,定西市一手抓传统产业绿色化改造,淘汰落后产能,提高市场竞争力,一手抓新型产业绿色化推动,注重延链补链强链,集中力量发展壮大薯、药、草、种、游、康六大产业。具体实践中,定西市围绕马铃薯产业发展,谋划了总投资99亿元的79个项目,重点推动马铃薯原原种换代升级、本地企业股改、马铃薯鲜食化开发,推动马铃薯产业转型升级。围绕中医药产业发展,依托国家中医药产业发展综合试验区建设,谋划了总投资213亿元的103个项目,计划引进企业参与基地建设、加工仓储和市场销售,走以医带药、以药促医、医药并举、药医共荣的路子。围绕草产业发展,谋划了总投资170亿元的120个项目,计划用三年时间把定西打造成西部最大的牧草种植、加工和仓储物流基地。围绕种子产业发展,谋划了总投资52亿元的45个项目,成立了院士工作站,加快发展制种业和种子贸易,同步推进种子生产包装机械加工等配套产业。围绕旅游产业发展,谋划了总投资615亿元的145个文旅体项目,坚持“大旅游”(全域游)“小旅游”(乡村游)并举,全力打造精品路线和特色产品。围绕健康产业发展,谋划了总投资64亿元的124个项目。
生态建设方面,定西市编制了《引洮水资源高效利用助推精准脱贫规划》和《生态产业发展规划》,谋划总投资47亿元的81个集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于一体的项目,涵盖面山通道生态供水、城市生态水系、农村供水提升等6大方面。在文化旅游方面,定西市按照优质旅游发展要求,以促进全域旅游发展为统揽,以打造“丝绸之路特色旅游带和海上丝绸之路康养休闲旅游目的地”为方向,以培育“环定西精品旅游线路”为抓手,全面实施了全域旅游发展“十大行动计划”。着重树立“渭水源头、李氏故里、当归定西”主题形象,着力构建县县有景区、县县有产品、县县有节会的发展格局,推动旅游业从门票经济向产业经济、从封闭自循环向开放“旅游 ”转变,促进旅游业全区域、全要素、全产业链发展。
在前不久召开的第二十四届兰洽会期间,定西市大张旗鼓地“亮”出了五张“名片”,并集中展示了近年来取得的“看得见摸得着”的成果,举行了招商引资项目专场签约,成功签约41个项目,签约资金109.96亿元。(文/甘肃日报记者 杨世智)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