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喜剧人收视率(东方卫视喜剧三部曲)

来源:传媒内参节目研究组(转载请标明出处)

周日晚,由东方卫视和欢乐传媒共同打造的《笑傲江湖》第二季总决赛落下了帷幕。“欢喜冤家”刘亮白鸽捧得冠军奖杯,“默剧小子”张霜剑及“郭德纲儿徒”烧饼曹鹤阳分列亚、季军。

纵观本季《笑傲江湖》,从开播前的不被业内看好,到最终在明星综艺围攻下逆势突围,节目凭借原创的“素人新喜剧”模式,最终连下三城,赢得了“收视高、热度高、口碑佳”的三重肯定。

收视高:素人赢明星,并非神话

虽然今年广电总局出台了“限真令”,但各大卫视综艺节目中明星扎堆的基本盘没有改变。在这一背景下,定位于素人喜剧的《笑傲江湖》在开播前并不被看好。

然而,节目首播即取得2.34的高收视,此后亦维持高开高走,决赛更冲高至3.31,14期节目平均收视达2.47(以上数据均来自CSM34城数据),持续领跑周日晚综艺荧屏收视。

据统计,《笑傲江湖》在今年的全国卫视综艺节目收视排行榜上与《快乐大本营》并列第六(截止12月20日),是平均收视最高的素人真人秀节目,这匹“黑马”的惊艳表现着实令不少业界观察员眼前一亮。

网络热度高:8成网络受众在30岁以下

新喜剧人收视率(东方卫视喜剧三部曲)(1)

传统平台之外,《笑傲江湖》在网络上的热度也颇多亮点。截至12月28日,《笑傲江湖》第二季全网点击量已经突破16亿次,与有众多小鲜肉参加的明星综艺相比不遑多让。仅以腾讯视频为例,《笑傲江湖》在移动端的播放比例高达95%,与当下受众群体移动化、碎片化的观看习惯不谋而合。

此外,在网络受众的年龄分布方面,30岁以下人群占比达80%,成为网络收视的绝对主体。这些都对于过去存在于业界的将喜剧节目等同于曲艺节目的刻板印象造成了冲击。

口碑佳:模式被认可选手受青睐

众所周知,目前国内综艺荧屏上引进国外综艺模式已成为了主流。作为东方卫视的原创节目,《笑傲江湖》在第20届亚洲电视大奖上荣获最佳喜剧节目奖,实属不易。

另据网媒爆料,《笑傲江湖》全国五强之一的“哑剧老男孩”叶逢春、马朋在节目中的表演颇受春晚导演组的青睐。据报道,两人已顺利通过了三审,正在冲击终审。

新喜剧人收视率(东方卫视喜剧三部曲)(2)

此外,电影界也频频伸来橄榄枝。节目观察员之一的冯小刚在一定程度上即是为挑选优秀的喜剧苗子而来。14期节目下来,冯小刚对何贤文、陆敏雪、刘亮白鸽等选手都表示了签约意向。

出乎大家意料的是,在总决赛现场,冯小刚还爆料刘德华欲邀请刘亮白鸽拍电影。对于本季冠军来说,这接连两份电影邀约称得上是最好的“加冕礼”。

“素人新喜剧”为喜剧综艺注入活力

众所周知,相比于户外或音乐真人秀,喜剧综艺节目此前一直处于相对弱势的地位,创意密集型和新鲜感至上的特点导致此类节目容易落入创意“撞车”及节目形式重复单调的窠臼,这也是造成今年喜剧综艺热“退潮”的根本原因所在。

在上述两面夹击的困境下,《笑傲江湖》第二季倡导的“素人新喜剧”的异军突起自有其内在逻辑。从宏观的受众心理到播出平台的一贯调性,再到微观的团队操作层面,不难理解素人新喜剧为何会取得成功。

天时·深谙大众对喜剧消费的深层需求

新喜剧人收视率(东方卫视喜剧三部曲)(3)

今年喜剧在大银幕与小荧屏上遭遇了“冰火两重天”。前者是《煎饼侠》、《港囧》、《夏洛特烦恼》三部喜剧电影接连突破10亿大关,顺带刷新不少票房纪录。后者则是喜剧综艺在经历了去年的大爆发后突然迎来寒冬。据统计,今年开年以来,各大卫视喜剧节目播出量至少缩水了50%,许多喜剧制作团队也纷纷转行。

以上现象乍看起来令人不无困惑。究其原因,喜剧综艺的“新常态”实则源自受众对众多“大干快上”的喜剧综艺过度模式化的节目形式和富有独创性的喜剧新鲜血液的欠缺所带来的审美疲劳。

事实上,优质的喜剧内容永远都有市场。现代都市人生活节奏快、压力大,焦虑浮躁的情绪持续蔓延,他们需要轻松与欢笑,这是喜剧类题材的电影、综艺产生的现实基础;他们也需要对自身的生活进行调侃与解构,这是喜剧能够生存的根基。可以说,喜剧对时下的都市人群来说是一种刚性需求。

当然,和任何其他节目相似,喜剧综艺的传播也必然存在双向选择的机制,受众日益提高的审美需求让他们用手中的遥控器对海量的节目实行优胜劣汰。“退潮后,才知道谁在裸泳”,正是基于大众对喜剧消费的深层需求,东方卫视《笑傲江湖》才有可能实现逆势生长。

地利·东方卫视喜剧布局收获红利

在互联网 的大背景下,当前及未来面临的电视竞争要求树立鲜明的品牌形象。一个成功的品牌定位能聚拢起庞大的社会资源和受众群体。

新喜剧人收视率(东方卫视喜剧三部曲)(4)

业界普遍认为,东方卫视正是通过在喜剧综艺领域的持续深耕,已经形成了一定的品牌效应,并收获了一批稳定的收视群。

近期《笑傲江湖》“素人新喜剧”完美收官,也意味着东方卫视“喜剧三部曲”布局的完满。三档节目中,《生活大爆笑》主打年轻人喜爱的电视喜剧秀,《欢乐喜剧人》专攻专业喜剧人的“职业联赛”,《笑傲江湖》则注重草根喜剧人的挖掘和培养。再加上《今晚80后脱口秀》、《金星秀》等周播泛喜剧类节目,显而易见,这正是一种着眼全局的喜剧产业链布局。

成功的喜剧品牌塑造随之而来的是溢出效应。相对于“空降”到一个全新平台上,依托于既有的喜剧收视惯性,节目对受众的抓取自然是事半功倍。

另一个可以引以为佐证的消息是,据内部消息人士透露,《欢乐喜剧人》第二季已经启动了前期准备工作,节目档期则从上一季的周六档调整为接档《笑傲江湖》。由此我们也可以合理推测,明年东方卫视或致力于将周日晚作为阖家观看的欢乐时段重点培育。

人和·素人喜剧的电视化改造

作为一档素人表演的喜剧综艺节目,优秀喜剧人才显然是起着先决性作用的。茫茫人海,如何寻找到具有喜剧天赋的素人选手?

通过对《笑傲江湖》总导演朱慧的采访,笔者了解到,本季《笑傲江湖》在选手质素的提升上花了很大精力。在前期,节目组依靠第一季积累下来的人脉和资源,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长达四个月的选手选拔。

从节目中也可以看出,这些素人选手既有厨师、保安、搬运工、司机等普通大众,也有医生、美声音乐家、国家队运动员等专业人士。丰富的身份背景使得剧本创作的资源与素材大为充实,节目品质也由此得到了提升。

还有一个不可避免的问题是,如何通过电视这一媒介让各种喜剧表演的笑果最大化?喜剧表演都有特定的场合,同样的表演换个情景笑果也会有所不同。在与节目导演组的沟通中,他们提炼出了一个制胜法宝:素人喜剧的电视化改造。

新喜剧人收视率(东方卫视喜剧三部曲)(5)

以相声来说,剧场演出时表演者与观众在同一个空间近距离照面,一开场少不了先预热气氛。反之,电视观众的收视习惯往往是碎片化的,讲究“短平快”,慢热型的剧场风格往往并不适合。这就要求节目组扮演好“把关人”的角色,对所有的包袱进行一番重新梳理,增加可看性,增强戏剧性。

新喜剧人收视率(东方卫视喜剧三部曲)(6)

从二人转到脱口秀的改头换面也值得称道。追本溯源,二人转自发端之时就天然地带着乡土气息,而随着受众审美口味的提升,二人转正日益面临着“失宠”的危机。

在此前的《欢乐喜剧人》上,宋小宝团队的表演第一次打破了二人转在观众眼中的刻板印象,加入了时尚和都市的元素。而在《笑傲江湖》的舞台上,这种“都市脱口秀”化的才艺包装更加突出,这一点在节目中的人气选手天赐身上体现得尤为明显。二人转绝活混搭上专业唱功和冷幽默脱口秀,颇能迎合当下年轻人的口味。

由此可见,“素人新喜剧”已经不仅仅是在传统表演形式上的套用,更多地是跟着社会的发展流行趋势做出及时的调整。在这一点上,看得出《笑傲江湖》的导演组是下了真功夫。

新喜剧人收视率(东方卫视喜剧三部曲)(7)

另一个成功案例则属哑剧。毋庸讳言的是,哑剧在当前的演出市场上并不吃香。然而,令不少行业观察者颇感惊奇的是,从上一季的李奎、杨金赐到本季的叶逢春、马朋,哑剧选手在《笑傲江湖》的舞台上绽放出了别样的魅力。

剖析背后原因,同样是针对特定喜剧形式有的放矢的电视化改造在起作用。剧场表演时,受制于观看距离和视角等因素,哑剧表演者的细微动作无法被观众一一感知。相比之下,在电视上呈现哑剧具有独特的优势,经由镜头的重新包装,哑剧招牌的夸张肢体动作和细腻的面部特写都能清晰地呈现,表演的张力由此得到充分的体现。

叶逢春、马朋,从籍籍无名的地方剧场演员,到如今过五关斩六将闯进《笑傲江湖》总决赛,并被春晚看中,他们所经历的成长与蜕变跟节目组解构式的电视包装密不可分。

总的来说,正是凭借于“素人新喜剧”的创新模式,节目团队才能与素人选手碰撞出1 1>2的效应。未来,这一成功的节目运作经验是否会为业界所广泛借鉴,甚至为下一轮喜剧综艺热注入新的活力,我们将持续关注。

欢迎关注新浪微博@传媒内参研究组

和今日头条-传媒内参

新喜剧人收视率(东方卫视喜剧三部曲)(8)

觉得不错,请随手转个发

欢迎大家踊跃参与评论,与小编和参友交流互动!

欢迎扫描二维码加入传媒内参卫视 研究群,与顶尖电视人交流节目制作经验,要实名(注明姓名、工作单位)才能加入欧~~

新喜剧人收视率(东方卫视喜剧三部曲)(9)

欢迎长按二维码订阅北京指尖族科技旗下品牌:传媒内参、传媒大眼、广电头条、影视深水,一网打尽传媒娱乐界。(点击放大识别哦)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