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最惨的藩王是谁(明朝往事227他是明代最受宠爱的藩王)

万历四十年、四月、春,福王(万历第三子朱常洵)的府邸在洛阳建成,今天小编就来说说关于明朝最惨的藩王是谁?下面更多详细答案一起来看看吧!

明朝最惨的藩王是谁(明朝往事227他是明代最受宠爱的藩王)

明朝最惨的藩王是谁

万历四十年、四月、春,福王(万历第三子朱常洵)的府邸在洛阳建成。

福王是万历十四年出生的,而他回封地的时间,是万历四十二年,也就是说,这小子在京城待了二十八年之久,对于一个皇子而言,这是一件特别离谱的事,离谱的点,在于明代建朝以来,就根本没有皇子会在京城待这么长的时间,算来算去,基本上,大家不到二十岁便就藩了。

据此,咱们还要抛出一个疑问,当年成祖(朱棣)修好紫禁城时,花了十四年,紫禁城的规模有多宏大,相信大伙儿有目共睹,而福王府从始建到完工,却足足花了十三年,难道他一个藩王的家,和大明的皇城一样金贵?

小小王府自然比不上皇城,福王府之所以要修这么久,想必你也记得,只有一个原因——万历和郑贵妃想把他(朱常洵)留在京城、立为太子,所以故意拖延了工期。

事实上,早在万历二十九年,朱常洛当选太子时,朱常洵就该回封地了。当时万历还有三个儿子,分别是瑞王朱常浩、惠王朱常润、桂王朱常瀛,这三个弟弟呢倒是听话,大哥一被立为太子,就乖乖回封地了,一点儿没逗留,只剩下皇三子朱常洵,仍住在宫里面好吃好喝,当然,他不仅是自己不想走,还是那句话,他爸、他妈,都不想让他走。

平常人的孩子,赖在家多久都无所谓,可在宫里不一样,人家朱常洛已经当太子了,太子的名头已经落下了,朱常洵不走,无非只有一个嫌疑——夺太子的位。明代大臣一个比一个老狐狸,自然清楚万历和郑贵妃脑子里装的什么浆糊,所以他们做出了一致的选择——呈奏上疏,让福王回封地。

要上奏,自然是对皇帝发言,不过你也知道,万历能理他们才怪了,于是大家在一番折腾后,慢慢哑火了,唯有一个人坚持做着这件事,他就是内阁首辅叶向高。

精彩的戏份来了。

说叶向高聪明不是没有道理的,他倒不同于常人,知道万历是个大老赖,压根儿不会搭理这种事,所以他胆大包天,没去上奏,而是私自做了一个决定——以皇帝的名义拟旨下诏,宣布次年春天将让福王回封国。

以皇帝的名义下诏,可并未经过皇上允许,在古代律法上,这叫“矫诏罪”,也叫“欺君之罪”,运气好点是死罪,不好点被株连亲戚,叶向高不可能不清楚这一点,但他明明知道这样做是送死,为何还要偏向虎山行呢?

不过两天,答案出现了。

此时,“福王要回封地”的消息已经传得满朝飞,官员们虽一头雾水,但还是一个劲地高兴欢呼,唯独万历要坐不住了,第一时间传见了叶向高,问他到底是怎么回事?

见人到了,可还没等叶向高回答,万历便猛一拍桌子,满腔怒火地吼道:“你假传圣旨,就不怕被砍头吗!”

然而出乎意料的是,叶向高却一脸平静,若无其事地答道:“陛下要杀就杀吧,我也是本分做事、顺应民意,只是杀了我,朝中会有多乱,咱就不敢保证了。”

这句话一下把万历说醒了,他吃过“国本之争”的亏,必然知道被群臣围攻的滋味,如果叶向高真被砍了头,到时候一定会激起民愤,以明代大臣的性子,必然会集火向他开炮(冒死弹劾他),若真到了那种地步,谁也别好过了。

而叶向高之所以敢这么做,那也是真被逼得没法子了,你要知道,万历的脸皮实在厚得不行,光是以前让立个太子,就和他周旋了十几年,现在又让福王回封地,恐怕还得周旋个十几年,叶向高实在折腾不下去了,干脆就来一次狠的,一步到位!

果然,“好汉”是不吃眼前亏的,尽管万历有权处死叶向高,但他却没法这么做,只能踩着楼梯顺下去,“那就照你说的办,次年春天让福王回去吧。”

叶向高是达到目的了,可他究竟差了点意思,疏忽了一点:皇帝才是拥有最终解释权的那个人。

什么意思呢?就是圣旨终究还是皇帝的旨意,他想改合同,随时可以改。

很快,次年春天到了,所有人都在等待着福王踏出京城的大门,然而他们等到夏天的荷花都要开了,福王仍旧没个动静,这时候,群臣坐不住了,依次上疏,赶紧让福王速回封国,然而谁也想不到,万历的脸皮简直比万里长城还要厚,他的回答直接让所有人惊掉下巴:“福王的庄田没有达到四万顷,就不回封国了。”

四万顷是什么概念呢,康熙盛世时,长沙、加上衡州(今湖南衡阳),一共才三千多顷田地,四万顷田地,就等于十三个长沙加衡阳,且还要往上数,更何况,那可是康熙盛世,跟现在山穷水尽的万历年,是根本没可比性的。

总而言之,万历大哥又在说大笑话了。

第一个站出来提出质疑的,是河南巡抚李思孝。这人是个硬脾气,作为本地官,他很直截了当表示,想凑足四万顷田地,几乎不可能,如果一定要凑足,福王这辈子都不用再回洛阳了。

李巡抚的勇气得到了极多官员的共鸣,大家伙儿一致举手反对,必须减少田地数量,由于全国各地的声势闹得越来越响,万历很无奈,只得出面作出了让步:“三万顷总可以了吧,随便你们怎么闹,必须保证三万顷!”

三万顷,您老还是这么爱开玩笑。

于是乎,叶向高站不住了,登门了皇帝的寝宫,决定好好跟他谈谈这事。

“陛下,哪怕是两万顷庄田,也一定满足不了福王的愿望,殿下回封国将遥遥无期,陛下又将要失信于天下了。”

叶向高怕说得不够深刻,于是举了个深刻的例子:“陛下,还记得你的兄弟潞王(即隆庆皇帝第四子)吗?当初你父皇极其宠爱他,却疏忽你,这就和你溺爱福王,薄待太子是一个道理,潞王长期不回封国,滞留于京城,惹得您和朝臣不安,您应该很能体会太子的痛苦啊!”

这例子已经举得不要太形象了,简直是神来之笔,但似乎我都忘了,万历还有这么一段不堪的回忆。是啊,现在的朱常洛就是当初的朱翊钧,两人用的是一个剧本,可你说,这万历怎么能做到如此冷血?连自己经历过的痛苦也能忘得一干二净。

比起万历,叶向高才活生生叫一个无奈,因为万历肥瘦不吃,只简单回复了一句:“皇太子和各皇子的关系已经确定,没什么好说的了。”

叶向高见硬来不行,便打起了别的主意:“陛下已经和太子很久没见面了,但却与福王一天见两次,老臣也不劝你别的了,总该怎样,得和太子多见一见吧。”

叶向高的想法是这样的:皇上不喜欢太子,可能是没有建立起感情基础,也许父子俩多见一见,情况会有所改观,等到情况有所改观了,也自然更好谈下一步的事情。

专业点来说,这就叫“直击本质”。

然而万历下一秒的回答,却直接让叶向高哭笑不得:“朕并没有一天见两次福王,宫里又在乱传谣言了。”

好你个老家伙,真是一点油盐不进,完全没得谈了。

既然没得谈,自然有没得谈的做法,叶向高思来想去,罢了,只能下这最后一步棋了,他一狠心,做了一次“恶霸”首辅,既然你说要三万顷田,好,那我就给你整三万顷田,我看你到时还怎么掰。

首辅毕竟是首辅,说话还是有权威性的,在叶向高的召集下,由河南、湖广、山东三大省,一起筹集庄田,而这一次,全国各官员居然出奇的团结一致,大家都秉持着同一个目的——那就是必须把福王请回封国。其中,河南最过卖力,在众志成城之下,大家竟筹集到了一万二千多顷田,山东也没落队,紧接着筹集到了近一万顷田,再到湖广,虽然他们经济比较落后,但好说歹说,也筹集到了一万两银子用于地租,外加上周边大大小小的地区,所有人共同努力贡献,眼瞅着,三万顷庄田就快解决了。

偏偏这时候,郑贵妃慌乱了,连忙找到万历求救,万历虽也满头汗流不止,但到底是想到了歪主意:“媳妇别慌,咱们可以让洵儿过咱妈的生日啊!”

万历他妈,就是李太后(慈圣皇太后),万历的意思,说白了,就是让福王再多赖一会,能赖多久不走是多久。

李太后的生日,是在万历四十三年,即也是明年。

万历倒想得通透,这孙子要过奶奶的生日,你们总不可能不让吧,那还是不是人了?

然而这一次,叶首辅比万历想得更通透,“大哥,第一个不做人的是你吧?”

万历怎么也想不到,平时看起来一向温和平静的叶向高,在那一天,居然封还了他的圣旨,而封还的含义,咱们讲过,这是明代内阁首辅专属的权力,在有必要时,可以直接拒办皇帝的命令,但从明朝建朝伊始,就根本就没几个人敢用。

然而今天,叶向高用了,尚且用得非常对,所以他值得敬佩。

此时此刻,万历彻底化为了一只泄气的皮球,瘫坐在他的龙椅上,迟迟说不出话,他默认了,也明白了,洵儿不得不走。

万历四十二年,三月,福王带着皇帝赏赐的巨额财产,包括但不限于金银珠宝、玛瑙首饰、佳人美酒,以及一支由一千多只船组成的舰队,外加一千名仆从紧随其后,再加一千名士兵全程护卫。当然,有这么多宝物,交通工具肯定少不了,据史料查明,光是车辆(轿子、马车、骡车等)的开支,就达到了三万两银子之多。

要是爪哇国的朋友看见了,还以为大明皇帝又要派“郑和下西洋”了呢。

(此外,福王十八岁结婚时,花了三十多万两银子,其规格远远超过了其他藩王,哪怕是潞王结婚,也才花费了八万两银子左右。)

无论怎样,兴师动众也好、挥霍浪费也罢,福王总算是双脚离开了京城,正如一句评价所言:“宠王就国,国之甚幸,举国之臣,如释重忧!”

全文总结:叶向高成功把福王赶出了京城,消除了国家的危机。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