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应试的武举都考哪些科目(古代武举考试都考什么)

30年前,周星驰与张敏、吴孟达、徐少强等人,出演了一部名为《武状元苏乞儿》的搞笑电影。 由周星驰扮演的男主角苏灿原先家境富裕,甚至有机会夺得武状元。不料,家道突然中落,苏灿和父亲二人沦落街头,成为乞丐。

兜兜转转,苏灿加入丐帮,最终学会降龙十八掌击败仇敌,赢得美人归。 这部影片是许多90后同学的儿时记忆,也是周星驰与达叔共同出演的一部经典之作。 它之所以经久不衰,就是因为结合了武侠、搞笑、复仇等多种元素。

对普通观众而言,苏灿武艺高强,仿佛市井游侠,沾着江湖气息。主角敢爱敢恨,性格非常饱满。 大家甚至都认为,古代皇帝在挑选武状元时,就如同这部电影里演绎的那样。

抛开不切实际的电影剧情,在真实历史上,武状元与文状元在选拔过程中有何区别?是否武艺高强的人就一定能当上武状元呢?

古代应试的武举都考哪些科目(古代武举考试都考什么)(1)

众所周知,中国科举考试制度诞生于隋朝,发扬于唐代。

唐长安二年(公元702年),正是女皇武则天统治时期,科举制度发展为武举和文举(通常而言,文举更受重视,武举有时甚至会被废除)

唐代朝廷规定:“天下诸州,宜教武艺,每年准明经、进士贡举例送,试长垛、马枪、翘关、擎重,以为等第之上下,为之升黜”。

意思是说,唐朝的武科考试项目是长垛、马枪、平射、步射、翘关、擎重。

长垛指射箭技术;翘关就是抬起或举起城门的大木栓;马枪,主要考察马上使用兵器格斗的本领(枪长一丈八尺,径一寸五分,重八斤,驰马运枪刺木人靶,刺中四板或三板为上)。

负重,身负重五斛米(斛为古代计量容器,一斛为十斗,十斗约等于200斤),行二十步,皆为中第;擎重,顾名思义指的就是举重。

以上考试项目主要考察考生的体力和耐力。除此而外,还有掌握特殊兵器的附加项目,如筒射、机弩等。

唐朝对武举考生还有“才貌之选”的要求,身材魁梧、伟岸、强健、壮实的考生优先获得好名次。

在武举考试中获得第一名的就是武状元,成绩稍微差点的是武进士。

古代应试的武举都考哪些科目(古代武举考试都考什么)(2)

唐朝国祚289年,共有41名武状元(含武进士)青史留名。这41人中,有19人籍贯不详,剩下22人分别来自山西(11人),陕西(4人),河北(2人)。

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武状元叫张建侯(他是宋仁宗天圣八年的武状元),由于缺乏相关资料,后人至今不清楚张建侯的籍贯与生卒年月等信息。

不过,作为唐朝中兴名将的郭子仪,他也曾经参加过武举考试,并且获得过名次。

到了宋朝,赵匡胤考虑到北宋内忧外患、政权不稳,遂效仿唐代科举制度,建立武举制度,欲挑选一批栋梁之材,匡扶社稷。

北宋首开武举殿试先河,形成解试、省试、殿试的三级考试制度。北宋武举考试的标准“以文为主”,其内容为武艺和策论。

武艺主要是考弓马,弓马分为两场,先“步射”,后“骑射”。弓马合格,则参加文章考试,先考策论,后考《武经七书》。(武经七书包含《司马法》《孙子》《吴子》《尉缭子》《黄石公三略》《姜太公六韬》《唐李问对》)

北宋武举的一个特点,就是在武进士科中特设“武艺绝伦科”。“武艺绝伦科”应试者的考试内容降低了文章的标准,加设步射和弩踏科目。

古代应试的武举都考哪些科目(古代武举考试都考什么)(3)

之所以北宋会加设“武艺绝伦科”,是希望给那些真正武功高强的人一定机会,避免他们被文化考试刷下去。

这样看来,大家是不是觉得宋代武举考试充满“人性化”?既不苛求个人武艺,同时还能给那些武艺高强的考生发挥空间。

然而,无论北宋还是南宋皆“重文抑武”,武将功劳再大,职衔再高,都要比文官“低一等”。

宋代几位名将,狄青、岳飞、韩世宗都是职业军人出身。这就说明,宋朝武举考试制度是有弊端的,至少未能选拔出朝廷所需要的人才。

两宋共产生武状元74人(包含武进士),除去籍贯不详者24人,剩下50人中分别来自浙江(24人),福建(15人)。

宋朝与唐朝相比较,南方考生几乎包揽了所有文武状元。当然,这与南宋时期许多北方城市沦陷有关,以至于朝廷只能从南方挑选合格的武状元。

另外,两宋的武举人、武进士大多安置在京城负责捉贼、骑兵教练,或者被派往边疆,待遇相比较文官,简直有天壤之别。 金朝与元朝统治时期,为了笼络广大练武之人,也借鉴了唐宋武举制度。除考武艺外,也考策论。

古代应试的武举都考哪些科目(古代武举考试都考什么)(4)

明朝武举实行较晚,朱元璋曾说过:“武举,析文武为二途,自轻天下无全才矣”。

直到明宪宗天顺八年(公元1464年),朝廷才颁布武举法,此时距离明朝建国已过去近百年了。

明朝的武举制度正式确立是在弘治年间,规定要考三场:第一场考骑马射箭,以三十五步为准;第二场考跑步射箭,以八十步为准;第三场笔试,主要观察考生们对于兵法,还有时局掌握。

明宪宗时期,武举的科目有“策”、马射和步射三种;明武宗时,包括骑射、步射、“策”和“论”四项;明穆宗将“力”加入考试科目。

崇祯四年(1631),参加武举考试的王来聘、徐彦琦两人武艺高强,能把数百斤的大刀舞得密不透风。

发榜后,徐彦琦榜上无名。崇祯认为有人作弊,将考官、监试御史等一大批官员下狱、撤职,命人重新主持复试。

此后每隔三年,崇祯亲自主持殿试,钦点武状元,给予了武状元无上的荣耀。可是,崇祯所做的这一切,并没有挽救明朝覆灭的命运。

古代应试的武举都考哪些科目(古代武举考试都考什么)(5)

清朝是武举考试的鼎盛时期,分为童试、乡试、会试、殿试。考试分内场外场,内场考策论,外场考武艺。

“策”相当于问答题,“论”是按试卷题目写一篇议论文。

顺治时定为策二篇、论二篇,题目选自四书和兵书。康熙年间改为策一篇、论二篇,策题出自《孙子》《吴子》《司马法》三部兵书,论题只从《论语》《孟子》中出,考试难度有所降低。

乾隆时,进一步缩小命题范围,规定题目都选自《武经七书》。

嘉庆年间,考虑到武人文化水平有限,朝廷废除策、论,改为考生需默写《武经七书》中的一段内容。

所以,电影《武状元苏乞儿》中,连自己名字都不会写的官二代苏灿,要不是被仇家揭发,是极有可能高中武状元的。

古代应试的武举都考哪些科目(古代武举考试都考什么)(6)

文化考试过关后,接下来比拼的就是各位考生弓马骑射本领。

考试程序分为头场马射,二场步射和技勇(硬弓、舞刀、掇石),三场为内场试策两篇、论一篇。

马箭,马道旁侧立箭靶,纵马两回发九箭,中三箭为及格,不足三箭不准参加步箭测试。

步箭,立射80步外的布靶,发9箭,中两箭为合格,不足两箭不准参加技勇测试。(乾隆时改为距靶30步,发6箭,中两箭为合格)

技勇考试第一项是开弓,开弓就是拉开力大的硬弓,硬弓指八个力、十个力、十二个力三种,考生自选硬弓,三次拉满为合格。

第二项舞刀,刀分三等,即80斤、100斤、120斤,考生任选一种刀,必须能在前胸后背舞刀花数次。

第三项掇石,石分三等,即200斤、250斤、300斤,考生不管用什么方法,必须要让这三种石头其中一种离地一尺,方算合格。

光绪二十四年(公元1898年),直隶开州(今河南濮阳)人张三甲,来到京城参加武举会试。此前一年,他参加乡试,考取了武举人。

张三甲自幼习武,师傅是著名武术家杨国昌。最终,张三甲不负众望,一举夺得武状元。

返回开州后的十几天,张三甲患了重病,医治无效后病逝,年仅22岁。张三甲也是中国最后一个武状元。(光绪二十七年(公元1901年),清政府宣布永久废除武举考试制度)。

古代应试的武举都考哪些科目(古代武举考试都考什么)(7)

在古代武举考试比文举考试有一项最大的不同,那就是需要考验骑射本领。 除了清朝之外,其他朝代参加武举考试的考生们还需要通过文化考试。

也就是说,绝大多数情况下,单单武艺高强的考生是无法夺得武状元的。

至于电影和小说中,武举考生们同场竞技,彼此切磋武艺,甚至以命相搏,这是几乎不可能出现的情况。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