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适究竟是个怎样的人(胡适的地位和成就到底有多大)

在中国近代史排得上号的人物中,论影响力,他是开风气之先的一代大师,论身后名,功业有多高,争议就有多大他就是胡适,今天小编就来说说关于胡适究竟是个怎样的人?下面更多详细答案一起来看看吧!

胡适究竟是个怎样的人(胡适的地位和成就到底有多大)

胡适究竟是个怎样的人

在中国近代史排得上号的人物中,论影响力,他是开风气之先的一代大师,论身后名,功业有多高,争议就有多大。他就是胡适。

无论生前还是死后,胡适都饱受争议。1948年战局逐渐明朗化,胡适在蒋介石的电报催促下,登上国民党南下的飞机,离开了北京,那时他正担任北京大学的校长。1949年胡适去了美国,在那里待了将近十年,最后几年回了台湾,1962年逝世。

两代大家,合璧之作

20世纪50年代,胡适应哥伦比亚大学“中国口述历史学部“的邀请,由美籍华人历史学家唐德刚采访,以口述录音的形式,讲述了自己的家庭、成长、求学、治学的主要经历,其中重点回顾了学术研究的历程和成就。

后来唐德刚根据胡适口述回忆的十六节录音的英文稿,将它们翻译了出来,每一部分后面都加了自己的注释,组成了《胡适口述自传》。70年代这本书出版后,得到了海外史学家的盛赞,“先看德刚,后看胡适。”

得到这一评价,是因为唐德刚作为后一辈的史学大家,他的注释部分,还原历史真相,指出胡适回忆中的很多失实和刻意隐瞒之处,就当时的「时势」「时代」而论,相对比较公允。

很多史学家、评论家读完,都觉得唐德刚的评论比胡适的口述精彩多了,他的观点犀利、不留情面,尊重史实,直指核心问题。如果你对胡适其人感兴趣,这本书是很好的选择,因为它最接近真实的胡适。

胡适的成就到底有多大

中国自由主义的先驱、开五百年新文化运动的一位大师、大学者、大思想家,历代的学者和读者,曾用各种溢美之词评价胡适享有的煌煌盛名,表达对他的崇拜之情。

胡适一生坚持“但开风气不为师”,他学识庞杂,博学多才,哲学、心理学、政治学、经济学、外国文学均有过涉猎和研究,没有哪一个学科是一家独大的。他在晚年回忆自己的求学经历,觉得找不出自己主修何科,因此很多人认为评价胡适,“思想家”这一定位最合适。

留美期间,胡适先后求学康乃尔、哥伦比亚大学。在哥大,青年胡适师从杜威(此后一生都没有摆脱他的影响),就是学校里的明星人物,这源于他有一项特别突出的才能——演讲。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尝试了演讲,从此一发不可收拾,各种公开演讲邀约不断。胡适天生就有领袖风范,他的演讲很能鼓动人,带动听众的情绪。他归国后各大高校、学术机构都争相邀他发表演说。

1916年底,还在美国的胡适将一篇稿子寄回国内,发表在陈独秀主编的《新青年》上,在文化界一石激起千层浪,引起很大反响,很快陈独秀、钱玄同等人也在《新青年》上发文声援他,掀起了中国近六百年来最大的文学革命运动。

1917年胡适归国后,出任北大教授,发起新文化运动,一时成了国内最知名的文化偶像,人们能在各种场合看到他的身影,到处游说他的新观念、新思想。胡适活跃在国内文化界几十年,像是有用不完的精力和热情,没有人比他更适合当个文化“政客“。

他在口述中回忆了自己主要的学术成就,搞文学革命、编撰中国哲学史、整理国故、考据禅宗历史、批判性地研究白话小说、红学研究。他的这些学术研究,是他后来最为人诟病的地方。

当初他留学归来,在国内宣扬新文学、新思潮、新文化,是青年们最崇拜的人生导师,可他自己却很快就“不新”了,把研究方向转到了中国“故纸堆”,那些正是他从前大肆批判的东西。

作为启蒙大师,胡适有很多追随者,连他们也不理解为何转变如此之快,也跟着开始批评他,一向反对他的人更是把他批判得一无是处。

胡适在自述中说,自己一生与政治保持距离,不参与政治。但一百年前的中国时局动荡,没有人能完全置身事外,文学革命与政治革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在离开大陆后,国内掀起了激烈的批胡运动,对他的批判更彻底,他提出哲学思想、政治思想、历史观点、文学思想,都遭到了全面否定。

我们该如何评价胡适

在这本口述自传中,晚年的胡适正面回应了这个问题。他认为自己是用科学方法批判性地整理国故,“是把千百年来一向被人轻视的东西,在学术研究上恢复它们应有的正统地位”,其实质是现代的中国文艺复兴。

唐德刚把胡适当成自己的先贤前辈,对他是景仰的、崇敬的。他开一代风气之先,揭露出旧文学的弊端,大胆提倡新文学,很多人都缺乏他的这种魄力。他肯定了胡适整理国故做出的巨大贡献,认为他选的这条路是走对了,在他看来,胡适首先是属于他那个时代的,他的思想受时代限制,无法超越中国当时的学术和文化所处的阶段。

但他也从自己的治学观点,毫不客气地批评了胡适。他认为胡适的问题出在“博而不专”,缺乏社会科学的训练。他提倡科学的研究方法,可他自己却搞起了考据、训诂,还是中国的老一套。

唐德刚指出了胡适在治学方法上的问题。他认为胡适全盘否定旧文学太过武断,很多文言也是能朗朗上口的佳作,没那么死板拗口,现代的年轻人学点古代典籍,多少是有好处的。胡适把佛学一棒打死,谈禅也不深入,他没有深入研究过佛理、禅理,只是围绕着表面做文章,把禅宗史弄了个透彻。这也是胡适做学问最大的毛病,什么都懂,但又都不够专。

胡适另一大局限,是他的思想四十年都没有发生太大的变化。青年期的胡适,与晚年的夫子之道,思想基本是一样的。在这本晚年自述中,胡适谈论起自己的思想及他对自我的评价,讲法是完全没变的。

唐德刚评价说,胡适是被杜威和安吉尔(当时英国的思想家)洗脑了,洗得还很彻底,六十多岁还在颂扬他们,“这从好处来说,是胡适思想的前后一致性;从坏处来说,则是胡适没有进步。”

著名哲学家李慎之曾说,20世纪是鲁迅的世纪,21世纪是胡适的世纪。

大陆的批胡运动,使得胡适彻底消失了。直到八十年代后,胡适的思想才重新被人提起,内地又出现了“胡适热“。《中国哲学史大纲》《四十自述》《容忍与自由》,包括这本《胡适口述自传》,越来越多的人阅读胡适的著作。这两年,每次去书店,都能看到胡适的书摆在很显眼的位置。

当下社会与一百年前早已不可同日而语,各种新思潮层出不穷,更迭迅速,还有那么多人愿意捧起胡适的书,证明他的思想并没有完全过时,还在发力,我们依然能从胡适思想中寻求到想要的答案。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