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能彻底的悟出来吗(你的知识需要萃取)
萃取,是一个化学概念,是有机化学实验室中用来提纯和纯化化合物的手段之一。
知识萃取,是从一大堆信息、文本、数据、项目经验、认识理解中,通过合适的方法和工具,将菁华的知识抽取提炼出来的过程。
知识萃取,是对经验的挖掘、提炼,将意会知识、隐性知识显性化的过程。互联网推动数字化社会越发完善,个人的视野随着自己认知的升级,可以无限延伸。进而,个体所掌握知识、知识的领先性,就决定了个体,以及个体所在组织能够创造价值与议价能力。
当前,组织运营过程中和每个员工自己的经验中长期埋藏在大量的知识资产。如果没有进行提炼总结、显性化和方法论化,那是组织发展中的一大浪费。如果优秀员工离职,其带走的隐性资产就成为无可挽回的资产损失。
因此,不断开始有企业频繁采购的经验萃取、萃取组织智慧、萃取最佳实践相关的服务,旨在将组织长期发展过程中积累的组织和个人的成功经验中萃取出显性知识。
著名管理学家彼得·德鲁克认为,过去150年真正推动社会变革的其实就是知识,只是知识的应用层面不同。在他看来,这150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阶段一、知识催生工具在工业革命之前,人类以经验为主,经验无法标准化,因此很难复制和大规模传播。
随着经验变成知识以后,通过大量的印刷和发行,从而将整个人类的知识水平带来飞跃性提升,进而革命性地提高整个社会的生产力。
从这个意义上理解,工业革命真正的起步不是机器发明,而是知识生产和传播,是知识催生了机器和工具。
阶段二、知识应用到生产自《科学管理原理》1911年首次出版以来,所有发达国家的生产力水平提高了50倍左右。
人类因知识的应用而从片断式的工具发明,进入系统化的工厂生产,进而再一次获得生产力的革命性提升。
因生产效率不断提高,新产品不断涌现,导致人们生活水平与生活质量明显改善。
阶段三、知识应用于知识知识运用于知识本身,或者随着知识的生产与传播,知识又带来一个新的变化:
更多的体力劳动者也都变成了知识工作者,整个社会充满大大小小的组织。
世界最大的职业社交网站LinkedIn领英创始人写的《联盟》一书中,提供了一种使雇主与员工之间从商业交易转变为互惠关系的框架,创建了一种鼓励公司和个人相互投资的工作模式。
在知识大爆炸的时代,只有雇主与雇员结为强大的联盟,共同拥有持续的创新与丰富的智慧宝库,员工、团队、企业,乃至整个经济才能繁荣发展。
整个社会的效率和社会发展又进入了新阶段。
大家有没有发现,‘元年’越来越多了。什么网红元年、电商元年、区块链元年、知识付费元年、微课元年、MOOC元年……
原因是互联网加速了信息的传递,而经由信息构建的认知、知识,推动某个‘群体部落’发表他们的‘价值主张’,就成为了‘元年’。
认知的迭代升级,会越来越快。个体、组织需要通过认知编码、知识提纯、智慧扩散、总结复盘四步,并且不断循环加速‘升级’,才能有机会不被时代所抛弃。
认知编码:意会知识、隐性知识、显性知识
意会知识:
人类知识总体中那些无法言传或不清楚的知识。包括:信仰、隐喻、直觉、思维模式和所谓的“诀窍”(know-how)。
其特点是:
(1) 知识的拥有者常常并没有意识到自己拥有的意会知识;
(2) 作用的发挥依赖特定的环境或氛围;
(3) 主要存在载体是个体;
(4)来源于长期的经验体验。
隐性知识:
那些表现形式不是很清楚而且没有明确记录的知识。
常以专业技能的形式存在于个人行为中,如那些非正式的难以掌握的诀窍、技能、个人独特的技术和技巧,以及个人的某些思维方式等。
显性知识:
可以形式化、制度化和用语言传递的知识,具有规范化、系统化的特点,易于沟通和分享。
如果组织内部已经有了相对成熟、完备、经过检验有效的文档,有很多专家,而且专家可以清楚地向非专家讲述这些知识,在这种情况下,知识较容易整理,有助于提高效率。
知识提纯:原材料、初级提取物、精华萃取物
原材料(原始级知识):
一些具体事件的记录(案例)、原始工作文档,或员工自发提交的总结性文档或个性化的思考等,其中可能包含着一些经验,但这些经验并未被明示出来,而是包含或体现在具体的事件或活动、工作之中。
初级提取物(初加工级知识):
将若干相关的原始素材进行加工、提炼,将其中蕴含的值得推广或坚持的做法、不奏效的要点整理出来,形成一些提示、参考、流程、教程或最佳实践。
也就是为完成某项工作或解决某个问题、应对某项挑战,通常能取得良好效果的做法及其相关联的信息(如某种技术、方法、工具、设备、过程、活动步骤或机制等)。
精华萃取物:(精加工级知识):
分析其背后的原理或精髓,总结出具有较广适用性,能够经得起推敲和较多实践应用检验的规则、做法或工具,并经过了“教学设计”(即考虑了人们如何学习这些知识或技能),就可以让人们更方便地学习或使用。
这些经过提炼的知识,如一些经典的原理、方法,它们可能以书籍、培训、教练、指导等形式存在并传播。
智慧扩散:个人、团队、组织从严格意义上讲,只有个体才能创造知识与智慧。
知识既是一种个人现象,也是一种社会存在。
团队、组织是由个体组成的,每个个体都是能动的主体。
总结复盘:超级个体、学习型组织、共生型组织
“复盘”一词来源于围棋用语,指的是棋手下完一盘棋之后,通过回顾、分析、反思,找到自己对弈过程中的利弊得失及原因,从中学习到一些实战的经验教训,从而提升自己的棋力和未来的表现。
实践证明,复盘是行之有效的组织学习机制。近年来,随着环境的复杂多变,越来越多的企业发现:过去成功的做法,在今天可能就行不通了;别人成功的经验或模式,也无法模仿或照搬。
企业家需要通过探索、快速迭代,找到适合自己和当下环境的有效模式,成为超级个体。同时,通过复盘将自身团队打造成一个学习型组织,并外部延展构建利益共同体,形成彼此赋能的共生型组织,才有可能应对越来越不确定的市场环境,和跨界巨头的降维打击。
超级个体:
互联网释放了我们的个性,催生了大量自由职业者,无数平台的崛起,使你有机会参与创造和价值输出。你越有能力、越有特点、越有特长,就越不需要依附某个公司。
今后每一个人都是独立的经济体,个人的创造力得到了极大的释放。相反,那些资质平平的泛泛之辈,或者始终找不到定位的人,可能只能依附于组织的安排、别人的指使才能生存,所以工薪阶层必将沦为社会的最底层。
中国正在淘汰那些依靠特权、资源、一时机遇并且思维还在僵化的人;未来属于有文化、有知识;懂创新、会创造;读懂时代、迎接变革。携带正能量,愿意改变世界的人。
转型之痛,就好比一个新生儿即将呱呱落地,此时妈妈正在咬着牙挺过最后的疼痛。不要着急,这只是一场产前阵痛。
学习型组织之父学习型组织,美国学者彼得·圣吉在《第五项修炼》一书中提出此管理观念,企业应建立学习型组织,其涵义为面临变糟剧烈的外在环境,组织应力求精简、扁平化、弹性因应、终生学习、不断自我组织再造,以维持竞争力。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教授陈春花深入中国本土企业进行了长达30年的跟踪研究,提出继金字塔形组织向学习型组织转变之后,未来的组织模式将会朝着“共生型组织”进化
知识‘萃取’的价值
通过挖掘、沉淀、传承和传播优秀的方法论,知识萃取以加速个体成长、避免重复错误的发生、提升工作效率和组织绩效成为个体和组织‘升级’中,不可缺少的环节。
很多人完成了别人难以完成的工作,做完了沾沾自喜,却没发现经验还只留在自己一个脑子里,因为沉淀和传承,不久就消失的干干净净。
现在是信息社会,知识很重要,更主要却是是视野与经验。
有了具体场景下如何解决的经验汇总,自己乃至组织的其他成员看了案例,上战场再实战一次,必然会有新的感悟,就‘升级’了。
写作最重要的是提升我们的反思总结能力,帮助我们萃取知识,进而提升相关能力。写作需要我们对自己的思考、观察、经验等进行总结归纳,形成思路清晰的内容,转化成自己的语言。
如果不总结反思,那我们所学的知识都仅仅存在于浅层次的认知,如果不写出来那好的思想很可能会转瞬即逝,如果不转化成自己的语言,所学习到的知识还仅仅是他人的知识。
知识萃取中的教练协助
我们大部分时候对于经验的挖掘偏流程性和概括性,停留在表面而没有深挖,浅尝辄止。
比如你要是问如何激励员工,对方很可能会说多表扬、适当给予物质激励、带大家多做团队建设。如果我们的挖掘就到这里,那相当于没有挖掘,因为这不属于隐性经验,这是大家都知道的显性经验。
知识萃取需要深挖隐性经验,将工作和生活中那些不容易说出来的经验给挖掘出来。这时,如果能够找到一个知识萃取教练搭建场域、发现遗漏、通过萃取意会知识和隐性知识,效率会大大提升。
萃取,是长期坚持、不断积累后形成习惯。
当一个人开始反思和总结,是脱胎换骨的开始,持之以恒必然成为超级个体;
当一个组织开始注重反思、总结和萃取,证明这个组织正在从团伙变成团队,从一盘散涅槃重生成一座顶天立地的摩天大厦。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