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事辞职了以后可能再也见不到了(那个同事又厚着脸皮回来了)

同事辞职了以后可能再也见不到了(那个同事又厚着脸皮回来了)(1)

敢于吃回头草的员工,

才有真正的“格局”。

作者 | 惜朝

来源 | 毕老师说(ID:BiLaoShiShuo)

一朋友,985毕业,BAT工作,月薪1w5,因为想去创业,辞职了。

半年后,我以为他已经赚得盆满钵满,没想到他却轻飘飘地说了句:

“我停掉了手上的项目,回去原公司了。”

一时颠覆了我对他的印象。

要知道当初闹辞职的时候,朋友三番五次跟我说公司管理有多陈旧,被大领导压制得不厌其烦等等,没想到转眼就回去了。

“那能怎么办呢,出来后我才发现,自己不是做老板的料。”

“还是回去上班的好,更踏实,也更有干劲。”

我本以为他会因为打脸而不安,没想到他倒是轻易接受了现实。

其实也没什么,多少情侣分手后也复合,离职员工为什么就不能会原公司呢?

有句俗话说得好:吃着碗里的,想着锅里的。

几乎每个职场人都有这么一种心态,觉得自己的工作不好,别人的工作才是最好的。

领导苛刻,同事刻薄,整个办公室乌烟瘴气;

工资给的少,心里难受,觉得自己就是给公司卖命的;

感觉老板把自己当棋子,有用的时候画大饼,没用的时候说扔就扔;

……

也就难怪90后第一份工作平均维持一年半,95后更夸张,半年后就想着跳槽。

可急着往外跳的人,真能找到更好的工作了吗?

就像我同事,当初一心离职就是想独当一面,一来不满领导的全权控制,二来也想自己单干。

但他一个闷头做技术的理工男,怎么应付得来生意场上的你来我往呢?

创业初期,又要组建团队,又要联系投资人,还得跟别人谈判……他才发现自己把创业看得太简单。

刚好原公司经理向他投出了橄榄枝,他犹豫了一下,也就答应回去了。

“我可能还是适合技术岗吧,留在公司上班,其实也不错。”

记得一位资深经理人说过,第一次离职是新的尝试,而返职是因为对外界有了重新的认识。

不走出去,永远看不清外面的残酷;

走出去了,才知道其实所有工作都一样。

都一样有压力,都会面临复杂人际关系的挑战,都会有各种待解决的难题,都不一定会有公平的待遇。

还是那句话,没有最好的工作,只有最适合自己的工作。

有人说,那些离职后又回去的人,是吃回头草的“坏马”,不值一提。

我却想说,敢于吃回头草的员工,才有真正的“格局”。

你知道这公司不适合你,辞职了,是及时的“断舍离”;

你认为这公司很有前景,回去了,是“浪子回头金不换”。

职场上的格局,不在于你能做多少事,也不在于你能做出多好的成绩,而在于你对自我的精准定位,对职场的正确认识。

一份针对HR发起的大数据统计发现,企业对于离职员工的容忍程度,明显更高:

● 80%HR表示,公司曾返聘已经离职的员工。

● 每100个招聘录用的员工,就有5个是从公司离职的老员工。

同事辞职了以后可能再也见不到了(那个同事又厚着脸皮回来了)(2)

可见,对于公司来说,离职员工反而是更宝贵的人才储备。

其一,主动离职的员工往往具有更丰富的知识与经验。

就像IBM,对于离职员工都有制度上的倾斜,他们认为员工离职只是出去学习,只要他们愿意回来,公司大门总是敞开的。

正是这种开放的态度,使IBM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人才。

其二,离职员工的聘用成本更低,忠诚度更高。

统计显示,招聘新人替代旧人的成本,往往高出1.5倍,且重新培养一个能够独当一面的新人,耗费的成本实在太高。

不管是返职的员工,还是返聘的公司,他们其实更有先见之明。

知乎上有个热议话题,《辞职后,还能不能回原公司》,讨论人数上千。

有人说离职后回原公司不自在,很丢脸,也有人说如果找不到更好的工作,回原公司也未尝不是个好的选择。

一位叫“任逍遥”的网友表示,越是大型的企业,越看重离职员工的人力资源。

阿里巴巴集团的“校友会”,想必很多朋友都听说过。阿里一改以往和离职员工针对的局面,反而采取了“怀柔政策”——

● 打造与学校相似的企业氛围,同事之间互称“同学”,离职就叫“毕业”,还特意组建了由离职员工组成的校友会,经常发布阿里新动态,组织各种活动。

● 让离职员工成为“校友”、朋友,把他们打造成阿里最强大的外援力量。

同事辞职了以后可能再也见不到了(那个同事又厚着脸皮回来了)(3)

同样,腾讯也在一直关注离职员工,不仅向他们提供关注与支持,也在争取返聘优秀的离职员工。

腾讯甚至经常邀请离职员工回到公司,和在职员工一起交流学习。

商人“无利不起早”,阿里、腾讯之所以如此重视离职员工,自然有其道理。

他们不会做“亏本的生意”,而他们愿意返聘的员工,往往更具有核心竞争力。

很多大企业把离职员工当做重要的人才储备,同时也建立了完善的回聘制度,基本都有以下两点要求:

工作一年以上,离职半年以上的员工;

在职期间,业绩与能力较为优秀

业绩与能力是他们衡量返聘员工的基本标准,如果基本素质不过关,不能为公司创造更大的价值,公司怎么可能重新录用呢?

你给自己留后路,公司也给你留退路,在如此现实且残酷的职场社会中,很正常。

都说“识时务者为俊杰”,敢于吃回头草的,才算得上是好马。

认得清自己,不会倔强地走上“不归路”;

认得清公司,择优选择而不会顾及面子问题。

拿得起,放得下,凭着自己的经验与优势,选择一条最合适的路,在职场上走得越来越顺。

这,才是聪明人。

这,才是职场上最该有的姿态。

我们并不是鼓励离职与返聘,只是在当前复杂的形势下,希望大家多为自己考虑,别一时冲动做错选择。

对于个人来说,比起其他新人,返职的你们确实有更明显的经验优势。

对于公司来说,用更开放、更宽容的态度对待员工和离职员工,才能激发大家的凝聚力与创造力。

同事辞职了以后可能再也见不到了(那个同事又厚着脸皮回来了)(4)

“离职”,不该成为两者冲突的导火索,反而为双方提供了及时冷静,仔细思考的机缘:

只有在重新审视两者关系的前提下,才知道这棵回头草,该不该吃。

愿意返职的员工,已经不仅把公司当做公司,而是视公司为退路和依靠。

就好像你累了,不知该往何处去的时候,还有家人对你说:

“累了,就回家吧。”

双赢的选择,值得我们慎重考虑。

作者介绍:本文经「毕老师说」(ID: BiLaoShiShuo)授权转载。这里是新一代有态度的年轻人聚集地。每天18点18分,准时探讨热点时事、分享实用技能、帮你答疑解惑,助你成长!趁年轻,看更大的世界,做更好的人。

-END-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司立场

啦啦啦啦~我们的口号是是是

专注于为互联网精英提供更好的职业机会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