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14k龙头老大都有谁(葛肇煌与14K的前世今生)
他曾是国民党军统中将,被打败后逃到香港,收拾旧部创立黑帮社团;
在几年里,他靠着手底下的精兵悍将把社团发展为“香港第一大黑帮”,横行香港江湖半个世纪。
他就是葛肇煌,14K社团的创始人。
葛肇煌于1894年出生在一个殷实家庭,自幼不喜读书,喜好结交好友,不管是达官贵人还是三教九流。
长大后,葛肇煌加入国民革命军,在军队里慢慢往上爬,到了1934年,成为革命军第93师的连长。
1942年,葛肇煌加入军统,归军统头子戴笠所管,第二年升任为西江独立行动大队长。
1945年,日本在广州的一个伪洪门据点“五洲华侨洪门西南本部”被葛肇煌端了,此后葛肇煌将此据点改为“洪门忠义会”,并自称“洪门护法”,游走在当地绿林豪杰之间。
1949年,葛肇煌召开洪门大会,邀请不少重量级的洪门大佬前来观礼助兴。
在大会上,葛肇煌收编广东地区的洪门组织、西江一带与珠江三角洲的“大天二”以及一些被打败的国民党军人,实力瞬间壮大。
除此之外,葛肇煌还开堂“洪发山”,将原本的“洪门忠义会”改组为“洪发山忠义会”,成为当时广东地区最大的“山头”。
葛肇煌将“洪发山”以“字堆”分组,采用孙中山在“民族主义”里的“新八德”与老蒋“新生活运动”倡导的“四维”,将“洪发山”编成十八个字堆,分别为“实、践、忠、孝、仁、爱、信、义、和、平、礼、廉、坚、毅、勇、俊、洁、诚”。此外另编“匡泸”、“拜泸”,还有长江系的“格字号”,西江系的“义胜堂”、“西庆堂”等众多分会。
洪门始于清朝时期,一直以“反清复明”为宗旨,由于清兵的围剿,不少洪门义士便占山为王,因此洪门便以许多“山头”来作为分支。
在当时广东最具资历的洪门“五圣山”龙头李福林与副龙头关仁甫已是人老年迈,准备封刀退休。
葛肇煌在这时候崛起成为广东洪门势力最大的一支,李福林与关仁甫就将广东洪门的龙头之位传给了葛肇煌。
1949年10月,葛肇煌带着一众“洪发山”成员败退到了香港定居,并在香港众社团之中夹缝求生。
“洪发山”成员皆训练有素,本土社团哪里能是葛肇煌一伙人的对手,为了掩人耳目,葛肇煌又将“洪发山”对外改称为“14号”,“14号”的由来也简单,是当年“洪发山”在广州的据点宝华路14号,葛肇煌便以门牌为号。
由于“14号”太过猖狂,葛肇煌作为首领,很快就被驱逐出境,“14号”陷入群龙无首的境地,开始各自为政。
离开香港的葛肇煌逃往宝岛,经过一番游说画大饼,葛肇煌获得一大笔活动资金,又潜回香港,在元朗的凌云寺藏身。
回到香港后,葛肇煌有了资金支持,立马召集旧部,将“14号”改为“14K”,这个K字代表的就是国民党英文的缩写Kuomintang,以此表示自己的忠心。
“14K”在葛肇煌的带领下,开始四处插旗陀地,本地社团皆不是他的对手,因为本身“14K”的成员大多数都有过军旅生活,不仅训练有素,大多还经过枪林弹雨,是从尸山血海中走出来的人。本地社团再能打也是地痞流氓出身,哪里能是他们的对手。
靠着这帮精兵悍将的狠辣,“14K”迅速崛起,旗下字堆也从原本的十八个字堆扩展到三十六字堆,实力一举超越“和胜和”、“和安乐”、“和合图”等和字头本土社团,成为香港第一大黑帮,并以“香港第一黑帮”之名叱咤江湖近半个世纪。
“14K”奉“孝字堆”为正统,由葛肇煌带领,并以葛肇煌为“14K”龙头。
但早年洪门的宗旨是“驱除鞑奴,反清复明”,到了这儿却是变了味,与地痞流氓无异。
除了经营黄、赌、毒等非法生意,还向那些只能温饱度日的摊贩们收取保护费,可谓是无恶不作。
宝岛方面,除了给予“14K”资金支持,还支持了另一个社团,那便是新义安。
那时候新义安创始人向前扎根九龙城寨,由于势力最大,在城寨里号称“九龙皇帝”。但在当时新义安的规模完全无法与“14K”比拟,因两个创始人的背景皆一样,所以他们偶尔会相互帮衬,两个社团也算相安无事。
1953年,葛肇煌突然脑充血暴毙在凌云寺里,享年59岁,社团众人为他风光大葬,那场面可谓是当时最盛大的丧礼。葛肇煌的墓在粉岭,至今仍能看见。
有传言,葛肇煌的死并非自然死亡,而是因为当初画的大饼没能实现,当然这也是坊间的猜测。
葛肇煌死后,由“太子”葛志雄继位为“14K”二代龙头,但葛志雄无心社团事务,再加上社团里的猛人太多,谁也不服谁,14K社团三十六字堆开始各自为政,也因此14K没能继续壮大,而是开始没落,甚至有些字堆已经名存实亡。
如今仍活跃的仅剩“毅”字堆、“梅”字堆、“德”字堆、新晋的“大圈”字堆等等。
当然,随着时代的发展,黑道势力肯定是江河日下,毕竟邪不胜正。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