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鱼的养殖技术及杀法(草鱼养殖模式及高效养殖技术)

一、设计原则

所谓放养模式,是指基于池塘配置条件,依据池塘的载鱼量,利用不同品种的生物学互惠作用,组成一个相互协同的养殖生物链而进行的不同品种、不同规格和不同数量的鱼种搭配组合的养殖方式。养殖模式的设计首要考虑养殖效益,而不是盲目追求高产量。怎样确定放养模式,以下几个基本原则可供参考。

草鱼的养殖技术及杀法(草鱼养殖模式及高效养殖技术)(1)

1.基于市场和风险控制的原则

一个成功的养殖模式一定要与市场接轨,包括消费者能接受的品种和规格、市场销售规律、价格波动规律等,再决定放养的品种、规格和数量,根据市场的销售和价格波动规律控制商品鱼的出塘时间,这样才能做到“鱼养得好,也卖得好”,从而控制养殖风险。

草鱼的养殖技术及杀法(草鱼养殖模式及高效养殖技术)(2)

2.基于最佳效益和综合效益的原则

追求效益是养殖的最终目标,因此,模式设计必须考虑最佳的投资回报。除了考虑主养鱼类产生的收益外,绝不能忽视辅养鱼类对效益的贡献,如混养的鲢、鳙鱼,套养的高价值底层鱼(如鲫鱼、青鱼等),这样才能产生较理想的综合效益。一个好的模式往往能产生2000元/亩以上的综合效益。

草鱼的养殖技术及杀法(草鱼养殖模式及高效养殖技术)(3)

3.基于生物链相互利用、相互支持的原则

池塘就是一个小型生态系统,从生态学的角度考虑,食物链越长,生态系统的结构越稳定,养殖也就越稳定。因此,一个科学的养殖模式,一定要基于放养品种的生物学互惠互补作用,形成一条完整的相互协调相互利用的生物链。如主养草鱼池塘,塘基种植的青草作为饲料投喂草鱼,产生的粪便形成有机碎屑作为鳙鱼和鲫鱼的饵料,肥水产生的浮游生物作为鲢、鳙鱼饵料,池底的底栖动物作为黄颡鱼、鲫鱼、青鱼的饵料,形成一条“青草、饲料—草鱼、团头鲂—粪便、有机碎屑—鳙鱼、鲫鱼—浮游生物—鲢、鳙鱼—底栖生物—黄颡鱼、鲫鱼、青鱼”相互协同的生物链,极大地提高了养殖效率,同时又能稳定水质。

草鱼的养殖技术及杀法(草鱼养殖模式及高效养殖技术)(4)

4.基于资源和管理匹配的原则

一个合理的养殖模式,必须基于养殖者自身条件和资源配置而定。因此,设计养殖模式时需要考虑市场销售资源、池塘配置条件、投资能力以及养殖者自身的技术和管理水平,同时由于养殖过程相对不可控,养殖者的经验会在养殖过程中发挥较大作用。总之,一个合理的养殖模式需要根据养殖者“量身定做、量力而行”,才能获得较高成功率和回报率。

草鱼的养殖技术及杀法(草鱼养殖模式及高效养殖技术)(5)

二、放养模式确定的依据及计算方法

(一)确定放养品种

主养草鱼的放养模式可考虑的混养动物有以下几类:

(1)中上层滤食性鱼类:鲢鱼、鳙鱼、细鳞斜颌鲴(摄食蓝藻)。

(2)中上层的吃食性鱼类:团头鲂、淡水白鲳、赤眼鳟。

(3)底栖鱼类:鲫鱼、黄颡鱼、青鱼、斑点叉尾。

(4)肉食性鱼类:乌鳢、鳜鱼。

(5)爬行动物:中华鳖、草龟。

(6)甲壳动物:青虾、罗氏沼虾。

总之,选择混养和套养品种,养殖者需要考虑市场销售、养殖利润、水质、气候、养殖技术熟悉与否等情况来综合判断。

草鱼的养殖技术及杀法(草鱼养殖模式及高效养殖技术)(6)

(二)放养模式的计算方法

1.确定池塘产量

产量设计依据池塘的载鱼量来定,一般池塘产量设计为载鱼量的80% 左右比较合理。而载鱼量与池塘条件、养殖方式(轮捕轮放、多级轮养)、增氧设施、养殖品种、代谢废物等密切相关。

草鱼:华南地区的生长期较长,草鱼养殖产量最高能达到6000公斤/亩,一般产量在2000~3000公斤/亩;而华东和华中的长江流域(包括浙江),草鱼养殖产量最高能达到2500公斤/亩,一般产量在500~1500公斤/亩。不建议在养殖条件及养殖技术不具备的情况下盲目提高设计标准。

混养鱼类:套养的吃食性鱼类主要考虑与主养草鱼的竞争关系,一般不套养与草鱼有竞争关系的品种,增加套养品种意味着要减少草鱼的放养密度。而混养与草鱼无竞争关系的品种,其产量与池塘本身的天然饵料丰欠度有关,一般投喂饲料和适当施肥的池塘,滤食性鱼类鲢鱼产量为150~300公斤/亩,鳙鱼产量为30~50公斤/亩,肉食性鱼类主要控制池塘的野杂鱼,一般套养3~10尾/亩。

草鱼的养殖技术及杀法(草鱼养殖模式及高效养殖技术)(7)

2.确定放养规格和密度

一般确定放养规格要考虑商品鱼的上市时间和上市规格、鱼类的品种和生长速度,以及放养密度和使用饲料的不同。同一种鱼,相同的规格,在不同的时间销售价格往往有很大差异,养殖利润也就不同。鱼种投放前应计划好上市时间和规格,再根据饲料对不同鱼的生长速度数据和以往的经验来确定放养规格。

草鱼的养殖技术及杀法(草鱼养殖模式及高效养殖技术)(8)

3.举例说明放养模式设计的一般步骤和方法

以主养草鱼单产1000公斤/亩的模式为例,需要池塘配置增氧机动力0.3千瓦/亩,池塘水深1.8米,水源好,进排水方便。下面以“反推法”分步说明养殖模式设计的方法。

(1)确定养殖品种、起捕次数及各种鱼的预期产量

在草鱼为主养的养殖模式中,一般一年起捕2~3次,根据目前市场需求,混养的品种仍考虑以鲢鱼、鳙鱼、鲫鱼、青鱼、鳊鱼为主,套养少量的黄颡鱼和乌鳢。根据以往养殖经验,吃食性鱼类产量在750公斤/亩时,在不施肥的条件下,可产出250公斤/亩的滤食性鱼类,即吃食性鱼和滤食性鱼的比例分别为75% 和25%。滤食性鱼类是指以浮游生物为食的一类变温脊椎动物。吃食性鱼类的预期产量中,草鱼占50%,其他鱼占25%。可依据以下公式确定如下各种鱼的比例:

各种鱼的预期产量= 预期单产× 该种鱼在预期产量中所占比例

草鱼:1000公斤/亩× 50% =500公斤/亩

青鱼:1000公斤/亩× 5% =50公斤/亩

鲫鱼:1000公斤/亩× 10% =100公斤/亩

鳊鱼:1000公斤/亩× 10% =100公斤/亩

鲢鱼:1000公斤/亩× 20% =200公斤/亩

鳙鱼:1000公斤/亩× 5% =50公斤/亩

(2)根据市场需求及价格规律确立各品种的上市时间、起捕规格及数量,确定放养规格。按照“反推法”计算放养密度:放养密度= 产量÷ 出塘规格 ÷ 成活率。根据上述设计即反推到如表4-1所示的结果。

表1-1 放养密度的确定

草鱼的养殖技术及杀法(草鱼养殖模式及高效养殖技术)(9)

三、模式举例

(一)以草鱼为主的混养模式

以下推荐的两种模式建议使用较高档次的混养成鱼料。

1.亩产1000公斤混养模式(表1-2)

池塘要求:水深1.8米以上,面积10~25亩,配备1台以上增氧机,中途起捕2~3次。

表1-2 亩产1000公斤混养模式

草鱼的养殖技术及杀法(草鱼养殖模式及高效养殖技术)(10)

2.亩产1250公斤混养模式(表1-3

池塘条件:水深2米以上,面积10~ 25亩,进、排水方便,配备1台以上增氧机,中途起捕3~4次。

表1-3 亩产1250公斤混养模式

草鱼的养殖技术及杀法(草鱼养殖模式及高效养殖技术)(11)

(二)浙江(包括华中地区)其他混养模式

浙江与华中地区的气候条件、养殖周期比较相似,推荐其他混养模式供参考。

1.主养青鱼模式

(1)一次性起捕大规格青鱼850公斤,混养模式可参见表4-4

要求:水深1.8米以上,排水方便,水质良好,面积10亩以上,配1台增氧机。使用高档的青鱼成鱼料或者鳊鱼成鱼料。

表1-4 一次性起捕大规格青鱼850公斤混养模式

草鱼的养殖技术及杀法(草鱼养殖模式及高效养殖技术)(12)

(2)主养青鱼分次起捕1200公斤,混养模式可参见表4-5

要求:水深2.0米以上,配备增氧机1~2台,中途能够出售部分鲢鱼和鳊鱼,规格1.5~2.5公斤的青鱼年底必须有销售市场,否则规格在0.15~0.25公斤的鱼种就不能放养,可以改放其他规格的青鱼鱼种或者其他品种。饲料必须使用青鱼料或者鳊鱼料等高档饲料。

表1-5 主养青鱼分次起捕1200公斤混养模式

草鱼的养殖技术及杀法(草鱼养殖模式及高效养殖技术)(13)

2.主养鲫鱼模式(表1-6)

要求:水深1.4~2.0米,面积7亩以上,进、排水方便,配备1台以上增氧机。本模式使用鲫鱼成鱼料,分次起捕。

表1-6 主养鲫鱼模式

草鱼的养殖技术及杀法(草鱼养殖模式及高效养殖技术)(14)

备注:本模式一定不要搭配草鱼鱼种,同时鳊鱼鱼种的数量不能过多,否则鲫鱼抢食能力会受到限制,影响鲫鱼的生长。而且最好鳊鱼达到上市规格之后就尽量销售出去,保证后期鲫鱼能够长到足够的规格。

3.主养鳊鱼模式(表1-7)

要求:池塘水深1.6米以上,最好能达到2米,面积10亩以上,每10亩水面配备1台3千瓦的增氧机。分次起捕,高温季节能够卖鱼,本模式使用鳊鱼成鱼料。

表1-7 主养鳊鱼模式

草鱼的养殖技术及杀法(草鱼养殖模式及高效养殖技术)(15)

注:(1)这些年鳊鱼品种退化比较严重,很多养殖户在购进鱼种时已经性成熟,生长非常慢,特别在鳊鱼主养塘中表现明显,结果0.25公斤左右的大规格鱼种到8月底时反而没有同塘放养的0.05公斤左右的鱼种长得大。所以在购买鳊鱼鱼种时一定要购买一冬龄鱼种。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