违背农时的成语(每日成语耕前锄后)

违背农时的成语(每日成语耕前锄后)(1)

01

见卵求鸡

【拼音】gēng qián chú hòu

【解释】意指丈夫在前边耕地,妻子在后面锄土。形容夫妻感情融洽,同出同进地勤劳耕作。

【出处】《农人对陶渊明夫妇之称》:“夫耕于前,妻锄于后。”

释义:丈夫在前边耕地,妻子在后面锄土。

【近义词】相互扶持 共渡难关 相濡以沫

【反义词】分崩离析 各行其是 各自为政 各怀异心 离心离德

【造句】他们是村里闻名的模范夫妻,恩爱有加。看他们夫妻俩耕前锄后的相互扶持,村民们都很十分羡慕。

02

成语故事

魏晋南北朝时期,有一个著名的诗人、辞赋家叫陶渊明,字元亮,又名潜,私谥“靖节”,世称靖节先生,浔阳柴桑(今江西省九江市)人。他是中国第一位田园诗人,被称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有《陶渊明集》、《归去来兮辞》等。陶渊明的许多作品描写田园生活,表达自己的理想和志向。他的诗作感情真挚自然,语言清新质朴,有很高的艺术成就,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他的文学思想是魏晋南北朝文学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他对真的理解,既注重历史与生活的真实,更注重思想情感和襟怀抱负的真实,是较完美的艺术真实。同时,他对自然的理解也表现其文学思想的独特性。他不言教化、不事雕凿,注重情感的自由抒发,注重诗文的自然天成,这是一种非常高的境界。然而,无论是提倡艺术真实,还是推崇文学的自然,都是为了酣畅淋离地表现人生。这是陶渊明文学思想的灵魂。

陶渊明对社会人事的虚伪黑暗有极清醒的认识,因而他的隐逸不是消极的逃避现实,而是具有深刻的批判社会现实的积极意义。当他在漫长的隐居生活中陷入饥寒交迫的困境时,尽管也彷徨过,动摇过,但最终还是没有向现实屈服,宁固穷终生也要坚守清节。

在陶渊明幼年时,由于家境贫寒,他勤奋苦读诗书。成年后,做过江州祭酒、镇军参军、彭泽令等小官。他不图荣华富贵,厌恶官场黑暗,同情人民疾苦。就在他任彭泽令(41岁)的那年,上级“郡”里的“督邮”到他县里来巡视。按例县令对郡官的到来,应当隆重迎接,但是陶潜不愿这样做,他说:“吾不能为5斗米折腰,拳拳事乡里小人邪!”意思是说,我不能为了区区5斗米的俸禄,奴颜谄媚地去向一个庸俗的小人折腰(拳:恳切;事:奉事,为……服务)。即日他辞去官职,归隐山林,并写了有名的《归去来辞》。从此,陶潜便长期过着清淡安闲的隐居生活,再也没步入官场。

陶潜辞官归隐后,每日除了耕作,就是读书与写作。他写了许多描写农村美丽景色和歌颂劳动的诗篇,被称为“田园诗人”。陶潜的妻子翟化也参加劳动,人们称陶潜夫妇为:“夫耕于前,妻锄于后。”“耕前锄后”一成语便出于此。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