葫芦岛盘道沟村(古村新谱平安曲)

四月,早春的花儿绽放,在杏花和梨花的迎接下,记者来到了盘道沟村。

“家家种果树,人人有事干,这里几乎没有矛盾,也可以说这跟我们这个古村落淳朴的民风有关。”站在村口,葫芦岛市连山区塔山乡盘道沟村村委会主任张铁东“唠”起了这里的“平安嗑”。

作为“中国传统村落”,盘道沟村的历史要追溯到明代,距今已有540余年了,村民都是杜姓的后代,当年其先祖移民迁徙于此,并建立村落。为防卫蒙古骑兵的南下骚扰,明正统七年开始修筑明长城,抵御外强。几百年来,村民们在这里繁衍生息,逐渐形成了独特的民风习俗。

在村民的指引下,记者来到了盘道沟村北山屯北面杜文国的家,门前的一座影壁墙虽已破损,但却与房屋、院落建筑相辅相成,组合成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

葫芦岛盘道沟村(古村新谱平安曲)(1)

盘道沟村村委会主任张铁东说:“这囤顶的房屋上有一尺高的土,很保温。”

院门是敞开的,走进屋内,杜文国和妻子贾文琴正坐在炕上聊天,老两口今年都已92岁高龄,有5个儿子和2个女儿,如今都已成家,有一个儿子现在和老两口住在一起。

“现在生活好了,吃喝也不愁了,到了干活的时候,儿子和儿媳妇都来帮着干,没啥愁事儿,这就行呗!”贾文琴说完笑了。

作为老党员,杜文国说:“感谢党,我们才能过上今天的幸福生活。”

从两位老人脸上洋溢的笑容,记者看到了中国传统和谐家庭、平安家庭的模样。

站在村里放眼望去,一片花海映入眼帘。

张铁东手指向远方告诉记者:“你现在眼前能看到的这一片地,都是盘道沟村的村民们种植的果树。”

在盘道沟村,实行的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每一户都分得到地,村民们靠种果树生活。村民家里有种杏的,有种李子的,有种桃的,有种梨的……如今家家户户的户口簿上都写着“农业家庭户口”,而在更换新的户口簿之前,居住在这里的村民还有一个更精准的户别,那就是“果农”。

每当村民小组里整户迁出、整户死亡时,村里就会把土地拿出来重新分给新生儿家庭。就在记者采访的前一天,村里拿出7个人的土地,打算分给13个新生儿。多分地收入就多,可是,为了村里的和气,13个新生儿家庭的代表都婉言拒绝了。

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新生儿家庭代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那些地现在都有原承包者的亲属在种,我们都在一个村里住这么多年了,都有感情,谁也不愿意为了分这点地伤了和气,大家伙也没商量,就是都想一块去了。”

“不打架,多干活;不较真,多理解。”盘道沟村今天这一团和气,靠的是这一份宽容。

今年66岁的刘树珍热情好客,看到有外人进村,马上会主动上前问:“你是哪的呀?”在得知记者身份后,刘大娘告诉记者:“这个季节来我们村看花、登山的游客特别多。刚进屋的是(葫芦岛)市里来的,上洗手间去了;你们看,从山上刚下来的两个人是沈阳来的……”

一句句问询,是热心接待,也是在守护平安。在盘道沟村,像刘大娘一样的“平安守望者”就在家家户户。

这里的村民种的是果树,结的果实名字叫“快乐”和“平安”。

来源:辽宁法制报

记者 孙硕辰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