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宗邳州大鼓书(30年后重拾蔚州大鼓年俗)

正宗邳州大鼓书(30年后重拾蔚州大鼓年俗)(1)

苏锦合演出蔚州大鼓。

正宗邳州大鼓书(30年后重拾蔚州大鼓年俗)(2)

苏锦合教授蔚州大鼓技艺。

记者赵晓刚

不久前,在蔚县举办的首届“红红火火中国年”张家口年俗国际旅游节上,62岁的苏锦合和师妹崇桂梅合作了一曲蔚州大鼓引得了满堂彩。随着时代变迁,一些靠口授心传的传统艺术形式正濒临失传。好在独具地域特色的蔚州大鼓引起了各方重视,去年不仅被列为了市级非遗项目,苏锦合还成为了蔚州大鼓第三代传承人。时隔30年,这位花甲之年的老人再次拿起了“梨花片”,敲着扁鼓,在他熟悉的三弦声中登台献艺。

与蔚州大鼓结缘

在苏锦合等人恢复演出之前,提起蔚州大鼓,当地的很多年轻人都没有听说过。即便四五十岁的人也仅仅是有印象而已。但时间若退回到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蔚州大鼓是晋冀蒙地区闹社火中不可或缺的节目。也就在那时,年幼的苏锦合在家门口听到了蔚州大鼓,自此与这门独具特色的艺术结下了不解之缘。

苏锦合12岁时,恰逢一对师徒来村里表演蔚州大鼓。虽然只是一人说唱,一人弹奏,却让年少的苏锦合感到这唱词中暗藏着千军万马,那琴声下蕴含着古往今来,听得如痴如醉。师徒二人走后,蔚州大鼓仍在他耳边回响,颇感意犹未尽。于是闲暇时,苏锦合便凭着印象有板有眼地学唱几句。同村的一位老人见他有些灵气,就将家里的一本《呼延庆打猎》剧本借给他看。都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苏锦合在这本鼓书上可下了一番功夫。不认得字,他便不厌其烦地去查阅字典;不懂韵律,他就套用此前听过的腔调反复尝试。小学毕业后,苏锦合没有选择到县城继续念书,而是一门心思学习这门深受乡亲们喜爱的民间艺术。

苏锦合从一些懂行的人口中七拼八凑出了蔚州大鼓发展的来龙去脉。原来开创蔚州大鼓表演形式的艺术家,名叫张永怀。张永怀是蔚县西店村人,7岁时便在村里的社火班蹬高跷,学小戏;12岁时开始用二胡演奏民间小曲。之后,张永怀迷上了西河大鼓,说书艺人走到哪里,他便跟到哪里,辗转听书三四个月,还学会了弹三弦。15岁,张永怀随同乡到北京学织地毯的手艺。而距织坊不远的天桥反倒成了他花时间最多的地方。山东快书、京韵大鼓、京剧、晋剧……张永怀在艺人云集的天桥开阔了眼界。经过反复揣摩,无门无派的张永怀学各家鼓书之长,并结合蔚县秧歌、蔚州道情、二人台等地方戏曲,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说书风格,开创了蔚州大鼓一派。张永怀先后培养出很多徒弟,然而因种种原因,唯有崇正计继承了本行。蔚州大鼓在崇正计手中得到了发展,在说白、唱腔、韵味方面更具地域特色。

刻苦学艺迎来首演

学艺就要拜名师。打定主意的苏锦合经多方打听,终于得知了崇正计的住处。在哥哥的带领下,苏锦合前去拜师。当见到崇正计时,苏锦合觉得自己命中注定与蔚州大鼓有缘分,因为眼前的这个人正是那天到村里去讲书,让自己从此痴迷鼓书的那个人。

令苏锦合没想到的是,崇正计对他说,学蔚州大鼓除了要有一副好嗓子外,还要吃很多苦。学艺苦,终于出徒能演出了更苦,走乡串村全靠一双腿,其中滋味不是一般人能体会的,因此继承者寥寥,他也不愿耽误工夫。苏锦合听罢,虽然伤心却不愿就此放弃。在他的坚持下,崇正计感到这个孩子很诚心,心也就软了下来,于是答应先试试看,便收下了他。

踏进了师父家的门槛,苏锦合才发觉想成为一名蔚州大鼓艺人并不容易。集各家之长是蔚州大鼓的一大特色,唱《智取威虎山》时,“穿林海,跨雪原”吸取了京剧的唱腔;在《刘公案》中,刘大人途经山西太原府时,则揉进了晋剧的成分……如此巧妙的编排总能博得观众的一片叫好声,但对于学徒而言,则要熟练掌握各派艺术在唱法、身段以及抖包袱上等各种“活儿”,确实需要下一番苦功。于是无论严寒酷暑,苏锦合总是凌晨5点就起床练功。跟随师父出外表演期间,他总将行囊背在自己的身上。走到书场时,尽管脚已疼得站不稳当,却从不吭一声。梅花香自苦寒来,就这样,勤奋肯学的苏锦合终于迎来了自己第一次登台的机会。

苏锦合16岁那年,崇正计带着他去了山西省广灵县。演出是在当地的文化馆,崇正计在这里的人气颇高,几乎场场爆满。苏锦合原是给师父弹三弦伴奏的,却没想到一场演出过半,崇正计竟让他当场表演一段。一段《丁香割肉》过后,台下响起了热烈的掌声。在观众的要求下,苏锦合又唱了两个拿手的小段。票友们见到这位初出茅庐的少年不一般,便起哄让他唱出长篇大书。长篇大书是最考验艺人功力的,学艺尚浅的苏锦合自然无法驾驭,幸亏师父救场,他才得以脱身。这次经历,让苏锦合收获了舞台经验,也知道了自己若想独当一面,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重振蔚州大鼓

崇正计在两个多月的山西之行结束后,回到家的他气喘得厉害,不得不在家中休养。这期间,苏锦合每日精心照顾师父,也就在那时,师父有时间耐心教他长篇大书。

《呼家将》、《三侠剑》、《刘公案》等都是大书,但要唱得好,光靠词记得牢是远远不够的。“呼延庆打擂”一段,和尚被芦凤英踢中了嘴巴时的痛劲儿,摆擂一方惊骇的表情,周围兵丁呆若木鸡的状态,以及台下观众拍手称快的样子……这番热闹景象如何靠艺人的唱表现出来;《三侠剑》中,本可一句带过的“徐良过河”,又如何将不会游泳的他涉水前紧张的心情,投石探水的样子,下水渡河的状态恰如其分地添进唱段中,做到可长可短,收放自如……将近一年的时间里,崇正计将蔚州大鼓的精髓以及他多年来说书的经验倾囊相授,而苏锦合在师父的指点下反复练习,技艺也日趋成熟。

苏锦合终于迎来了属于他自己的舞台。原本一场蔚州大鼓演出是两个半小时,但总会因为观众热情的挽留,苏锦合要再次登台加演。虽然辛苦,但在观众的欢笑声中,苏锦合感到了自己的价值。

随着物质生活的丰富,苏锦合和蔚州大鼓一起渐渐地淡出了人们的视线。一晃30多年过去了,就在蔚州大鼓面临失传的时候,得到了一些热心人的关注。“南安寺宝塔十三层,风吹塔铃响千年,护城河水绕城转,河水轻舟滨河湾……”当再次唱起了他心爱的蔚州大鼓,苏锦合觉得像做梦一样。如今,值得安慰的是,一些专注“非遗”的大学生加入了进来,虽然他们的功底还很稚嫩,但苏锦合却看到这门曾奄奄一息的地方艺术扎下根来的希望。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