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木建筑佛光寺(是中日历史建筑学术之争)
木质建材是一种永恒的建筑材料,既现代又古老,在建筑风格这一特性上,木质结构建筑可以跟城市的特点特色相呼应,比较能彰显社会人文的特点。因为它是天然材质,所以建筑使用起来比较有其特有的一种亲和力,消除了建筑本身由于外屋产生的冰冷感,而且木结构建筑它具有很高的灵活性,可以充分的发挥展示其人性化和个性化的特色。
而中国作为最早开始使用木质结构的国家之一,我们从根本出发,实践出真知采用柱,梁相结合的各式木质构架。扬木质材料的受弯和受压之长处,避木质材料受剪和受拉之短处,并且有很好的抗震功能,在很早的唐代,中国木结构建筑方式就已经自成一套非常严整的建造方法了,而我们今天要探索的五台山佛光寺大殿便是中国历史上现存的唐朝木质结构建筑中规模最大的,它带我们一起了解唐朝的文化底蕴,一起了解唐代木结构建筑。
一、佛光寺大殿:享誉隋唐两朝的名刹古寺
在五台山三千怀抱,气势巍峨的山村边,屹立着一座具有千年历史的神秘建筑,它虽然没有绕梁的梵音和袅袅的香火,也没有门庭若市的香客来祭拜,却能够千年不倒,它是长久不老的传奇古刹。
五台山佛光寺是建筑于北魏孝文帝时期,早在隋唐时代,它就已经是五台山名刹古寺了,这个佛光寺的大名经常在各部史书资料中有所提及。而且,他也经历了很多次被毁和修葺,在晚唐时代,我们的佛光寺东大殿再次被重建,巨大的佛坛对面开间,正中间塑立三座主佛以及胁侍菩萨,在巨坛之上,还有散置着的菩萨,力神等等二十余尊,这些都是唐代时期的塑像,东大殿的木结构建筑,以及殿内的壁画更是唐代的标志建筑。
在晚唐时期,佛光寺经过了一番重新修葺之后,也因为当时统治者不允许佛教发展,伴随着佛教衰败,佛光寺也逐渐沉沦,除了宋朝时期的文殊殿一些小的修筑之外,渐渐被外界所遗忘,珠玉蒙尘。
直到后来,在我们的建筑学家梁思成跟林徽因坚持不懈的寻找之下,它才重现于世,并且推翻了日本人认为中国古代的建筑——唐时期的木结构建筑已经不存在了,要观赏唐代木结构建筑需要去日本东京和奈良的嚣张言论。
在东大殿的南边一侧有一座跟敦煌壁画里边描画的砖塔是一模一样的砖塔深深地证明了佛光寺的建筑历史在唐代或者建筑在更早时期的定论,梁思成发现它时,赞它是“中国第一国宝”。佛光寺东大殿里边建设设计的唐代专属题记,有唐代史实文化的专属壁画,有唐代特色风格的雕塑,唐代特色风格的建筑,这些被大家称为“四绝”,具有非常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
佛光寺东大殿形象的展现了艺术和结构的高度统一,是作为中国古建筑现存的技术水平最高的,体量规模最大的,唐朝木结构建筑的典范,虽然是简单的平面构造,却又具有丰富的室内空间。
各种形式,大小不一的上千个木结构构件通过我们特有的榫卯结构紧密的咬合在一起,构件虽然有很多,但却没有一个没用的或者多余的,外观建造造型还非常的优美,沉稳,雄健,大殿里是由屋顶、梁架、斗拱层、“回”字形柱网平面来共同构造的“金厢斗底槽”,具有唐朝时期殿堂建筑的典型建筑风格。
在唐宋时期的古建筑中,这种使用斗拱层的抬梁式殿堂建筑里,檐柱和金柱的建造一定要是等高的,也称内外柱等高,佛光寺大殿就是唐代典型的斗拱层抬梁式建筑,它的内外是通过梁枋和斗拱相组合,再架起它的平闇,最终以此来撑起整个大屋顶。
这种建造方式在唐代主要是使用在皇宫建筑和寺庙建筑这种最高等级的建筑中。其他的现存的唐代以后的殿堂楼阁大部分是简化的建筑风格,它们的特点是檐柱比金柱矮上一两足材,在金柱头上的辅作被简化变小,并且取消了平棋枋和消明栿,仅用草栿,在有天花的情况下,底层的草栿会兼做平棋枋。佛光寺东大殿的大梁和栱层结构,作为殿堂昂结构最前端支点的是下面一条大梁,而上面的那一条大梁则压住昂尾,两条大梁跟中间斜着的昂一起组成殿堂上方结实而又沉稳的杠杆结构。
(一)“梁架”之美
东大殿的梁架还采用了托脚叉手,托脚也就是檩和下一层梁头之间斜着放置的木件,它的主要功能是扶持檩,清朝时期的建筑就没有这个构件;而叉手是指脊檩和平梁梁头之间斜着放置的木件,主要功能是扶持脊檩的斜撑,在明清时期这个构件也被拆除了,改用脊瓜柱。东大殿的平梁上边最上边的一端使用了三角形的人字骨架,这种房梁骨架结构的使用,可以说在现存的全国范围内的木结构古建筑位列第一。
在平梁之上使用大叉手而不是侏儒柱,两个叉手之间相交的顶点跟令拱相互交错,而替木跟脊搏是受令拱承托,这些都是唐代时期的建筑特色。这些传统的屋梁构架上部的建造手法都是从汉代延伸相传的,在南禅寺大殿和山东地界汉代朱鮪祠的石刻上也有见过这样的建造手法,只是这种结构在五代之后就绝迹了。
(二)“升起”之美
佛光寺东大殿的屋面坡度比较平缓,檐口和正脊都有所提升的角度,建造升起曲线,在唐宋古建筑里边,“升起”这种建筑方式比较常见,也就是从房屋中心开始,两侧的檐柱都会比中间的次第稍稍高出些微的建造方法。
屋檐的升起便是:中间的柱子高度不变,次间、梢间、尽间比中间的柱子头依次抬高两寸,让房屋的檐口逐渐形成一条缓和而又升高的曲线。
而翼角则是中国古代建筑的屋檐转角的地方,因为它向上翘起,就像是一只舒展羽翼蓄势待发准备翱翔于天际的鸟儿,而被称为翼角,从唐代开始就出现了翼角翘起的屋檐,屋角的地方角梁断面的高度大致是椽高的三倍,角梁跟椽的下端都是搭造在檐檩之上的,通过铺望板的方式,来让角椽的上皮渐渐变高,高度达到了跟角梁上皮一样,殿堂在设计上专门各在屋角的地方正侧面的檩上垫上一根三角形的小木条,这种木条在宋代被叫做“生头木”,而它在清代被称为“枕头木”。
这样垫造屋檐到转角的地方就可以出现平缓的升起上翘。因为“升起”的建造手法,从屋檐到转角的地方有些微的弧度并且转折自然,从殿堂美观的角度上分析,唐朝时期的转折过度并且自然,明清时期过度显得稍有生硬突兀。并且东大殿的殿檐探出足足有三点九六米,这是宋朝开始的木结构建筑里所没有的。
(三)“斗拱”之美
佛光寺东大殿的斗拱肥硕,经实际测量,它的斗拱断面尺寸达到210*300厘米,这种建筑风格有晚清时期斗拱断面的十倍之大,著名建筑学家梁思成也曾评价东大殿:殿檐出探深远,斗拱雄伟宽大,是典型的唐代古建筑。
而且东大殿的内外柱上总共采用了七种斗拱构件:外檐柱头的斗拱铺作,外檐补间的斗拱铺作,转角的斗拱铺作,内槽柱头的斗拱铺作,内槽山面中柱柱头的斗拱铺作,内槽补间的斗拱铺作,内槽转角的斗拱铺作。
其斗拱制作灵活巧妙,柱头铺作和补间铺作都有双抄双下昂,内槽转角改成偷心造不设置单独的横栱,也就是在内槽柱子内侧插拱作为七铺作偷心造,这也是因为佛光寺实际用途,佛像的圆光罩比较占地方没办法放下横拱的原因稍作调整改动,全部采用偷心造的手法。七铺作斗拱的纵横霸气,震慑四方,在中国古代建筑中,它是现存的一个斗拱挑出层次最为显赫突出的一个实例。
灼灼生辉的佛光寺历经千年屹立不倒,它的唐代木结构建筑特色让我们颤栗,它的唐代四绝带我们回到唐代的建筑文化中,它的多姿多彩,巧妙灵活的构造和建造手法不同于宋元明清,更是为我们增添了了解唐代殿堂建筑的历史价值和文化价值,但是它又超脱了建筑本身的由于历史时代而产生的历史和文物价值,它被梁思成先生发现在卢沟桥事变之前,它的发现把这一重大发现投掷在了一个更为庞大、宏阔的历史背景下面。
这座雄伟而又恢宏的唐代殿堂建筑从此便成了在中国近现代史上一个充满了暗喻嘲讽的符号,中国和日本历史建筑学术之间较量,曾经因为它而发生戏剧性的大转变,它本身参杂了更多的民族色彩的情感和政治征服角力在其中,在梁思成的建筑日记当中虽然记录了无数的非常具有特色的中国建筑跟佛光寺是一样的,但是,它又是不同于其他建筑的,佛光,不仅仅是佛光;建筑,不仅仅是建筑。
参考文献:
《记五台山佛光寺建筑》
《山西佛光寺东大殿详解》
百度百科
图片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