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管理成本及思路(质量管理品控你为什么那么累)

和一些做品控的朋友在一起聊天,每每谈及工作,很多人的感慨就是一个字——累。

当然,这个累并非劳动强度大体力难支撑,而是心力憔悴,令难行禁难止。

究其原因归纳起来主要有四个方面:

  1. 老板授权不足;
  2. 管理标准模糊;
  3. 生产部门不支持(销售部是个两面派,平时希望你严加管教,确保质量百分百,市场短缺的时候恨不得都生产不把关);
  4. 检查对象不理解。

品控在一些企业成为(或者自认为)“人民公敌”,能不累吗?如何才能不那么累?

质量管理成本及思路(质量管理品控你为什么那么累)(1)

二、品控技巧

老板们对产品质量的重视程度,品控在其心目中的地位,雇员不可能左右。市场的选择会时刻影响他们,作为属下我们可以在适当的时候提醒他们,但最终的结果不一定能完全如我们的意。各自所处的位置不同,观察的角度不同,思考问题的方法不同,最终的结果自然不会完全相同。那么什么是我们能掌控的呢?自己的工作方法。为了更好地工作,从管理层争取一定的权利(如前面所说的奖励话语权)是一个方法,其它还有很多。一个好的品控,除了有一定的理论基础,对工艺熟知对设备了解,工作方法也十分重要。

一张罚单既可能教育一群人也可能激怒一片人。品控的工作是为产品质量保驾护航而不是开罚单的,更不是跟生产过不去的。下面,我就旁观的一个真实案例谈谈自己对品控工作方法的认识。(因为只是一个临时工,我还有自己的工作要做。加之入行才几天,对产品缺乏了解,所以对事件的描述可能有偏颇之处。希望理解)

案例

局部工艺:甲班手工操作把A 与A的混合物分离(需要说明3点:1、从市场销售价A 的价格高于A。2、A 与A的颜色和质感差异很大。3、混合物中A 的比例远低于A),放入周转箱内,其中A交由乙班称重、包装、成品入库。品控发现问题:品控(貌似个领导,带了个同样着品控服装的跟班)在乙班待包装的周转箱内发现,A中混有超标准比例的A 。处理过程:品控发现问题后要求乙班停止包装,要甲班承担运输的人员做出情况说明(解读1)。由于生产全过程可追溯,运输人员表示品控认为哪一箱不合格可退货返工。经检查整车共10项全部不符合要求。品控随半成品赴甲班,逐箱返给操作工,全班情绪激昂,品控舌战群儒,(解读2)未果,退出。我看局势已经失去控制,就私下问品控:是否因为A 与A价格差异而做出比较严格的要求。品控说不是,主要原因是订购A的客户有特别要求。

我告诉品控:

  • 1、全面不符合要求是生产管理问题,责任在班长,应当找他。
  • 2、客户的特别要求需要让每个人清楚。此时,乙班停工待料。没多久,甲班再次运出一车半成品,同样存在问题,通过一番解释,品控同意放行。乙班开工,一片欢呼。

责任分析:就现场情况看,我个人认为操作工为了得到更高工作量,没有按工艺规程操作,负主要责任。生产组织者没有配备合适的工具负次要责任。(事后和工人们聊天,我提出分离是用刀进行,如果每个操作工再配一把不锈钢钳子能提高效率,对产品卫生指标和人身安全都有好处。大家哈哈一笑,没人当真。)

除了上述责任外,需要注意的是,在本案中有一个特殊点,那就是大范围的不符合工艺要求。要知道,工人来干活是想获得劳动报酬的,不是来给你罚款好玩的。百分之百不合格那是生产管理的问题,要么工艺要求宣讲不到位,要么是思想上重视程度不足。案例描述完了,结合本案例我谈谈品控工作方法的个人理解,欢迎大家参与谈论。

  • 分析之前特别说明:拿出本案例和行业内朋友们一起讨论,旨在交流经验总结教训,共同提高。1、我不知道当时在现场处理的两位品控朋友会不会看见这个帖子。如果看见并认为不妥,短信通知我,我会马上删除。2、在现场交谈中,你们表现的真诚与友善令我十分感动。3、我在现场私下提出了一些建议,但未作解释,完全是基于维护品控威严的考虑,相信你们能理解。至于那些建议没被采纳我也完全理解。

关注@胡金华讲管理,后续更多精彩!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