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信排在第几位(却只给亭长百钱)
韩信是秦末汉初的传奇人物,但他在正式出道前,却混得非常失败:不是钻别人裤裆,就是跟着老太太混饭吃。
韩信为什么会如此失败呢?原因也很简单:他整天不干正经事,总想着如何指挥千军万马攻城略地。
对于韩信这种人,现代有一个非常形象的说法,那就是“吃地沟油的命,操中南海的心”。
这样一个整天活在幻想世界中的韩信,大家自然看不起他,因为他不合群,而且没有本事。
初,淮阴人韩信,家贫,无行,不得推择为吏,又不能治生商贾,常从人寄食饮,人多厌之。
可问题是:这样一个被众人嫌弃的韩信,居然整天一副骄傲的模样,整天在腰间挎着一把剑,堂而皇之地招摇过市。
这就好像是一种无声的语言,鄙夷着周围的人:哥这种境界,岂是你们凡夫俗子所能明白的?
一个众人眼中的“失败者”,却始终这样牛气冲天,当然会引起别人的不满,所以有人决定要教训他,这才有了“胯下之辱”。
淮阴屠中少年有侮信者曰:“若虽长大,好带刀剑,中情怯耳。”因众辱之曰:“信能死,刺我;不能死,出我下!”于是信孰视之,俯出下,蒲伏。一市人皆笑信,以为怯。
都被逼着钻裤裆了,你说韩信混得有多惨?如果把他放到民国年间,难免有人会说韩信就是“孔乙己第二”。
可任何时代都不缺乏投机商,韩信整天挎着一把剑,表现得牛气冲天,难免有人会认为:这是不是奇货可居啊?
这种说法其实非常有道理,韩信有理想有抱负,同时又眼高于顶,给这种人一点机会,谁敢说他不会一飞冲天呢?
而此时的韩信正处于落魄阶段,连吃饭都成问题,现在出手帮助他,也不会花费太多钱。
在这种背景下,一位亭长挺身而出,和韩信交好,愿意帮助他渡过难关,于是韩信接连好几个月都跟着这位亭长混饭吃。
常数从其下乡南昌亭长寄食,数月。
面对这样一位有心帮助自己的亭长,韩信是什么反应呢?史书没有记载。但我们可以根据后来,韩信对漂母的态度来推断一番。
漂母管了韩信十几天的饭,韩信对漂母说:“等我将来发达了,一定会好好报答你的!”
可漂母的反应却是生气:“我给你饭吃是可怜你,你这么一个大小伙子,连自己都养不活,还说什么报答?”
有漂母见信饥,饭信。信喜,谓漂母曰:“吾必有以重报母。”母怒曰:“大丈夫不能自食;吾哀王孙而进食,岂望报乎!”
由此可见,当亭长挺身而出愿意帮助韩信的时候,韩信应该也说了类似的话:“等我将来发达了,一定会好好报答你的!”
亭长是怎么回复韩信的?有一点可以肯定,亭长说的一定与漂母不同。
如果亭长也像漂母那样对待韩信:我只是看你可怜,就凭你这副德性,说什么报答不报答的?这话虽然会伤害韩信的自尊,但也可以认为是亭长在激发韩信的潜力。
可问题就在于:这个亭长并不是单纯的好心,他和韩信之间的关系也没这么简单。
出于这种原因,我认为亭长的回复应该是这样的:我也阅人无数,但像你这样前途不可限量的人,我还真是头一次见到。你不要跟那帮没眼力的人一般见识,等你一飞冲天之后,他们会仰望你的!韩信你千万别灰心,还有我这样一个好朋友在帮你!
如果事情按照这个节奏继续发展下去,亭长与韩信之间的故事,恐怕不会比历史上“管鲍分金”的故事逊色多少。
可问题是:并不是每个人都能拥有鲍叔牙和吕不韦那样的眼光。
韩信是个人见人厌的家伙,否则也不会被人强迫钻裤裆了。亭长也不是多大的官,不曾拥有一语静音的能力。
可想而知,亭长厚待韩信的做法,必然会遭受当地人的耻笑:韩信那种垃圾,居然被亭长当成宝贝,真是笑死我了!
最初,亭长或许还能坚持,相信自己没有看走眼。可随着时间的发展,亭长的老婆开始动摇了,亭长也跟着动摇了。
原因很简单:经过几个月的相处,亭长夫妻俩并未发现韩信身上的过人之处。
这并不奇怪:韩信的长处全在上层建筑,亭长夫妻是什么级别?他们哪能发现韩信的过人之处呢?
正是因为这个原因,亭长夫妻俩决定割肉止损:他们提前把饭做好吃了,不给韩信留。韩信一看这架势就明白了,人家嫌弃他。
于是乎,韩信与亭长断交,开始跟着漂母混饭吃……
当韩信被刘邦封为楚王,衣锦还乡之后,先是赠与漂母千金,感谢她赠饭之恩;又给了亭长百钱,并说出了一句很有名的话:“公,小人也,为德不卒。”
有人说:“虽然韩信讽刺亭长’为德不卒‘,但至少还愿意给钱,说明韩信也没想着报复他。”
这话大错特错,韩信给亭长百钱,就是最狠的报复。
韩信在亭长家混了几个月的饭,就算实报实销,百钱也是不够的,韩信为什么要给亭长这些钱呢?
因为从某种意义上说,韩信不会恨让他钻裤裆的混蛋,也不会恨当面数落他的漂母,更不会恨那些平时看不起他的人。
因为这些人一贯瞧不起他,所以韩信对他没有希望,自然也不会有失望。
亭长则不然,他与韩信交往,又是管饭又是鼓励,似乎让韩信以为,自己找到了知己。
可亭长接下来的做法,就等于是告诉韩信:别人都说你是垃圾,我一开始还不信。但通过几个月的接触,我上看下看左看右看,终于发现你真就是垃圾!
亭长把韩信高高捧起,又狠狠摔在地上!
我们完全可以想象,当韩信离开亭长家时,肯定是又气又恨又伤心。他自己为找到了知己,没想到这位所谓的知己,居然也是一个想投机的小人。
韩信给亭长百钱,就是效仿亭长当初的所作所为:别人都说你亭长势利,我一开始还不信,以为你是千金难换的好朋友。但通过几个月的接触,我上看下看左看右看,终于发现你真就是势利,哪能值千金呢?顶多值百钱!
大家也别觉得韩信刻薄,无论在什么时代,我们都不会过于憎恨那些一味瞧不起自己的人,因为他们虽然可恨,但至少人家没有刻意伤人。最令人愤恨的,就是亭长这类人。
相似的事情,在刘邦身上也发生过。
在刘邦起兵之前,也喜欢到处混饭吃。有一次刘邦带着朋友去他大哥刘伯家里吃饭,刘伯的妻子就拿着勺子不停地刮锅底,假装锅里没饭。等刘邦把朋友送走之后,再次回到厨房,却发现锅里还有饭,因此特别怨恨自己的大嫂(刘伯妻子)。
当刘邦夺取天下之后,他爹刘太公问刘邦:“你给那么多人封侯,为什么不封刘信呢?”刘信就是刘伯的儿子。
刘邦对刘太公说:“我并没有忘,但他妈实在是太不像话。”刘太公反复催促他册封刘信,刘邦被缠得烦了,最终勉强答应,封刘信为“羹颉侯”。
初,高祖微时,常避事,时时与宾客过其丘嫂食。嫂厌叔与客来,阳为羹尽,轑釜,客以故去。已而视釜中有羹,繇是怨嫂。及立齐、代王,而伯子独不得侯。太上皇以为言,高祖曰:“某非敢忘封之也,为其母不长者。”七年十月,封其子信为羹颉侯。
“羹颉”两字的意思就是用勺子刮锅底,用这种词作为封号,可见刘邦有多恨自己的大嫂。
我在前文所说,韩信之所以薄待亭长,主要是因为他先把韩信捧高,又把韩信摔在地下,引发了韩信的怨恨。
现在还有一种说法比较流行,认为韩信在亭长家吃饭,就是亭长的门客。亭长驱逐韩信,就是主公驱逐门客,这对于门客而言是奇耻大辱,所以韩信才视亭长如仇敌。
在我看来,这种可能性并不大。
韩信最初在项羽手下做事,项羽认为韩信挺不错,所以让他给自己当参谋。
对于韩信这种没资历没关系的人,出道就给个参谋的职位,应该说项羽还是挺大方的,绝不像后世所说的慢待韩信。
可在韩信看来,自己非常了不起,一个区区参谋之职怎么能够满足自己呢?于是他逃到了刘邦身边。
来到刘邦身边,经历一些事情之后,萧何发现了韩信的才华,也给了他一些官职,应该说对韩信也不错。
可韩信依然不满意,他认为自己非常了不起,这些人居然只把自己当普通人才对待,实在是太不像话了,于是他继续逃跑。
好在萧何连夜追赶,才算把韩信追回来,这就是著名的“月下追韩信”典故。
大家看看韩信的所作所为,说他一句“心比天高”并不过分。这样的人,怎么可能因为亭长管他几顿饭,就把亭长当做自己的主公呢?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