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能占什么优势(你懂比较优势吗)

该篇介绍经济学中最坚如磐石、也最反直觉的基本规律--比较优势原理!

即使一个人各方面都技不如人,在分工合作下也一定有充分的生存空间


比较优势原理

比较优势原理,是在经济学里面两三个最坚如磐石的基本原理之一

1.比较优势原理的含义

在一个社会里,从个人到国家,把有限的资源只用来生产他们的机会成本比较低的那些产品--也就是他们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然后进行交换,这样整个社会产品的总价值能够达到最大,每一个个体都能够得到改善,而不论他们的绝对生产能力是高是低

原理有几个要点:

A.从个人到国家都适用

B.个体的时间和资源是有限的,禀赋也是有限的

C.比较优势不是自己的优势跟别人的优势相比,而是自己跟自己比

D.每个个体集中生产他们具有比较优势的那种产品,社会总产量最大,每个个体处境都能够得到改善

2.比较优势永远是自己跟自己比

比较优势原理最早是李嘉图在<关于政治经济和税收的原理>里面提出来的

假设英国人用100小时做一件衣服,120小时酿造一瓶酒。所以英国人如果有220小时就分别能够生产一件衣服和酿一瓶酒

葡萄牙人用90小时做一件衣服,80小时酿一瓶酒,所以葡萄牙人有170小时,也分别能够生产一件衣服和酿一瓶酒

显然这两件工作上葡萄牙人都具有绝对优势

在分工和交易前,英国人和葡萄牙人能够生产社会总财富两件衣服、两瓶酒

你能占什么优势(你懂比较优势吗)(1)

从图表可知,英国人每酿造一瓶酒就得放弃1.2件衣服,葡萄牙人是0.89件衣服;葡萄牙人每酿一瓶酒所放弃的衣服数量要比英国人低,所以葡萄牙人酿酒具有比较优势

你能占什么优势(你懂比较优势吗)(2)

英国人和葡萄人分工,葡萄牙人只酿酒,英格兰人只生产衣服;英国人用220小时生产2.2件衣服,葡萄牙人用170小时酿2.125瓶酒,总的社会财富增加了!

你能占什么优势(你懂比较优势吗)(3)

社会的饼做大了!分工和交换,双方处境都改善了!

这就是比较优势原理,我们不跟别人比,只是自己跟自己比!看自己有什么样的生产优势,就集中生产哪种商品

3.分工与合作给人们带来更大财富

中国人制造袜子的成本要比制造飞机的成本低

亚当斯密说:即使两个人完全一样,选择不同的职业,全力以赴专注地干下去,然后交换,也会比两样工作都会更好

原因有三:

A.分工可以减少工作之间往返的成本

B.分工促进”熟能生巧“

C.分工使机器替代成为可能

4.小结

李嘉图的比较优势原理和亚当斯密的分工合作原理

5.思考

出口和进口失衡值得担心吗?

不值得担心,因为分工和合作能让整个社会的总体财富增值


顺差和逆差,哪个好点?

比较优势原理的含义是从个体到国家,专注生产自己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总的社会财富会增加,通过交换,各自的处境都能够得到改善

1.贸易顺差或逆差都不重要

贸易逆差就是一个国家从另外一个国家进口的产品比出口到这个国家的产品要多,货币净流出(花钱)的那个国家就会出现贸易逆差

同理,货币净流入(赚钱)的那个国家就出现贸易顺差

我和咖啡馆存在逆差、和超市存在逆差、和农民存在逆差

我和工作单位存在顺差

你能占什么优势(你懂比较优势吗)(4)

在社会中和谁保持逆差、和谁保持顺差这种贸易失衡的关系要紧吗?不要紧!总体而言我的收支在长期而言是平衡的

国家之间也是如此;美国永远买中国的纺织品、美国卖电脑给意大利、意大利出口皮具到中国

你能占什么优势(你懂比较优势吗)(5)

把镜头拉远一点,把三者放在同一幅画里面看,他们收支是相抵的,单边的顺差或者逆差不重要

通过这种国际间的分工和合作,每一个国家都能够从中受益

2.为什么总有人反对自由贸易

任何国家都不是铁板一块,不存在抽象的国家利益。所有的国家利益,最终都会落实到一个行业、一个地区、一个集体,最后是每一个个人

任何一宗国际贸易至少涉及到三个方面:一是本国消费者、二是本国生产者、三是国外生产者

任何一宗成功的国际贸易,本国落后的生产者利益受损之后都会说分工和合作的坏话

3.每个国家都能保持收支平衡

人们既会抱怨贸易逆差,说钱都被老外赚走了;也会抱怨贸易逆差,抱怨资源/产品都给老外用了

任何人或国家不可能长期保持贸易顺差,只赚钱不花钱;也不可能长期保持贸易逆差,只花钱不赚钱

从长期而言,从整个世界的格局而言,每一个国家,都是能够保持收支平衡的

4.小结

任何两个国家出现顺差或者逆差都是非常正常的事情

我们生活在一个高度分工、高度合作、大量交易的社会里面

5.思考

自由贸易要对等吗?

说法不对,因为整个世界的贸易是一个多对多的状态,点对点只是其中的一个方面,不是全部

但是现实世界是复杂和各种利益的集合体,不是简单的定律一加一等于二;

而且群体是有差异性的,比较优势说的原理太过简单和理想化


贸易对等和贸易报复

利用比较优势原理,单边的贸易逆差和顺差没关系

任何国家都不可能是铁板一块,任何一宗国际贸易,至少涉及三方:国内的消费者、国内的生产者以及国外的生产者

国内消费者购买国外的产品,相应的国内的生产者就会受损,他们就会对国际自由贸易有抱怨,会阻扰

1.贸易报复将伤害国内消费者

美国对中国纺织品实行贸易配额制度、中国限制美国的电子产品进口

两次损失,并等于没有损失。两错加起来,并不等于一个正确

在特定场合虚张声势说报复,不是真的要报复,因为真的报复会造成二次伤害

打开国门,欢迎自由贸易,解除国际壁垒永远都是对的

驳:在产业发展前期,限制进口可以培养国内的生产能力,能具备实力之后再逐步放开,再到自由贸易,婴儿不是一下子成长成巨人的!

2.解除贸易壁垒不是让步

中国为了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所作出的那些解除贸易壁垒的承诺,其实不是让步

3.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最大好处

自己开放是可以的。但是加入世贸组织一个重要好处,是倒过来根据国际协议逼迫国内的保守势力进行改革!

每一个行业的既得利益者都是阻扰改革

4.小结

自由贸易不需要以贸易对等为前提条件

我们加入世贸的目的是签订一揽子的国际协议来促进国内的各个行业的改革开放

5.思考

等国力强大之后才打开国门?

我觉得是有道理的,开放是一个逐步开放的过程!要循序递进!给国内企业增长空间!也要进入国外企业进行竞争促进国内企业改革

行业发展是大者恒大!如果一开始就把国内企业打垮,可能永远跟不上国外的企业节奏!行业如芯片、大飞机、卡脖子的科技等


贸易保护理由辨析

一个逻辑井然的结论,在现实生活中会受到各种各样的挑战

反对分工合作和自由贸易的观点,肯定是有问题的。问题在哪里就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1.国家安全

很多国家购买他国的先进武器和通讯设备,平民的电脑产品或口粮就不能依靠外国的供应了?

中国必须保有相应的农地面积吗?

虽然价格理论起作用,国境线长,但是保持一定的耕地面积可以抑制价格的涨幅过大,而且有时候政治因素要比价格的作用更大!不能纯理论化!空谈误国!

2.扶持幼年企业

很多国家的幼年企业到最后变成年迈的幼年工业

我觉得开放要一步一步开放,不能一下子就完全打开国门!

谁对成败更敏感,谁会有更大的积极性去追求真相,谁会更迅速地认错

3.把钱留在本地

这个观点是说把钱留给自己人赚,别让外人给赚

这个说法不对,竞争才能让企业有动力去改进

4.长期不练会生疏

小时候用算盘、计算器,把心算忘记了,现在更用不上

有些工作内容做个半年就可以熟能生巧了

5.工作流失

工作其实是一种机会,由于世界的资源是稀缺的,所以工作总是充分的,到处都有工作。问题是我们不会为了工作而工作,我们只选择那些有价值的工作来做

我们要寻找的是收益大于成本的工作

在新的国际分工和合作的格局下,找到自己的位置,不断学习和提高竞争力才是正确的方向

6.贫富分化

自由贸易让先进国家资本和落后国家的廉价生产力结合,对生产力的提升有莫大的帮助

原来发达国家的劳动力应该不断学习、改进、自我迭代,而不是故步自封,企图通过阻止竞争来保护自己的地位

7.小结

上面讲的各种反对国际贸易的理由:国家安全、扶持幼年工业、把钱留在本地、防止工作流失、减少贫富分化

通过专业分工、然后进行贸易,总是能给人们带来更大利益

8.思考

中国人以低工资和外国竞争,会永远给世界打工吗?

不同意,都是边工作边学习的过程,会追逐利益的最大化!在这个过程中产业的竞争力会越来越强,摆脱靠低工资竞争的情况


为世界打工,让中国繁荣

我们讲了比较优势原理

1.粮食进口量逐年上升,不等于中国有粮食安全问题

我们国家粮食生产连年增产,进口量逐年上升

口粮消费占比30%、饲料用料40%、工业用粮20%、其他种子等10%

我们在讨论问题的时候,不能仅仅看数据,要看数据背后的情况,要看得更具体一点!

2.中国为什么也需要产业升级

每当讨论个人到国家,它的比较优势是什么的时候,要动态地、加入时间地、加入想象力地讨论

政府的远见和决策,能够克服许多在具体实施当中的障碍

问题是政府和市场,怎么才能更好地结合

3.任何国家不可能永远处于贸易失衡状态

个人不可能永远工作而不消费,也不可能永远消费而不工作

4.贸易自由不需要对等

贸易不需要对等,那些主动采取贸易自由化政策的国家或者地区,它们就必定会率先收益

有说英国工业革命之后实行单边贸易成为世界霸主的事情。问题是为什么工业革命之后才实施?还有没有其他的因素?

5.加入世贸让中国变得更加强大

根据比较优势原理,中国肯定会在开放中变得更加强大。但是要分阶段地来,而不是一下子就全部自由贸易

企业倒闭,资源就要重新挪到新的地方去。除了人的资源,还有其它资源?

6.打工是发展的开始,生活只会越来越好

我们必须以发展的眼光来看问题。今天不像昨天,明天又怎么会像今天呢?

7.辩论

韩剧都是用韩国的品牌,对吗?

不应该限制自由贸易,但是韩剧作为文化和品牌输出是可以的!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