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肥是刘邦和谁生的儿子(刘邦的长子刘肥)
西汉皇宫的一场宴会上,汉惠帝刘盈端起一杯酒正要去喝,母亲吕后一挥衣袖,将他手中酒杯打落在地,只听咣当一声,酒杯被摔了个粉碎。
见此情景,坐在一旁的刘肥惊出一身冷汗,小心脏狂跳不止,两腿直哆嗦,幸亏那时候还没有凳子,不然的话早就从凳子上滑落在地了。
原来,这次宴会是汉惠帝给刘肥的接风宴会,刘盈被打落在地的那杯酒,是一杯毒酒。
作为汉高祖刘邦的长子,刘肥活得非常憋屈。
一般来说,皇长子都是储君,是皇位当仁不让的继承者。然而,刘肥不幸错投了胎,母亲是个寡妇,是花心萝卜刘邦的玩物。
敲寡妇门是最缺德的,但是刘邦却乐此不疲,用花言巧语将曹寡妇拉下了水。曹寡妇被刘邦哄得团团转,心甘情愿把自己献身了出去,打算和老刘度过人生美好年华。谁知道刘邦压根就没有打算娶人家,把曹寡妇的肚子搞大了,生下儿子了,就始乱终弃,跟人家断绝了来往。
刘邦虽然赶走了曹寡妇,但是留下了她生的儿子,那毕竟是自己的骨血。
这个来历不正的儿子,就是刘肥。作为刘邦一夜风流的产物,刘肥是个没娘的孩子,尝尽了人生的酸甜苦辣。
不过平心而论,吕后这个后娘对他还是不错的,无论如何将刘肥拉扯大。
而这对没有血缘关系的母子之间,还是有感情的。
这时候的吕后心底是善良的,没有那么毒辣,要不然的话,刘肥根本不会长大成人。
在封建社会,后妈害死非亲生儿子的事还少吗?如果不是贤妻,作为富家小姐的吕雉嫁给刘邦的时候,肯定要提出先决条件:刘肥我不管养。
毕竟刘邦当时地位低下,还没有讨价还价的资格。但事实上吕雉没有那样做,而是接纳了刘肥。如果吕雉嫌弃刘肥,即使不害他,歧视、虐待他,恐怕也没有刘肥的未来。
只是随着刘邦的称帝,吕雉成为皇后,权力欲让她丧失了人性,变得残酷无情,凶狠毒辣。因此,刘邦驾崩,吕雉掌权之后,对刘邦的儿子们举起屠刀,开始大清洗。
最先倒下的是戚夫人的儿子,刘邦三子、赵王刘如意;紧接着是刘邦六子、淮阳王刘友;随后是刘邦第五子、梁王刘恢。
让人感到不解的是,作为刘邦长子,刘肥却被吕后放过,没有死于非命。这是因为,刘邦为了事业打拼,整天不是东躲西藏,就是南征北战。刘肥和吕雉相依为命,母子相处的时间比较长。
没有亲娘的刘肥为人聪明乖巧,对后妈吕雉的话言听计从。人非草木孰能无情,天长日久,这对“母子”倒还真建立了深厚的感情。
公元前202年,刘邦称帝,与他生死与共的吕雉被封为皇后。作为皇长子的刘肥,因为不是嫡出,没有被立为太子,只被刘邦封为齐王,与皇位无缘。
不仅如此,刘肥还要活得提心吊胆,时刻担心犯错丢了小命。
这次遇险,就是自己不小心犯罪,差点被毒死。
原来,为了招待从封地远道而来的大哥刘肥,汉惠帝刘盈在宫中设宴,兄弟俩把酒言欢。看着跟自己一起长大的哥哥风尘仆仆前来,汉惠帝就给他敬酒,还让他坐在上座。
刘肥一时糊涂,竟然迷迷糊糊就坐在了上座,接受弟弟的敬酒。这个举动让吕后极端不爽,产生了除掉刘肥的想法,就暗地里让人准备了一杯毒酒让刘肥喝。
眼看着刘肥就要起身去接,意外发生了。在一旁的汉惠帝刘盈不知道是有意还是无意,竟然抢在哥哥前头接过了那杯有毒的酒。
吕后一看,心说不好,急忙起身不顾一切挥起衣袖,将汉惠帝手中的酒杯打落在地。
刘肥随即醒悟过来,吓得面如土色、魂不附体。尽管如此,刘肥也不敢表示出丝毫的吃惊和不悦,反而在客人面前为吕后掩饰:“母后日理万机,太疲惫了,应该好好保重身体。”
回去之后,刘肥依旧心有余悸,采用手下人的建议,将自己繁华的城阳郡献给吕后最宠爱的女儿鲁元公主做封地。不仅如此,刘肥还尊这个同父异母的妹妹鲁元公主为王太后。
吕后见刘肥如此识相,这才放了他一马。
公元前189年,刘肥在心惊胆战中走完人生路,年仅32岁。
刘肥的一生走下来,给人的感觉是没有半分魄力,过得十分窝囊。然而老天却仿佛是在开了个玩笑,刘肥的儿子却个个胸怀大志、野心勃勃,人生轰轰烈烈。
其实刘肥并没有人们想象得那么悲惨,他虽然受到吕后的排挤,总的来说,生活还是不错的。公元前201年正月,刘肥被封为齐王后,建都临淄。由于身为皇长子,还和吕后关系特殊,他的日子过得有滋有味。
齐国包括胶东、胶西、临淄等六郡七十三县,不但地域宽广,而且土地肥沃,创造的经济价值非常高,丰衣足食。
刘邦在世的时候,非常关照这个没娘的孩子,动员那些凡因战乱,离开家乡的人都回到齐地,为那里的经济建设搬砖添瓦。没有多久,齐国就成为汉初最大、也是最繁荣的同姓诸侯王国。
当时的刘肥,要雨得雨、要风得风,小日子过得那叫一个风生水起。刘肥本来就胆小怕事,加上刘邦和吕后对自己不错,他什么也不想,每天过着幸福生活,妻妾成群,只管造人。
刘肥生了不少儿子,光是登记在册的就有十三个,比老爸刘邦还多了五个。
刘肥晚年虽然过得有点不舒心,但是毕竟小心翼翼,没有犯下什么错,属于善终,吕后也没有为难他的儿子们。
刘肥死后,嫡长子刘襄成为第二代齐王,史称齐哀王。
第二代齐王刘襄即位不久,汉惠帝刘盈去世,吕后临朝摄政,为了巩固政权,对地盘太大的刘襄开刀。
吕后元年(齐哀王二年,前187年),吕后封其侄子郦侯吕台为吕王,割出齐国的济南郡作为吕王的食邑,目的很明确,就是削弱刘襄的势力,以防他有不臣之心,危及吕后统治。
四年后,吕后又将齐国的琅琊郡割出来,让汉高祖的远房堂兄弟、营陵侯刘泽为琅琊王。
即便如此,吕后还是不放心,又把齐哀王的两个弟弟刘章、刘兴居封为侯爵,调到长安。
如此折腾来折腾去,又是掺沙子,又是捡石头,把齐国的封地减得不像样子,变得越来越小,今天裁一县,明天撤一郡,让刘襄如坐针毡。
刘襄不像刘肥那样,欠吕后那么大的人情。他觉得天下是爷爷刘邦打下的,江山姓刘,自己作为皇三代,继承一部分江山是名正言顺的,根本没有把吕后放在眼里。
对吕后的所作所为,他无法容忍,但刘襄不是莽夫,知道斗不过吕后,只能韬光养晦,等待时机。
吕后八年(齐哀王九年,前180年),吕后去世,反戈一击的机会终于来了。
当时吕后的侄子赵王吕禄是上将军,吕王吕产是相国,掌握着军政大权,野心勃勃,想篡夺刘氏江山,对此刘邦的后人,尤其是刘肥的后人岂能容忍?
首先倡议造反的是刘肥的长子刘襄,刘肥的次子朱虚侯刘章、第三子东牟侯刘兴居也积极响应。
前面交代过,吕后将刘襄的两个弟弟刘章、刘兴居调到长安,目的是为了削弱刘襄,结果反倒是弄巧成拙。刘章的妻子是吕后侄子吕禄之女,本来是吕后安插在刘章身边的卧底,但是刘章勇武过人,人格魅力太大,卧底反而倒戈,帮助丈夫刘章,通风报信,和吕氏展开生死搏斗。
而力大无比,敢做敢干的刘章,敢作敢为,在吕后在世的时候就敢跟她叫板。当着吕后的面,以逃酒为名杀了其娘家人。
而刘邦旧臣周勃、陈平等,早就对吕氏的专权感到不满,恨不得将吕氏势力完全铲除。因此,吕后对刘氏宗族的打压不彻底也算是一大败笔,加速了吕氏集团的灭亡。
吕后死后,齐哀王与琅琊王刘泽发兵攻打长安,而早年被吕后调到长安的朱虚侯刘章则成为他们的内应。
堡垒最容易从内部攻破,刘肥儿子们里应外合,一举铲除了吕氏势力。
接下来本来该功劳最大,资历最深的齐哀侯刘襄做皇帝,但是琅琊王刘泽和部分大臣则不同意。他们反对的理由非常可笑,说齐哀王的舅舅生性残暴,担心他日后会成为第二个男吕后,断送了刘氏江山。
大家刚刚浴血奋战摆脱了吕后,如果再迎来第二个“吕后”,那大家的血岂不是就白流了。
其实他们的担心是没有道理的,只有皇子柔弱无能的时候,才会产生专权的皇后、太后(比如吕后的儿子汉惠帝和慈禧时期的同治、光绪皇帝)。
刘襄、刘章个个霸气十足,都不是省油的灯,根本就不存在产生吕后第二的可能空间。
但是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大臣们对外戚篡权实在是怕了,心有余悸,因此他们决心改迎薄姬的儿子、代王刘恒为帝。
薄姬果然不负众望,没有像吕后那样将朝廷搅得乌烟瘴气。光武帝刘秀对她的评语是:"薄太后母德慈仁"。
母贤子任,汉文帝刘恒是个比较宽容的君王,对刘肥的儿子们采取了安抚政策。再说他们毕竟为铲除吕氏势力立下了汗马功劳,对他们论功行赏是应该的。
汉文帝元年(前179年),汉文帝将吕后时期所割出齐国的城阳、琅琊、济南三郡复归于齐国。
同年,刘襄去世,谥号哀王。
刘襄死后,其太子刘则继位,是为齐文王。
朱虚侯刘章被汉文帝封为城阳王,东牟侯刘兴居封为齐北王,两年后,将刘肥的十个儿子均被封为列侯,至此,齐国藩王中有三人封王,十人封侯,都受到了优厚待遇。
按照封建社会权力斗争的规律,皇帝上台后对那些有影响的藩王肯定要进行削弱,或者干脆进行迫害,找个借口进行肉体消灭。
在此背景下,藩王们下场往往很惨,很难平安着陆,汉文帝没有这样做,这说明他是个相对包容的皇帝。
刘襄、刘章也很守规矩,并没有因为自己是诛杀吕氏的功臣,后来没有当成皇帝,而蠢蠢欲动、兴风作浪,武装叛乱,反倒是老实本分,十分知足,乐于过自己的王爷日子。
帝王胸襟宽广,臣子深明大义,这才让刘襄、刘章得以善终。
在他们看来,吕氏是刘家子弟的共同敌人,只要将他们铲除,把江山归还刘家,就完成了心愿,只要是刘邦后人,不管谁当皇帝都是一样的。
唯一遗憾的是,刘肥三子、济北王刘兴居下场悲惨。
刘恒即位后,待刘兴居不薄,在前182年, 封其为东牟侯。公元前178年,刘兴居被封为济北王。
按说,两个哥哥都没有反心,刘兴居也不该闹情绪,舒舒服服过自己的日子便是。但是刘兴居因为兄长当年立功最大,却没当上皇帝耿耿于怀,心怀不满。
奇葩的是,两个哥哥在世的时候他没有动作,偏偏在刘襄、刘章先后去世了,汉文帝登基已经三年,政权巩固了之后才起兵造反,结果可想而知。
公元前177年,刘兴居趁匈奴入侵之机,起兵反朝廷。汉文帝命柴武为大将军讨伐,刘兴居被俘自杀,封国也不复存在。
综上所述,刘肥之所以胆小怕事,不是无缘无故的,他是被吕后养大的,两人感情太深,吕后对他下不了狠手,他对吕后更无法下手,养育恩要高于生育恩。而刘肥的儿子、孙子们则没有这种思想负担,他们认为自己是汉朝的主人,对任何篡夺政权的人都会当仁不让,进行无情打击、坚决斗争,这也是他们敢惹事、不怕事的原因。
看到三哥死于非命,刘肥的其他儿孙们心怀不满,仇恨的种子悄悄种下。公元前154年正月,刘邦的侄子吴王刘濞勾结其他六个同姓诸侯王国公开起兵造反,史称“七国之乱”。
七个叛乱的王,刘肥的儿子就有四个,他们是济南王刘辟光、淄川王刘贤、胶西王刘卬、胶东王刘雄渠。
结果,叛乱很快被平息,齐地的藩王家族遭到灭顶之灾,从此一蹶不振。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