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石化二期什么时间投产(又一大型装置投产成功)

9月23日,浙石化4000万吨/年炼化一体化(二期)2#45万吨/年全密度聚乙烯装置顺利完成投料,并于9月24日下午造粒机产出合格品线型高熔注塑粒料DNDA-8320,标志着浙江石化二期全密度装置投产成功

据悉,该装置已于24日晚间开始提升负荷,预计负荷将会提升至9成左右。

浙石化炼化一体化(二期)概况

目前浙石化4000万吨/年炼化一体化(二期)工程加快推进,计划今年底全部建设完成。相较于一期,浙石化二期成品油占比较少(对比见表1),乙烯下游结构品种相比一期更加丰富,包含了C5/C9深加工项目,例如EVA、ABS、聚醚多元醇、顺丁橡胶、丁苯橡胶等附加值较高的化工品。

表1 浙石化4000万吨/年炼化一体化一期和二期项目产能对比

浙石化二期什么时间投产(又一大型装置投产成功)(1)

浙石化4000万吨/年炼化一体化项目(一期 二期)是目前世界上投资最大单体产业项目。浙石化综合平衡炼油-乙烯-芳烃3条产品链,一期项目成品油总收率35%,预计二期投产后成品油收率将降低至29%,远低于传统炼厂60%水平,真正做到了把原油“吃干榨净”。浙石化副总裁郭和宽曾在受访时表示: “二期2000万吨/年炼化一体化项目推进速度比一期更快。在这个区域,我们还谋划了2.5期,再上两套乙烯裂解装置”。舟山绿色石化基地也将重点围绕三期开发,继续扩大产业规模,不仅做精做强石化中下游产业链,还要把舟山精细化工和宁波新材料联合起来,推动甬舟石化产业一体化。

公开数据显示,浙石化4000万吨/年炼化一体化项目规划总面积41平方公里,总投资1730亿元,生产出国VI汽柴油、航煤、对二甲苯(PX)、高端聚烯烃、聚碳酸酯等20多种石化产品。项目一次性规划、分两期实施:一期年加工原油2000万吨,年产芳烃520万吨、年产乙烯140万吨,已于2019年12月底建成投产;二期年加工原油2000万吨,年产芳烃660万吨、年产乙烯280万吨,预计2021年全面建成投产,图2为4000万吨/年炼化一体化项目规划图。

浙石化二期什么时间投产(又一大型装置投产成功)(2)

浙石化炼化一体化(二期)全装置进展梳理

8月26日

浙石化二期项目常减压装置、乙烯装置及部分下游装置处于试运行阶段,其余装置试车工作正在稳步推进中。

7月12日

浙江石化(二期)油渣制氢装置一次性点火试生产成功,产出合格氢气。

6月25日

随着产品加氢汽油各项指标检测合格,标志着75 万吨/年裂解汽油加氢装置一次投料开车成功。

6月中旬

浙石化二期80万吨/年乙二醇装置投料试车成功,产出合格乙二醇产品。

4月16日

浙江石化二期工程140万吨/年乙烯装置产出合格乙烯产品,装置平稳运行,项目一次开车成功!

该140万吨乙烯装置使用原料为乙烷、丙烷、丁烷、轻石脑油、芳烃抽余油、加氢拔头油、柴油、加氢裂化尾油等,采用Technip的前脱丙烷前加氢技术,主要产品有聚合级乙烯和聚合级丙烯;主要副产品有氢气、裂解碳四、粗裂解汽油、轻/重燃料油等。

2021年1月22日

为推进荣盛石化股份有限公司控股子公司浙江石油化工有限公司4000万吨/年炼化一体化项目二期的建设,浙石化作为借款人与10家银行组成的项目银团签署《银团贷款合同》,项目银团同意向借款人提供等值人民币527亿元或等值外汇的中长期贷款额度。

12月2日

浙石化二期1号300万吨/年浆态床渣油加氢装置,正式启动区域独立包试压工作,并顺利完成了公用罐区首个管道试压包的试压,标志着项目施工开始向管道试压关键控制点稳步推进。

11月28日

第一安装公司施工的舟山浙石化项目气化框架Ⅱ区气化装置第一台核心设备气化炉吊装完成。浙石化炼化二期煤焦制氢采用6台多喷嘴对置式水煤浆气化炉,气化压力6.5MPa、单炉日处理煤3000吨级。

11月5日

浙石化二期柴油加氢裂化装置2105-C-2002产品分馏塔顺利吊装就位。此次吊装的分馏塔直径7.2米,长73米,总吊装重量达598吨。

11月1日

浙石化举行二期常减压装置投产仪式。

10月20日

4000万吨/年炼化一体化项目(二期)工程煤焦制气装置变换框架、气化框架1号2号顺利封顶,标志着项目土建工程已近尾声,为后续钢结构、设备及管道安装大干工作打下了坚实基础。

9月9日

浙江石化二期催化裂化装置核心设备再生器第一段筒体成功吊装就位。

8月29日

浙石化4000万吨/年炼化一体化项目二期3号芳烃装置离心式压缩机组首台设备K-5301顺利吊装就位。

8月6日

浙石化二期柴油加氢项目3#350万吨/年柴油加氢裂化装置最大、最重的设备一段加氢反应器一次吊装成功。

来源:化工平头哥,煤油一体化,网络资料等,由中国化工信息周刊编辑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

免责声明:所载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我们对文中观点持中立态度,本文仅供参考、交流。转载的稿件版权归原作者和机构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