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老师要注意些什么(当老师的这些常识)

教育常识是人们在大量的生活与教育实践中总结、提炼出来的,在一定的历史发展时期具有相对正确性和稳定性的基础知识教育常识不受个人意志和利益的驱使,保护人受教育的权益,帮助人正确认识世界和自我吴非老师以一种充满忧患的心情在《照亮校园的常识》一书中,分析了当下许多反常识的行为,提醒我们要认识常识,尊重常识,按照常识来办教育,今天小编就来聊一聊关于当老师要注意些什么?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研究一下吧!

当老师要注意些什么(当老师的这些常识)

当老师要注意些什么

教育常识是人们在大量的生活与教育实践中总结、提炼出来的,在一定的历史发展时期具有相对正确性和稳定性的基础知识。教育常识不受个人意志和利益的驱使,保护人受教育的权益,帮助人正确认识世界和自我。吴非老师以一种充满忧患的心情在《照亮校园的常识》一书中,分析了当下许多反常识的行为,提醒我们要认识常识,尊重常识,按照常识来办教育。

课堂上应遵循的常识

绝大多数学生每天是在教室里、课堂上学习的,课堂教学的效益决定着学生的学习质量。吴非老师认为,课堂教学的成效取决于两个要素:包容学生的涵养和深厚的知识背景。

在包容学生的涵养方面,教师在教学中需遵循的教育常识有很多。

比如说,不同的学生心智发展和思维水平是存在差异的。差异是教学的起点,差异是重要的教育资源。整齐划一的教学进度和要求,总会导致一部分学生“吃不饱”,一部分学生“吃不了”,教学效益也就会大打折扣。

比如说,教室就是学生犯错误的地方。如果一个学生不能够、不被允许在教室里犯错误,那么他在走上社会之后可能就会犯更多的错误,甚至可能犯不可原谅的错误。

比如说,课堂教学要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内进行,通过给学生巧妙地搭设阶梯,让他在已有的知识水平上获得新的提升,这就需要教师加强对学生的研究,知晓他当下处在怎样的知识水平,对即将学习的知识内容有怎样的理解,并由此确定教学的起点和需要搭设的阶梯。

比如说,教师在课堂上向学生提出问题后,要尽量多留给学生一些思考时间,不要这边话音刚落,那边就急着让学生回答。未经思考的抢答,不仅不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提升,还容易导致学习浮躁。

深厚的知识背景,源自教师终身学习的习惯和在工作过程中始终坚持阅读、不断拓展知识视野的习惯。教师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不仅对自己有益,对学生也能起到很好的示范作用。阅读是为了启迪智慧,培养批判性思维。人只有在大量阅读后,才有可能认识和比较不同的事物、不同的观点、不同的表达,进而产生疑问和困惑,逐渐形成辨别能力。一个人读的书越多,困惑也就可能越多,获得的情感体验也就越丰富。

课外应有的常识

爱因斯坦(Albert Einstein)说过,人的差异在于业余时间。课堂教学往往按部就班,学生要跟着教师的节奏走。只有在课外,学生才能比较从容地思考、领悟,对所学知识进行整合、巩固,并做进一步的探究。这个过程饱含学习趣味,“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说的就是这个意思。学生通过思考、感悟获取知识的方法是最有价值的,如果他没有时间思考、感悟,那样的学习就会带有缺陷。

学生学力的差异,主要是在课外形成的。在没有教师或家长指导的情况下,知道该做什么、如何去做,有正常的自理能力,这样的学生才算是合格的。学生的学风,较多情况下受他的思考和行为方式的影响,而大量的课外时间有助于学生思考,也为学生形成学风奠定了基础。如果学生没有课外时间,没有对身边事物细致入微的观察,没有因为看到大自然的变幻莫测而产生的怦然心动,那么,学习的意义和价值又在哪里呢?

现在的教师,承担的压力确实很大。除了基本的教学任务之外,课程改革、课题研究、专业培训、教研活动、家校共建,以及各个部门分摊过来的任务,让教师应接不暇,这是事实。但如果教师因此就放弃了对自己业余生活的管理,让自己的业余时间也被工作挤占,或沉浸在好友的酒场、智能设备的休闲体验中,那就大错特错了。越是在负担重、压力大的时候,越要加强自我管理,统筹安排好自己的时间。

爱因斯坦在答《纽约时报》记者问时强调,“负担过重必导致肤浅”,这句话值得教师们仔细品味。吴非老师说,一些教师负担过重,个人也要负责。如果唯命是从,教师就丧失了独立意志和自由精神,他就很难教出心灵健康的人。这真是振聋发聩的声音!那些负担过重的教师都应该问问自己:负担是怎样来的?是如何过重的?

校园里应有的常识

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都应该有这样的意识:非理性的教育,不但会让受教育者失去学的趣味,也会让教育者丧失职业理想,其职业素质也会随着荒谬的教育行为丧失殆尽。

比如说,每天给学生布置一大堆作业,就是非理性的教育。很多教师几乎不怎么根据学习内容为学生编制相应的作业,而是购买几本练习册,让学生在课后反复操练其中的题目。教学的盲目性,导致了过量的作业以及无休止的复习。很多中学生为什么书写状况不佳?往往就是因为从小学阶段开始作业太多,书写量过大,他们为了加快速度而不得不牺牲书写质量。

比如说,很多学校在做课间操的时候,德育处、教导处、年级组、学生会和团委等大大小小的管理者一起出动,监督学生做操,对那些不认真做操的学生进行教育,却很少思考这样的问题:一项有益于自己身体健康的活动也要别人监督,以后这些学生走出校门又能做什么事儿?我们在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方面做了些什么呢?

比如说,一所学校能把那些没有教育价值的事做得形式光鲜、过程精致,但在对学生成长有重要价值的事情上,却不去用力。过去,每个班级的学生都有自己的包干卫生区;现在,学校要购买物业服务来清理校园。我们的学校正在培养没有劳动意识的学生。学生养尊处优,获取智慧的途径因此变得狭窄,这也影响了他们的精神成长。

比如说,读书本该是在学校里常见的行为,学生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应该是校园里的常识和常态,但很多学校却大张旗鼓地搞“读书节”;学校的图书馆每年购买了大量图书,但很多图书基本上就没有被人借阅过,学生每学期借阅图书和期刊的数量屈指可数。

吴非老师说:“真正的‘好老师’大概有这样一些特征:有社会理想,有职业品质,眼光始终能向着未来;有人道精神,在教育教学中,更多地看到的是‘人’——把学生当人,也把自己当人;他不是教育生产线上的部件,而是有独立意志、有批判精神的思想者;他不屈从于权势,不受诱惑,总能从教育教学中有所发现,感受乐趣,能远离名利场;他能在学生面前展现优秀的思维品质,给学生启示和积极影响;他有反思意识和自省能力,这是他作为一名教师的超凡脱俗之处;他是有智慧的学习者,比一般人善于学;他的课堂包含许多人生经验,有宽广的知识背景,他站上了讲台,学生面前出现了辽阔的世界……”

让我们都来做敬畏常识,依据常识从事教育工作的好老师吧!

来源:源创图书《读书是教师最好的修行2:终身学习,终身成长》,常生龙著,上海教育出版社2021年6月出版

来源: 教师博览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