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重点虚词用法归类(关于文言文阅读考试)

文言文重点虚词用法归类(关于文言文阅读考试)(1)

文言文重点虚词用法归类(关于文言文阅读考试)(2)

编者按:我们继续发布也人老师编者的预印本《高考语文试卷读写》一书的内容。本节内容是关于高考语文文言实词、虚词的应考准备。该内容适合中学语文教师、高中学生以及高考语文教辅编撰者等阅读。愿本文对读者朋友们有帮助。

2.问题

文言文阅读考试的能力要求,与现代文阅读考试能力要求没有本质的差异。这里只关注与现代文阅读能力考查有差别的地方。

(1)实词[1]

根据考试大纲可知,现代文阅读之论述类阅读,考查的是重要概念的理解,而文言文阅读考查的是常见文言实词和常见的文言虚词。其中,常见文言虚词有具体规定,而常见文言实词,没有具体的规定。没有规定,考查就比较自由。世面上的一些教辅资料,也有收集整理为100个实词的,但是,并不是说,检测考查的实词就在这个范围内,因为,考纲毕竟没有对实词范围做出规定。

在应考准备阶段,收集整理一些实词(一词多义)的用法(尤其是要记住其用法的例句),是有必要的。但是,在考试阅读时,理解实词,不能仅靠以往的记忆、经验,而主要在于依靠上下语境推测其意义。因为,考试是不能查字典的。我们平时,养成查字典的习惯是好的,但是,即使是查字典,如果不结合语境,也不一定能确切理解某个实词。因此,我们主张一贯坚持大胆的根据语境推测词义,如果有条件,再查词典验证之。

文言文重点虚词用法归类(关于文言文阅读考试)(3)

字不离词,词不离句,这些原则,对于理解文言实词同样是基本原则。除此之外,还可以通过字形推断其义。中国汉字,尤其是象形字、指事字、会意字、形声字等字形有表义的功能。因此,结合字形和语境推测文言实词的具体含义,是为合理的方法。

文言文重点虚词用法归类(关于文言文阅读考试)(4)

(2)虚词[2]

同样是,在应考准备阶段,收集整理考纲规定的18个虚词“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等是有必要的。这样做的目的,是对这些虚词的用法,最少有一个基本的了解。这个了解,包括了识记,尤其是,对功能较多、兼有几类词性的虚词,要熟悉其大体功能种类。

文言虚词的大体功能种类固定,一个虚词的常用功能,多数就在两大类,只不过,在两大类里面又有具体的用法。这种大类里面又有小类的知识结构,就如树状结构,大的分支里有小的分支。为了帮助记忆,使学习变得有乐趣,可以用画“思维导图”的方法整理文言虚词。思维导图,实际上也就是树状图或脑细胞图。[3]

文言文重点虚词用法归类(关于文言文阅读考试)(5)

文言虚词的用法,可以这样整理,文言实词的用法,也可这样整理。如果有兴趣,还可以就某个虚词或实词的思维导图,审视其图形,给取一个名称(包括用动物名)。但是,要注意,画思维导图只能是一种辅助方法,应当与例句识记结合起来,因为联系语境解词是理解的原则,在理解的基础上用图示记忆不失为合理的方法。

在考试阅读时,对于文言虚词的用法,仍然是以语境推测为原则。整理文言虚词,只能是积累相关的知识,与实际判断其运用,还有相当的距离。语境推测,仍然遵循的是词不离句的阅读原则。这里面的推测过程,实际上有两步,先把要理解的文言虚词抽掉(留下空白),联系上下语境推测这个空白可能填的虚词相当于现代汉语的某个虚词的功能,再回忆被抽掉的这个文言虚词是否有这个功能,如果有,可能推测正确。

文言文重点虚词用法归类(关于文言文阅读考试)(6)

注:

[1 ]汉语的词类划分,在上古就已奠定了基础。实词可以分成名词、动词、形容词、数量词等类。郭锡良等编《古代汉语》上册,北京出版社1989年6月版,269页。实词积累问题,将在本章末有专门讨论。

[2 ]我国传统的语文学研究,把词分为实词和虚词,古人叫做“实字”和“虚字”。虚字,大体包括现在说的代词、副词、介词、连词和助词。参见朱振家主编《古代汉语》下册,高等教育出版社1988年5月版,175页。虚词积累问题,在本章末有专论。

[3]思维导图的具体画法,见(英)东尼·博赞著 张鼎昆 徐克茹译《思维导图:大脑使用说明书》,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5年4月版。

文言文重点虚词用法归类(关于文言文阅读考试)(7)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