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岁暴力倾向怎么教育(重庆男子对3岁女儿实行打击教育责骂笨什么都学不会来激女儿发奋)

重庆有一位三岁半的小女孩,她的父亲常用「打击式」语言对其进行教育,他认为打击才能知道发奋,所以常对女儿说出「你真的太笨了」「你这嘴巴长起怎么叫人都不会?」,我来为大家讲解一下关于12岁暴力倾向怎么教育?跟着小编一起来看一看吧!

12岁暴力倾向怎么教育(重庆男子对3岁女儿实行打击教育责骂笨什么都学不会来激女儿发奋)

12岁暴力倾向怎么教育

重庆有一位三岁半的小女孩,她的父亲常用「打击式」语言对其进行教育,他认为打击才能知道发奋,所以常对女儿说出「你真的太笨了!」「你这嘴巴长起怎么叫人都不会?」

据女儿的妈妈说,去年 9 月孩子上了幼儿园,老师会叫在家复习在幼儿园学过的古诗和英语单词,老公在家辅导复习两遍,没有背到古诗或读错单词,就要激女儿,说她太笨,啥都学不会,一般这个时候女儿都会回答自己不笨,然后老公又说「那你聪明就赶快学会啊」。

小孩的母亲一直不赞同这种方式教育孩子,与其丈夫沟通后依旧无果。你认同这种「打击教育」吗?

用小说里看到的激将法来教育孩子,也是醉了。激将法是用人格侮辱的方式来让别人失去理智的,而不是用来让人动脑子的。连这个区别都看不出来,你说这父亲得有多笨?

一个幼儿园的孩子,各种逻辑思维和规则意识都还在建设之中,在这种启蒙阶段不仅得不到任何指引,反而每天忍受着来自亲生父亲的各种人格侮辱,这简直是精神家暴。

更有意思的是,这个父亲一边自以为是的觉得“如果你知道自己不够好,你就该拿出态度来努力”,一边在妻子跟他沟通的时候却拒绝审视自己的问题,拒绝被人指出自己不好的地方。

虽然我自认为是一个情绪管理能力还行的人,但如果有谁敢用这种方式教我的孩子,我还是会揍他!

如果孩子从小长期遭受这样的精神虐待,就容易感觉自己天生是不够优秀的,是无法获得别人的认可的,甚至因为总是在关系里争抢不到话语权而感觉自己是次等的。带着这样扭曲的自我认知进入社会,会产生非常严重的人际适应不良,紧张、焦虑、敌对、恐惧、抑郁,几乎所有你能想象到的精神痛苦都可能在某一个彻底崩溃的瞬间爆发。


要避免把自己的孩子教残废,家长先要牢记一句话:你所看到的问题,可能恰好是孩子解决真正问题的手段。

比如孩子总是不愿意好好做作业和练习,那这种回避行为就是用来解决面对学习时的焦虑和恐惧的。人人都害怕挫败感和失控感,尤其是孩子,会觉得一切都应该受自己的掌控——这也解释了为何很小的孩子总是会用抢夺和攻击的方式去处理和其他孩子的关系。

所以当面对一个全新的学习任务时,那种强烈的陌生感和失控感会让孩子本能地想要逃跑或者攻击这个任务,他们会说这个任务一点都不好玩之类的。在这种时候并不是靠威逼利诱能够解决的,毕竟威逼利诱本质上是在让孩子从“挨打挨骂”和“学习的压力”之间做艰难抉择。当学习的压力太大时,不管是威胁还是奖励,其实效果都不够好了。

要消除孩子对学习的陌生感,需要先训练孩子的语言系统,用耐心和陪伴帮孩子克服恐惧和畏难情绪,不能只是把注意力放在“防止孩子逃跑”上。

比如,你要教一个孩子学会一首唐诗,那至少需要先把一些基础的概念“录入”孩子的脑袋里——锄禾日当午,锄是什么,禾是什么,为什么要锄,为什么要强调日当午,为了教孩子真正学会这一句,父亲甚至就应该中午拉着孩子,带着草帽和饮料,在正午时去院子里挖挖泥巴玩。虽然过程不一定要去吃锄禾的苦,但正午暴晒的那种感受会让孩子真正理解锄禾日当午的辛苦。

要教会孩子,家长需要带孩子先看到一个简单的符号背后所蕴含的庞大的世界。就一个“为什么中国古代用16进制,而现在流行10进制”,这背后蕴含的都是中华上千年农业帝国的兴衰历程。先教孩子去从一个极小的点去看到背后蕴含的波澜壮阔,那他自然会学会审美能力,并用这个能力去自行探索其他美好的点滴,然后积少成多。

当孩子在探索过程受挫或受伤时,需要的是家长的关心、安慰和疗愈,而不是干巴巴来一句“加油,你行的!”这样才能让孩子感受到自己并不孤独,并不是一个人在独自探索那一片漆黑的未知世界。不怕了,好奇和勇气自然就出来了,哪里需要去激呢?

而试图赢在起跑线上的家长,巴不得一天就让孩子学会个十百千万,一天背完乘法表,为了控制孩子还用上了激将法。抽的越狠,孩子废得越快。

在知乎上看到过一个答主说的共情方法还不错:

你要是觉得125 125是一个很简单,应该很快就能学会的事情,那是因为你早学了几十年的10进制,你早就熟悉了这个语言体系,所以你才觉得简单。有胆子试试二进制算法,计算11101101 10110100等于多少?2分钟算不出来就抽自己一耳光,敢不敢来?

当你真的把自己抽痛了,开始对这个题目感到厌烦了,你就知道为什么你越骂孩子,孩子越厌学了。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