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贾谊的历史小故事(不问苍生问鬼神)

在贾谊做梁怀王——刘揖太傅的这一时期,匈奴是非常强大的,时常侵犯大汉帝国的边境,而大汉帝国此时刚刚建立二十多年,法规制度方面略显粗糙不够严明,诸侯王所拥有的权力范围已然超越本身,占据的土地也超过了古代制度中的规定。

淮南王刘长,济北王刘兴居先后因为谋反而被诛杀。对此,贾谊曾多次上书陈述政事,这一时期贾谊的主要政治意见便是想要改变和建立新的制度。贾谊对这一时期的国家形势分析,认为值得痛哭之事有一件,值得流涕的事有两件。

关于贾谊的历史小故事(不问苍生问鬼神)(1)

可以为之长叹之事有六件,而其他违背事理伤害正道的事,更是难以分条列举,大臣们向刘恒进言,都在说国家安宁,已经治理得很好了,说白了就是报喜不报忧,而贾谊却认为国家远未治理好。那些说国家已经治理好的人,不是愚蠢就是阿谀奉承之人。

都不是从事实出发了解治乱根本的人。这就好像将火种放在柴堆下面,自己置身其上安眠一般,柴堆没有被点燃,就说很安全,此时大汉帝国的形势,与此并没有什么差别!本末倒置,前后提防被破坏,国家制度混乱,并不是很有道理,有凭什么去说治理好了呢?

关于贾谊的历史小故事(不问苍生问鬼神)(2)

贾谊,希望汉文帝刘恒能够重用自己,让他能够有机会,深入细致地陈述国家政治修明,社会安定的策略,以供刘恒选择。其实,古时候的皇帝大多喜欢打猎,贾谊在奏疏中曾问道:“打猎这种娱乐,与掌握国家安危的关键哪一个更紧要?”

这一点自然是毋庸置疑的,当然是,掌握国家安危的关键更重要了,但是,古今中外多少帝王都是看不到这一点的。如果认为治理国家,就要伤脑筋,苦身体,缺少钟鼓的娱乐,这是一种部队的观念。

关于贾谊的历史小故事(不问苍生问鬼神)(3)

其实,治国的乐趣与娱乐是等同的,如果,天下诸侯都能够遵守法纪,国家没有战乱,民众得以安宁,强大的匈奴臣服在脚下,边缘地区的人民也能归顺朝廷,百姓简朴无华,纠纷诉讼逐步消失。这是多么美好的愿景啊!

将治国大计掌握在手中,就可以使天下得到顺治,社会气象清平和谐,活在世上就是一位贤明的帝王,去世则会被百姓奉为神明,美好的名誉将如同三皇五帝一般,流产千古。《周礼》上曾记载道:

关于贾谊的历史小故事(不问苍生问鬼神)(4)

祖有功而宗有德。

贾谊认为刘恒作为继任之君,应具有德行,以自身的帝业功德,与汉高祖刘邦相匹配,和汉朝的统治一起流芳百世。建立起永久安定的局势,成就长久统治的基业,以此来继承祖业,奉养六亲,便做到了最孝。

以功德造福天下,养育万物,就做到了最仁;确立准则,颁布纲纪,将事情分轻重缓急处理得当,如此,便可以形成万世的法式,哪怕日后有愚笨不成器的后代,也还是能够依靠祖业从而得到安定,如此就做到了最英明。

关于贾谊的历史小故事(不问苍生问鬼神)(5)

贾谊认为凭借汉文帝刘恒的英明做到这一点并不是一件困难的事,只要有些许懂得治国道理的人在下面辅佐就能够做到。贾谊是一个非常有自信的人,他在这封奏疏中对汉文帝刘恒说道:“我谨慎地考察自然和社会,用历史加以验证,研究当前必须解决的事情。

日夜思念这套治国安邦的办法已经很成熟了。即使禹,舜再生,为陛下计谋,也不会改变这个办法。”从贾谊的言语中,我们能够感受到他的自负,果然,有能力有才学的人都是骄傲自负的,这样的难免过刚易折。最终,贾谊的郁郁而终,与他的这种骄傲脱不开关系。

关于贾谊的历史小故事(不问苍生问鬼神)(6)

贾谊的能力在汉文帝刘恒一朝,可以说是独占鳌头的,他的许多执政思想,都是很不错的,虽然,终其一生都没有受到汉文帝刘恒的重用,但是,他的执政思想却得到了刘恒的采纳。这也许可以给予这为悲凉的才子些许安慰了。

当然,汉文帝刘恒也的确是因开创了“文景之治”从而流芳百世了,但是,他的大汉帝国却在几百年之后被魏文帝曹丕所取而代之了。不过,哪怕经历几千年的沧海桑田,朝代变迁,但这些贤明的君主依旧不会被忘记,会被后人所铭记的。

接下来会发生怎样的故事呢?喜欢的朋友请关注我的下一篇文章,谢谢支持。感兴趣的朋友也可以读读我的这几篇文章汉文帝——刘恒时代策论仅次于贾谊的太子家令晁错对刘恒的评价

汉文帝——刘恒时期著名的大才子贾谊因何写下《吊屈原赋》

唐代诗人李商隐笔下的“不问苍生问鬼神”事件的由来

看太子家令——晁错如何根据春秋五霸旧事论说“直言极谏”

汉景帝的智囊——晁错眼中的秦帝国及其从秦朝灭亡中总结出的经验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