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未来地级市区划调整(四川省的区划调整)
在之前的文章中,作者和大家聊了一系列关于四川省各个地级市的区划调整,例如成都市、绵阳市等等。今天,我们聊聊涪陵市、万县市,这两个城市曾经是四川省下辖的地级市。1997年,涪陵市、万县市被撤销,下辖的各个区县,划入了重庆市管理。那么,涪陵市和万县市为何会被撤销呢?今天,我们就聊聊四川和重庆之间的复杂管理、区域变迁。
首先,我们聊聊四川省和重庆市。四川省属于我国23个省之一,重庆市属于我国4个直辖市之一,都属于省级区划。重庆市总计下辖了26个区、12个县,总计38个区县。重庆市的总人口达到了3200多万,略多于黑龙江省,略少于山西省。重庆市的经济总量超过2.5万亿,在我国所有的城市排名中,排行第5位。放眼全国,与广东省会广州市,基本上在一个水平线上。
四川省是我国西南省份之一,也是西南综合实力最强的省份。与此同时,四川省还是我国的人口大省、粮食大省、经济大省。四川省的总人口,达到了8300多万人,仅次于广东省、山东省、河南省等几个省份,与江苏省的总人口基本相当。四川省境内的成都平原耕地肥沃,水源充足,每年的粮食产量很高,而且种类很多。
目前,重庆市和四川省联合组成的川渝城市群,极有可能成为我国第四大城市群。与长江中游城市群、中原城市群、关中城市群等一系列城市群相比,川渝城市群的双核心动力模式,发展潜力巨大。重庆市与四川省的关系非常复杂,曾经2次成为直辖市,又曾经长时间隶属于四川省管理。当年,秦国统一天下的过程中,把西南地区的巴国、蜀国等政权全部消灭,因此,出现了巴蜀之地的说法。
为了方便管理,在唐朝统治时期,又出现了东川和西川的说法,并且出现了东川节度使、西川节度使。四川地区的地形结构非常复杂,易守难攻,属于盆地结构,出现了“蜀道难,难于上青天”的说法。因此,一旦中原王朝的统治崩溃。四川地区容易出现割据政权,例如蜀汉、成汉、明玉珍政权等等,出现了“天下未乱蜀先乱,天下已定蜀未定”的说法。
在元朝之前,历代王朝基本上都沿用了州县两级区划。当然,先后出现了汉朝13州、唐朝15道、汉朝23路等区划。其中,宋朝把巴蜀之地划分为4个路,四川的说法由此而来。13世纪中期,北方的元朝崛起以后,在几十年时间里,迅速消灭了大金国、西夏国、大理国、南宋等政权,建立了一个疆域面积空前庞大的帝国。
随着疆域面积的扩大,元朝的地方管理经验不足的问题,非常明显。面对全国几百个州府、几千个县,各地的人口数据、耕地亩数、农作物产量和品种非常复杂。我们以各地的耕地为例,由于各地的地质结构和气候差异巨大,耕地分为了沙土地、水浇地、旱地等10多个类型,每一个类型又分成了上中下3个等级。各地的农作物更复杂,分为了水稻、大豆、高粱、小麦、玉米等等,出现了五谷杂粮的说法。
对于这样的情况,号称“弓马娴熟”的元朝也毫无办法。依靠唐宋两朝的州县两级区划,已经无法满足管理地方的需要。唐朝的15道和宋朝的23路问题更多,最后,元朝在宋朝23路的基础经验上,结合了金国行尚书台的框架,经过反复调整和完善以后,进一步推出了行省制度。元朝把全国划分为10个行省,例如四川行省、河南江北行省、江浙行省等等。
元朝的各个省下辖了各个路,每个路下辖各个州府,每个州府下辖了各个县,相当于4级区划。元朝虽然设立了行省制度,奠定了行省的基础框架。但是,各个行省并不完善。首先,各省的区划不合理,管理难度很大。第二,各地的管理机构简单,效率很低。到了元朝统治的末期,各个行省已经几乎崩溃。
1368年,朱元璋建立了明朝以后,在明朝的实际需要上,进一步调整了各地的区划。在明朝第三位皇帝朱棣在位时期,形成了南北直隶与13个省的区划模式。明朝撤销了路一级的区划,形成了省、州府、县3级区划。我国很多省份的区划,都是明朝统治时期基本确立的,例如河南省、福建省、广东省等等。至于四川省,大体框架已经成型。但区划上,存在一定的差异。
17世纪中期,清朝逐步确立了自己的统治。随后,根据清朝自己的需要,在明朝行省的基础上,进一步调整了各地区划。最终,形成了内陆18个省的区划。当时,重庆府属于四川省下辖的州府之一。1840年之后,西方列强对清朝发动了一系列的战争,例如甲午战争、庚子战争等等。庞大的清朝一败再败,不得不开启了不断的割地赔款。
与此同时,开放了大量的通商口岸,重庆就属于其中之一。重庆的地理位置非常好,连接了川、黔、鄂、湘等几个地区,同时位于长江的中上游。重庆成为了连接中部和西南的水陆运输、转运、集散中心,地位逐步提高。1912年,清朝灭亡以后,我国进入了军阀混战的局面。其中,四川各地出现了大小军阀混战10多年的情况,各地遭到了严重的破坏。
1929年,重庆市设立,不过,仍然隶属于四川省管理。1937年,抗战全面爆发以后,随着战局的不断变化。上海、武汉、广州等城市先后失守,重庆市成为了抗战的大本营之一,地位继续提高。一转眼到了建国初期,随着局势的稳定,我国进入了战后重建、恢复生产、发展经济的阶段。与此同时,各地的重要项目也陆续开始。
由于各方面的原因,建国之初,四川省曾经被临时分为了川北、川南、川东、川西4大行署区。当时,鉴于管理大城市的需要,重庆市曾经被提升为直辖市,成为了建国初期的10多个直辖市之一。50年代初期,随着经济发展的需要,过分复杂的区划,反而不利于经济发展。因此,4大行署区重新合并为四川省。与此同时,重庆市被降级为副省级城市,隶属于四川省管理。
随后的岁月中,四川省下辖各个地级市、各个专区的区划,不断变化。60年代末期,全国所有的专区更名为地区以后,四川省下辖的各个专区也陆续更名。进入70年代末期,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为了适应时代需要,各省下辖的各个地区,陆续调整为地级市。
四川省下辖的各个地区,开始陆续调整为地级市。与此同时,重庆市在西南地区的地理优势逐步显现,作为西南地区的铁路、航运枢纽之一,重庆市的地位迅速提高。1983年,重庆市外围的永川地区被撤销,下辖的8个县,全部划入了重庆市管理。不过,重庆市仍然隶属于四川省管理。在八九十年代,重庆市先后获得了计划单列市、沿江开放城市等头衔,拥有了很大的自主权。
1992年,四川省万县地区被撤销,设立了万县地级市,下辖了3个区、8个县,分别是:龙宝区、天城区、五桥区、开县、梁平县、忠县、云阳县、奉节县、巫山县、巫溪县、城口县。1996年,四川省涪陵地区被撤销,设立了涪陵地级市,下辖了城区、李渡区、垫江县、丰都县、武隆县等地。这两个城市都是地级市,隶属于四川省。
1996年,出现了一个很有意思的情况,作为四川省的副省级城市,重庆市代管了万县市、涪陵市等大片区县。一些反应比较快的人,明显感觉不对劲。1997年3月,重庆市第二次被提升为直辖市。原本由重庆市代管的万县市、黔江地区、涪陵市被撤销,各个区县直接划入了重庆市管理。就这样,四川省的2个地级市被撤销,加上1个地区,总计17个县并入了重庆市。
关于我国各地区划调整的一系列故事,还有很多。作者在以后的文章中,和大家慢慢聊。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