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园的秘密(学校的秘密)

学园的秘密(学校的秘密)(1)

对于很多家长朋友而言,学校就像是一个沙盒。

把孩子送进去,过了三年或者六年再把孩子领出来,再送进去,再领出来,如是再三,与学校的缘分就尽了。

大家对于学校比较深刻的印象,无非就是寒暑假的超长假期,孩子的考试成绩,班主任在群里发的各种投票、打卡,各种要求你做的手抄报等任务,还有一次一次的考试、成绩排名。

看上去好像很简单,老师们只用教课、考试、改作业、批卷子就行了,学校只用开学、放假就好了。

但实际上,一所学校在整个社会环境以及教育体系中的运行,是一件非常复杂、比较专业的事情,大众对其并不是非常了解,社会对于学校、老师的大多数误会可能就来自于对这种不了解。

本文并非为学校、老师叫屈,只是试图从一所普通公办学校的运行,来为大家一所学校是如何运转,需要面对什么样的环境,学校中的老师又承担了哪些任务,又是如何工作的。

顺便聊聊教育方面的一些话题。

毕竟,增进了解总不是坏事。

学园的秘密(学校的秘密)(2)

一、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

没有人可以脱离社会独自生存,学校亦是如此。

从上下隶属关系上讲,学校是整个教育体系的最低端和立足点,要受到上级教育部门的管辖,接受上级各个部门的指导

比如基础教育科、教研室、教科所,这是对接的学校教务部门如教科室、教导处;

比如办公室、党办,这是对接的学校的办公室、党办、团委;

比如综治办或者安全办,对应的学校的后勤、综治部门;

比如人事科,对应着学校的办公室......

从周边环境上来讲,学校是所在街道或者社区的重要参与者。

作为事业单位,尤其是辖区内比较大、职工人数比较多、党员人数比较多的事业单位,学校需要参与很多社区组织的活动,比如一些志愿者活动、一些偶发性的活动比如流调、比如防疫。

同时,学校的综治、后勤、安全也都需要与社区对接,在早年间没有放开计划生育的时候,甚至女教师隔几个月就要去社区做检查。

从广义的社会关系上来说,公安、消防、用电、用水,也都是学校需要打交道的部门。

就比如用水,学校尤其是住宿制学校的用水量很大,如果能够和节水办、自来水公司处理好关系,那么能节约不少资金。这些主要是综治、后勤需要打交道的部门。

除此之外,还有人事局、财局、文明办等政府部门,一些群团组织比如妇联、团委,都是需要经常打交道的部门。

问题是,所有我们提到的这些部门,都是平行的,各有各的事情,但是它们向下对接的对象,就只有一个学校。

所谓的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就是这个意思。

每一项工作都需要承接,每一项任务都需要完成,每一项检查都要认真对待,每一个部门都不能得罪,不管哪一项处理不好,都可能会影响到学校的运转。

比如,你看到的是班主任发在群里的一项任务,比如端午节做手抄报,很无聊对吧,很形式主义。

但这是学校文明单位评选其中一项——我们的节日中的一部分,你帮孩子做的手抄报也许就是上级检查时的实践材料,而文明单位的称号,关系着老师们的待遇——根据市级、省级、国家级不同,会有不同的奖金。

而这个文明单位评选所牵涉到的部门,就可以涵盖学校所有的科室。

比如,每年开学时班主任都会在群里要求孩子们看开学第一课,要求有照片。

你以为这是学校忽发奇想吗?

观看开学第一课的文件级别很高的,最少都是省教育厅下文,市教育局转发并下文,要求学校组织的。

还有班主任要求你们装的反诈APP,要求关注各种公众号。

这些基本上都不是学校找事,要么是人家找到教育局联合下文,要么是直接找到学校的对接部门要求配合,你可以不做,但是作为学校可以吗?

这年头,连个出版社搞自己的教材培训,都能拉到省教育厅下文要求全员学习,学校除了接受还能怎么办呢?

再比如,你孩子的老师,尤其是领导&名师,突然有几天不在班里。

也许不是他家里有事,而是去参加演讲/公开课/学习/合唱/学术交流.....等等活动去了。

这和我有什么关系呢?

想必有朋友会这样想。

但是请大家琢磨一下,所有这些工作需不需要人做?

这些做事的人又都是从哪里来的?

没有哪个学校可以奢侈到专门组织一套全脱产的班子来应付这些工作,大部分都是一线老师兼任的,对,也许就是你家孩子的语文/数学/英语......老师在做。

而且很多工作落实到最后,都是一个人默默承担,对,就是你孩子的班主任

尤其是孩子班主任兼主课老师兼行管人员兼为人父母,真的是很辛苦的。

现在学校承担的各项工作简直多到了令人发指的地步,如果我们开一个上帝视角,你就会发现有无数的要求、文件从各个渠道汇集到学校这个点上,尤其是有了微信和办公系统,简直是不分昼夜、不分工作日与假期,晚上十点多发个信息,要求第二天上报材料都是常事。

所以请大家能够多一些包容,面对学校组织的一些活动,面对班主任在群里安排的工作,请多配合一下,毕竟你只需要发一下,而班主任可能还需要整理之后上传;

不要苛求班主任必须立即回复你的电话、短信和微信,因为他也许在开会、在做志愿者、在迎接检查;

尽量不要在上班时间之外联系班主任,他也是一个父(母)亲,也是一个儿子(女儿),也是一个丈夫(妻子),也有自己的生活。

当然,就像一些敏感的读者朋友所想,这些事情就是会占用老师的一部分精力,就是会耽误他的教学,没有人是万能的超人,没有人。

只不过有些好学校、规模大的学校,能够把任务拆解给不同的人,小学校、不够正规的学校,大概率很多工作都是一个人承接了,那种生活真是不敢想——没有家庭、没有事业、没有情怀,就是忙。

但这恰恰是一部分老师的工作常态。

学园的秘密(学校的秘密)(3)

二、不出事,学校的第一要务

想不到吧,不是升学率、不是成绩、不是出了多少教改成果,学校领导首先要确定的是——不出事

学生不要出安全事故,老师和学生之间不要出纠纷,家长不要来学校闹,不管是不是学校、老师的责任,只要出了事就意味着随之而来的小作文、抖音、头条视频、社会的指责基本是一遍倒的,家长对于学校基本是零容忍的,学校的责任基本是无限的,老师是一定要背锅的。

同时安全还是一票否决,你学校干的再好有什么用呢?

只要这一年里出了事,那就等于白干了。

所以吧,当你发现如今的学校不再组织春游,组织的各种体育比赛越来越少时,当你发现学校的走廊被封住的时候,请理解一下学校在这种环境所必然会采取的保守措施。

甚至一旦出了纠纷,哪怕不是老师的责任,有些学校领导为了自己省事会要求老师主动服软。

在这种环境下,大家不要担心学校老师会恶意的对待学生,我不排除会有个别害群之马没有师德,但绝大多数的老师不会去刻意的针对某个孩子,毕竟现在的社会环境下,谁也不愿意给自己找事,也不乐意给学校找事。

尤其是义务教育阶段的学校几乎是天生弱势,连开除个学生都开除不掉

更多的老师越来越采取防御性策略,跟家长打电话、发微信要留证据,不和家长发生任何意义上的金钱来往,不私下见面,对于学生的问题采取视而不见的态度。

从某种意义上说,这是社会舆论环境逼出来的结果

所以我现在看到某某家长的小作文,言称自己的孩子被歧视,被区别对待时,我都会等一等,让流言飞一会儿,看看是否会翻转。

如果你是家长,你孩子的老师与某些家长产生了纠纷,如果老师没有错,请大家能站出来支持老师;当然如果老师有错,也希望大家能够站出来指出,这也是为了学校。

学园的秘密(学校的秘密)(4)

三、为什么我孩子的老师很差劲,我们也反映了,但是就是换不掉?

第一,如果反映问题的只是个别几个人,很可能属于是你个人或者几个人对老师不满意,这种情况下学校是不会站家长的。

而且大概率,你觉得差劲,真的就只是觉得。

第二,即使反映问题的家长很多,但如果是态度问题或者教学方面的问题,前者学校会首先谈话,后者学校大概率会给一定时间,不会立即动老师的。

因为学校的班级课程安排都是一开学就做好的,一个萝卜一个坑,你不让这个老师教,让谁来教呢?谁愿意来教呢?

而且这两个问题都是可以改变的,尤其是后者,学校是要给一定的改进的时间的,不可能把一个老师一棒子打死的。

所以除非是非常大的原则性问题,违反了教师规范,违反了师德,否则学校肯定是要均衡考虑,不会轻易换老师的。

大家要客观的看待学校老师的好与坏,人都有千差万别,老师也不是圣人,自然会有负责与摸鱼、高水平与平庸的分别,一般学校在每年安排老师的时候,都会均衡安排,不会出现那种超强的班级配置。

即使培优班的老师,一般也会一个培优 一个普通班的担课。

这个时候,与其纠结老师的优劣,不如指望学校的制度、风气托底,在一个良好风气的学校,说白了就是名校,还是有比较卷的风气,怎么也会有底线,如果是在普通学校的话,找所谓的高水平老师,倒不如找个年轻老师比较多的班级,起码会有个负责的态度。

如果看这篇文章的有年轻老师,我作为一个过来人,给一个建议吧:

不管你身处什么样的学校,深入的研究教材教法、磨练教学技能、搞教科研,都不是一件吃亏的事情,与其因为学校风气不好、领导同事排挤这些事情自怨自艾,不如努力起来。

教育这个事是只要你做了就会有成效,本领就能提高,只要你做的多、坚持的好,本领是日积月累,长在你自己身上的

教育界也是相对公平的,用水平说话,用成绩说话。

你只要有水平,站在那里讲一讲,到底如何一目了然,你成绩好,你在学校说话声音就大一些,总是埋没不了的。

在学校这样一个业务部门,你教学水平牛逼,你人就牛逼!

加油!

学园的秘密(学校的秘密)(5)

四、关于学校到底是不是一个服务部门?家长到底要不要请老师们吃饭表示?

很多家长,包括社会舆论都会有这样一个认识——学校就是一个服务部门,老师本质就是服务业从业人员,靠学费发工资,态度好、服务好是应该的,就活该被家长们怼。

好吧,你看过哪个服务业、哪个服务业人员是能影响到甚至决定你孩子前途的?

某种意义上,老师的确是不创造价值,没有生产出任何一件有价值的器具,但老师培养的是社会劳动力。

某种意义上,老师自己挣不了钱,依赖的是纳税人的钱,但说实话,除了一些发达的一二线城市,大部分中西部城市老师依赖的是中央转移支付和本地的房地产,只靠家长家长交的税和每学期交的学费(小初阶段连学费都没有)老师都去吃西北风了,学校也别干了。

教育行业,尤其是公立教育系统,不是服务业,谢谢。

那么是不是就得把老师供起来,逢年过节上个供,请吃个饭呢?

倒也大可不必。

每年秋季开学时,都会有一个家长请客的小高峰,毕竟孩子在人家班里,不要求人家老师额外照顾,但是礼多人不怪,只求老师能够一视同仁,稍微关注下。

这是相当多家长的想法。

可怜天下父母心,这种想法我能理解,毕竟我也是为人父母。

但是吧,真大可不必。

老师都是比较辛苦的,好不容易有点时间,本来想着回家歇歇,陪陪家人,辅导下孩子作业,你来请吃个饭,老师跟你又不熟悉,又不欠你那顿饭,去了尬聊其实也挺没有意思的。

而且这种家长朋友,往往是通过学校一些领导的渠道来找班主任,班主任再把几科老师召集一下,人家老师不想来吧,领导说话了,来吧,心里又不乐意,这就叫平空生事啊。

吃了你的饭,老师以后见你娃,到底是管是不管,反而会纠结。

所以老师们都不太乐意去赴宴的。

说白了,与其这样不如告诫孩子,遵守纪律、尊重老师、认真学习更有效果

送礼也是一样的道理。

学园的秘密(学校的秘密)(6)

五、教学与教研,分数与理想,困局与突破

教育,是一个特殊的行业,教师,是一个特殊的职业,教学,也是一项特殊的工作。

特殊在于,教育的对象是人,目标是使人得到更好的发展

当然如果从一些传统的功利角度讲,教育是培养社会合格的劳动力的场所,但现在的社会发展所需要的合格劳动力标准也越来越高。

所以不管从哪个角度来讲,从上级主管部门、学术界、教师群体、学校领导、社会共识上来说,培养具有相当强能力的学生才是学校的根本任务,也是老师的价值所在

但问题是,现在的初中、高中阶段的教学,绝大多数人是不满意的。

大家都不满意,都认为现在的这种教育方式——分数游戏、内卷、超高强度学习,是不对的,无法有效的培养人,不是有效的教育。

但另一方面,大家又在这场游戏中欲罢不能,没有最卷只有更卷。

于是极其别扭的一幕就出现了。

专家们和上级教育部门总是在高喊教改,总是要求培养素质,甚至在课标强调素养,学校领导也在喊教改,在提倡培养学生的素养,在公开课、在各种场合,都要强调素养目标,家长和舆论也要求培养学生的素养,不要只唯分数论。

但事实上,上级部门考察一所学校行不行,看的还是分数,还是升学率,家长选择学校,看的也是分数和升学率,仿佛那些教改和素养直停留在公开课、论文、会议以及汇报材料上

原因很简单,因为资源有限、供给不变

在优质资源一直非常稀缺的情况下,竞争是难以避免的,那么见效最快的,或者说能够保底的,总是传统的教学方式。

改革口号人人都会喊,但是真正落地却需要极大的勇气,因为一旦考试成绩要波动,家长就会愤怒的去找校长的事了。

而且不少教改成功的学校,要么是学生水平较高,要么是叠加有高强度的学习压力,所以到底是教改的成功,还是高压的成功,就很难判断了。

从我作为老师的角度来说,我对所有的教改者都充满敬佩,不管是处于什么目的,能够勇于改革,都冒着极大的风险。

但从家长的角度,我却是对过于大刀阔斧的改革心存疑惧,现在的教育模式是长期形成的,在没有革新手段之前,你很难说哪种模式是一定有用,哪种模式就一定是落后的,严格来说,不同的课型、不同的科目、不同的学生情况,很难有一个一刀切的方案。

有些学校的教改步子迈的太大,除了一些优秀的学生可以接受,对于普通学生来说是有风险的。

大部分有一定情怀的教育管理者所进行的教改,目标其实放的很低,主要还是围绕着提升课堂效能,提升学习效率来入手,采取的措施一般也都是课堂形式强调学生参与、评价机制、教学常规的细化、校本教材的开发

经过这些年来的努力,相当多一部分优质学校,已经形成了较为一套较为良好的机制,下限很高,这就是为什么要选择名校的原因之一。

但即使如此,任何一项改革也都会增加老师的负担,提升对老师的要求,所以很多老师实际教学中未必就是完全按照学校的模式来进行的,但很多工作都可以向学校教学的主线上去靠。

学园的秘密(学校的秘密)(7)

六、衔接,一场0和游戏

熟悉我的朋友应该都知道,我是主张小初高一体化的。

如果放大到政策层面,我其实是主张加强本地教研部门的发言权,从高考、从大学人才需求的角度做出顶层设计——为了应对这样的需求,高中需要培养什么样的人才,如何培养?

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初中需要输入什么样的学生?

为了引导初中培养高中阶段真正需要的学生,中考应该如何引导?

在中考无法左右的情况下,是否应该给高中一定的自主权,使得高中可以录取自己想要的符合标准的学生,其本质仍然是引导初中培养相应人才。

初中同样,向上对接高中要求,向下对小学提出自己的要求。

使得整个教育系统自下而上有一个统一的培养目标,有一个明确的培养标准。

理想很丰满,但现实很骨感,小学、初中、高中直接并没有做到很好的衔接。

小学就不说了,没法说。

就说初中吧,初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目标其实是中考,而不是为高中输送人才。

于是你就会发现,初中教师、初中生把大量的时间花在备考上,但孩子们到了高中却发现空有一身屠龙之技却毫无用处。

中考就是本地内卷,有什么意义呢?

简直就是一场0和游戏。

哪个初中有多少人考上本地哪所高中,对于教育管理者而言毫无价值,真正有价值的是高考,起码是和外地区卷,和外地区抢名额。

一个地区的教育界,应该是以一个整体出现,不管你是小学、初中还是高中,都应该是以上一级的课标、考试要求为导向,高考成绩才是最终的体现。

但高考考上多少名校,对于一个地区真的有价值吗?

学园的秘密(学校的秘密)(8)

七、考上多少名校,就流失多少人才?——有些黑暗的真相

我记得看过一篇新闻,某个地区非常重视教育,但是越重视教育,该地区却越贫困。

我当时看到之后很困惑,为什么这样,难道不是教育兴邦吗?

等我到了一定年龄,这个事情我就明白了——中国太大了,你辛辛苦苦培养的人才并不能真为你所用,更多的是便宜了发达地区。

相信看我文章的很多家长都是如此:

来自于一个高考地狱省份的小城市,靠着奋发努力、刻苦学习考上了一所好大学,毕业之后顺理成章的选择最能够实现自己价值的地区——自然不会是故乡,为什么要让孩子再受二茬罪呢

从个人来讲,毫无问题。

但对于你的故乡而言,这就是一个有些黑暗的事实了:

投入巨资培养的人才都为别人做了嫁衣裳,最后没有一个回来的,城市慢慢的空心化,人才永远不够,最后成为大城市的供血机。

在人口老龄化,出生人数逐渐下降的当今,这几乎就是每个内地中小城市的现实。

这也可以为什么越是经济发达地区越重视教育,投资也越多。

因为它们投资培养的人才绝大多数可以留在本地,为本地继续做贡献,这是一笔非常合算的买卖,甚至好的教育也能帮助他们吸引人才。

所以我们会发现发达地区老师的待遇很好,而普通内地小城市的教师待遇并不像大家想象的如何优渥。

学园的秘密(学校的秘密)(9)

八、老师的待遇,薛定谔的猫?

关于老师的待遇,大家一直炒得沸反盈天,有人说老师过的很清贫,很苦,有人说你放屁,老师工资超级高,顺带还自己开班,挣得盆满钵满。

都对,又都不对。

都对,是说他们说的都是事实,都不对,是说他们看到的事实并不全面。

中国太大了,差距也太大了。

我们国家内部不同省市区的差距,也许比非洲国家和美国的差距都大。

作为经济发展附属品的教育,自然也会受其影响,是的,虽然我是一个教育从业者,我从来都不会高估教育的地位。

因此,越是经济发达的地区,教育的地位越高,溢价也越高,越是经济差的地区,教育越没有人重视,地位和收入在本地也越低。

就比如两个地区,深圳能够给老师开到几十万年薪,学校一年经费几个亿,是因为里面有大量地方财政支撑,一个欠发达地区,学校改善个教学坏境也许都没得钱。

所以就不要互相指责了,大家都不容易。

学园的秘密(学校的秘密)(10)

九、学校发的教辅,为什么我永远都没有听说过?

会有家长朋友有这样一个疑问,为什么我在网络听说的一些教辅,学校从来不用,用的都是一些没有听说过的教辅?

其中原因很多。

一方面现在学校的教辅管控很严格,很多都是走的当地新华书店渠道,是本省或者本地教育主管部门规定的本省出版社出的教辅。

另一方面有些教辅本身就走的不是零售路线,走的就是学校路线,时髦一点,就是人家直接是走的to B路线,而不是to C。

比如像是世纪金榜、红对勾、步步高这些,大致都是这个风格,你没有听说过,不代表质量不好。

这些教辅相较于我们家长比较熟悉的教辅,比如必刷题、一遍过来说,适用性可能更强一些,会带一些知识点解析或者例题,更贴合老师上课教学使用习惯。

真是没有想到,写着写着就不受控制的写了七八千字,大家随便看看吧。

还是那句话,地区有差异,我看到的未必是你看到的,你看到的未必是我经历的,所以,Peace&Love。

欢迎关注公众号:安然的数学小酒馆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