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意拆盲盒(别让盲盒监管成盲区)

随意拆盲盒(别让盲盒监管成盲区)(1)

司海英画

“你永远不知道自己会抽到什么”,靠着这份“期待感”,盲盒这几年迅速在年轻人中风靡,从最初的玩偶到口红、书籍、古玩、糕点等,“万物皆可盲盒”。

以往,各类盲盒与直接购买一件同类商品价格相差不大,玩的就是“惊喜”。但现在,如果你十几元就可以抽到一件衣服,甚至不乏是品牌服装,会不会认为自己捡到了大便宜?据中新网报道,经记者调查发现,一些打着“白菜价”“买到就是赚到”“绝对不亏”旗号的盲盒商家,商品“以伪充正”现象频发,甚至明目张胆地售卖复刻版鞋子、莆田潮鞋等假货。

据称,盲盒的概念起源来自日本的福袋,从2019年起日益火爆。之所以叫盲盒,是因为盒子上没有标注商品名称,只有打开才会知道自己抽到了什么。由此,笔者突然想到了“三无产品”这个大家都很熟悉的称谓,一般是指商品无生产日期、无质量合格证或生产许可证、无生产者名称,也有说法认为“三无产品”是指没有注明中文厂名、中文厂址、电话、许可证号等内容。根据我国产品质量法,生产、销售“三无产品”属违法行为,应受到相应处罚。而作为新生事物,很多“盲盒”似乎都能与“三无产品”沾上边。

必须强调的是,创新也好、模仿也罢,不售假,是放在任何正常的商业社会、商业形态都成立,也应该遵循的基本原则,这也是对知识产权的基本尊重;而遵守相关法律,更是生产、销售各个环节不可突破的底线。商家利用盲盒为卖点吸引消费者本无可厚非,但打着盲盒的旗号以次充好、以假充真,显然涉嫌违法。

我们欢迎新生事物,更鼓励业态创新,但无论哪种创新都不能逾越法律的边界。从监管部门到网络平台,都要加强监管、形成合力,不能让“盲盒”处于监管盲区,让无良商家以盲盒之名忽悠、欺骗消费者,扰乱正常的消费秩序。

作者:张阳

来源: 今晚报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