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姓中李姓有哪几个(百家姓历史名人)
百家姓
百家姓历史名人(三十一):李姓
65、李希烈:
李希烈(约750年—786年),燕州辽西县(今北京市顺义区)人。唐朝藩镇将领,淮西节度使李忠臣(唐朝藩镇将领)族侄。李希烈少时参加平卢军,颇有战功,李忠臣以为光禄卿。李忠臣被部将驱逐后,唐代宗以忻王李造(唐代宗李豫第十三子,唐德宗李适异母弟)为淮西节度副使,派李希烈为留后主事。唐德宗即位后,李希烈升为怀宁军节度使。建中二年(781年),山南西道节度使梁崇义(唐朝藩镇将领)勾结河北三镇(范阳节度使、成德节度使、魏博节度使)起兵反叛,李希烈奉诏讨伐,歼灭梁崇义部众。李希烈被封为南平郡王。
建中三年(782年),李希烈联合王武俊(契丹族,唐朝中期军阀)、李纳(唐朝割据军阀)、田悦(唐朝中期军阀)、朱滔(唐朝中期割据军阀)各自称王,公然反叛并囚禁名臣颜真卿(唐朝名臣、书法家),将其杀害。第二年年底,李希烈占领汴州(今河南开封),自称皇帝,国号楚。后刘洽(唐朝中期藩镇将领)击败李希烈,李希烈败退淮西。贞元二年(786年),李希烈的部将陈仙奇(唐朝时藩镇将领)毒死李希烈,归顺朝廷。
李姓图腾
66、李晟:
李晟(727年—793年),字良器,洮州临潭(今甘肃临潭)人。唐朝中期名将,左金吾卫大将军李钦之子。李晟擅长骑射,勇武绝伦,以良家子身份从军,跟随河西节度使王忠嗣征讨吐蕃,号称“万人敌”。李晟镇守西陲,屡立战功,累迁至左金吾卫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泾原四镇北庭都知兵马使,册封合川郡王。大历八年(773年),李晟入为右神策都将,宿卫长安。
建中二年(781年),李晟率军平定河朔三镇(范阳节度使、成德节度使、魏博节度使)叛乱。建中四年(783年),泾原之变(泾原镇士兵兵变,攻陷长安),李晟到奉天(今陕西乾县)勤王,拜尚书左仆射、同平章事、诸道兵马副元帅。兴元元年(784年),李晟收复长安,平定朱泚(唐朝中期将领)之乱,拜司徒兼中书令,领凤翔、陇右、泾原三镇节度使,行营副元帅,册封西平郡王,世称“李西平”。李晟驻守泾原,防御吐蕃进攻。贞元三年(787年),朝廷册封李晟太尉兼中书令,管理尚书省事务。贞元九年(793年),李晟去世,时年六十七岁。追赠太师,谥号忠武,配享唐德宗庙庭,图形凌烟阁。
李忱:大中之治
67、李忱:
李忱(810年—859年),初名李怡,唐朝第十七位皇帝,唐宪宗李纯第十三子,唐穆宗李恒异母弟。李忱于长庆六年(821年)获封光王。会昌六年(846年),唐武宗(李炎,唐穆宗李恒第五子,唐敬宗李湛和唐文宗李昂异母弟)病危,李忱为宦官马元贽等拥立(认为李忱好控制),登基为帝。出乎马元贽等的预料,李忱在位期间,勤于政事,整顿吏治,限制宗室和宦官,将死于甘露之变(宦官头目仇士良杀死朝廷要员)的郑注(唐朝大臣)、李训(唐朝宰相)之外的百官全部昭雪。
对外方面,李忱击败吐蕃、安定塞北、平定安南(今越南中北部),并接纳归唐的河湟,设置归义军。李忱为人明察秋毫,从谏如流,恭谨节俭,使局势稍安。大中十三年(859年),李忱因服用长生药中毒,于大明宫驾崩,享年五十岁。李忱在位十三年,谥号圣武献文孝皇帝,庙号宣宗,葬于贞陵(今陕西咸阳市泾源县境内)。史家把李忱统治时期称为“大中之治”。百姓称李忱为“小太宗”。李忱工诗善书,《全唐诗》录其诗六首。
68、李可举:
李可举,生年不详,回鹘阿布思部落人,回鹘族。会昌五年(845年),卢龙节度使张仲武(唐朝中晚期藩镇、将领)出兵攻破回鹘,李可举之父李茂勋率众投顺唐朝,颇得张仲武的器重,积功为郡王,御赐姓名李茂勋。乾符三年(876年),李可举继任卢龙节度使,割据一方。中和五年,部将李全忠(唐朝末年藩镇将领)反叛,李可举自焚而死。
李愬雪夜入蔡州
69、李愬:
李愬(773年—821年),字符直。洮州临潭(今甘肃省临潭县)人。唐朝中期名将,西平郡王李晟第八子。李愬有谋略,善骑射。元和十二年(816年),李愬出任唐邓节度使,参与讨伐割据淮西的吴元济(中唐时期藩镇割据将领,淮西节度使吴少阳之子)的叛乱。李愬于次年(817年),雪夜袭蔡州,生擒吴元济,平定淮西。战后,李愬以功拜山南东道节度使、上柱国、封凉国公。后李愬任武宁节度使、大败平卢李师道(唐朝中期地方割据军阀,平卢淄青节度使李纳次子),连战皆胜。
元和十五年(820年),李愬改任同平章事、昭义节度使、旋即改任魏博节度使。长庆元年(821年),李愬回洛阳养病,拜太子少保。同年病逝,年四十九岁。获赠太尉,谥号“武”。会昌六年(846年),李愬配享宪宗庭庙。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