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啥事是一顿吃解决不了的(没什么问题是吃一顿解决不了的)

没有啥事是一顿吃解决不了的(没什么问题是吃一顿解决不了的)(1)

人是环境的产物。

在缺乏觉知和指导的情况下,我们总会凭感觉地认为身处环境中的一切都是正常合理的。

无论是吃穿住行的内容,还是学娱睡动的方式,通常都不会觉得有什么问题。

甚至我们还会以自己身处的时代为傲,认为当今的生活方式比前人更科学、更先进。

然而这些感觉并不总是正确的,至少在饮食上值得商榷。

因为我们的基因和1万年前的祖先几乎一样,而我们的饮食结构却在现代食品工业的改造下发生了剧变。

在1万年之前的漫长时光里,祖先们只能从动物身上得到脂肪,从当季的植物和浆果中获得天然的糖分。

因此在他们的饮食结构中脂肪约占75%,蛋白质约占20%,而碳水化合物只有5%。

这也是我们身体基因比较喜欢和适应的比例,遵循这种高脂低碳的饮食结构可以使我们的身体和大脑都处于最佳状态。

没有啥事是一顿吃解决不了的(没什么问题是吃一顿解决不了的)(2)

然而在过去的50多年中,人类的食物链被现代食品工业的兴起彻底改变了(我国因发展晚,现代食品工业大约在20多年前才逐渐兴起)。

碳水化合物由原来的5%迅速增加至60%,而脂肪也由原来的75%缩减至20%。

这些来自美国专家的推荐数据虽不完全准确,但与现今世界的基本现状也相差无几。

在人们的观念中,筋道的面条、香甜的面包、美味的蛋糕、可口的饮料都是难以舍弃的美食,而脂肪和胆固醇则要远离。

可谁知道这种高碳水化合物和低脂肪的饮食已经对我们的身体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它使我们不经意间远离了健康苗条的身体、清晰灵活的思维、积极饱满的情绪。

而肥胖、糖尿病、阿尔茨海默症、抑郁、焦虑、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等各种问题和疾病却接踵而至……

人们习以为常的饮食习惯其实早已偏离了基因的喜好,时时刻刻都在损耗着我们的生活质量,而我们对此却毫无觉知。

好在戴维·珀尔马特(David Perlmutter)博士通过30多年的脑部疾病研究为我们弥补了这方面的认知缺陷。

他让我们从几个深信不疑的饮食误区中走出了来,并提示我们只要稍微改变一下饮食,就能让自己变得更加健康苗条、聪明长寿。

比如轻松的永久性瘦下来,整日更有活力,睡眠更好,效率和创新能力提高,记忆力更好,头脑更敏锐,以及性生活更如意等等。

这种低成本高回报的改变,对于个体成长来说,是何等划算且有意义呀!

没有啥事是一顿吃解决不了的(没什么问题是吃一顿解决不了的)(3)

高碳水化合物的真相

在人类99.9%的饮食历史中,几乎是不存在碳水化合物的。

事实上人类饮食对碳水化合物的需求其实为零,我们可以在碳水化合物最低的条件下生存,因为肝脏就能够合成身体所需的碳水化合物。

而现在我们却被这样的食物四处包围,身边随处可见精制面粉做成的食品、大量含淀粉的食物,以及汽水、啤酒、果汁等液体碳水化合物。

遗憾的是,绝大多数人对此认识有限,且人们普遍认为这只是简单的饮食习惯问题,不必深究。

但作为一个有追求的现代人,我认为非常有必要去了解我们身体的运作机理,以及高碳水化合物对它的影响。

因为这事关我们能否在未来占据更多的生存优势,所以你最好引起重视。

众所周知,我们整个物种之所以能够存活,是因为体内细胞能够利用葡萄糖作为能量进行供能。

因此在漫长的进化中,我们的身体发展出了一种将食物燃料转化成葡萄糖的能力。

即身体能够将食物的三大主要来源——脂肪、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转化为葡萄糖。

但三者当中,碳水化合物的转化速度最快,因为它是一个更直接的反应,而转化脂肪和蛋白质需要消耗更多的能量。

没有啥事是一顿吃解决不了的(没什么问题是吃一顿解决不了的)(4)

所以当我们吃下食物,特别是吃了大量由精米精面或精制糖做成的现代工业食物后,血液内的葡萄糖就会在短时间内迅速增加。

你可能对“迅速”两个字没什么概念,但是当你知道自己吃下面包后的血糖提升比直接吃糖还要迅猛时,你就大致有数了。

因为白糖的升糖指数为68,而全麦面包则达到了71(参考值为100),所以我们的血液会在进食后的短时间内涌入大量的葡萄糖。

然而葡萄糖并不能被细胞直接吸收,它必须经过胰岛素的允许才能进入细胞。

所以当我们吃下大量高碳水化合物时,胰腺就得拼命工作,在短时间内释放出远超出正常水平的胰岛素来应对这些葡萄糖。

没有啥事是一顿吃解决不了的(没什么问题是吃一顿解决不了的)(5)

如果我们每天都习惯摄入大量的高碳水化合物,那么一系列的问题就来了:

首先它会使我们肥胖,因为胰岛素是把双刃剑,它既能护送葡萄糖进入细胞,也会促进脂肪的形成和储存,并抑制脂肪的分解。

所以胰岛素水平越高的人就越容易胖,而这也正是绝大多数现代人肥胖的真正原因。

其次无法被吸收的葡萄糖滞留在血液中会引发高血糖,而高血糖会引发一种叫作“糖化作用”的反应。

这种糖化作用会使身体组织和细胞变得僵硬,并失去弹性,其中也包括大脑组织和脑细胞。

所以你的皮肤变差或头脑反应变慢、记忆力变差不是没有原因的。

同时滞留在血液中的葡萄糖会像一块块破碎的玻璃片在人体内四处游荡,形成各种炎症。

或许你左膝盖长期的疼痛和喉咙不明原因的异物感就是这些炎症在作怪。

没有啥事是一顿吃解决不了的(没什么问题是吃一顿解决不了的)(6)

如果我们体内的胰岛素水平长期处于高位,还会产生一种“胰岛素抵抗”的疾病。

这种病很好理解,就像你觉得香蕉味道很好,但是让你每天都吃上十斤,你就会十分抗拒,甚至见到香蕉就想吐。

细胞也是这样,如果长期暴露在高水平的胰岛素中,它就会对胰岛素变得麻木,不再接受胰岛素送来的葡萄糖了。

这也是糖尿病形成的原因。

而“胰岛素抵抗”还会触发大脑形成一种可憎的斑块,这种斑块由一种奇异的蛋白质积累形成,从根本上劫持大脑,取代正常的细胞。

长此以往,我们的大脑就会不可逆地变傻变笨,然后默默地走向阿尔茨海默症(老年痴呆症)。

没有啥事是一顿吃解决不了的(没什么问题是吃一顿解决不了的)(7)

事实上,按照大自然原本的设计,我们在有生之年应该能一直头脑灵活,大脑应该运转良好直至我们生命的最后一刻。

而如今,越来越多的人在生命中途就开始走向不可逆的认知衰老,殊不知这一切都是因为我们饮食不当引起的。

然而坏消息还不止这些,与现代高碳水化合物食品相伴的往往还有大量的麸(fū)质。

麸质是这个星球上最常见的食品添加剂之一,它像空气一样普遍存在,但我相信很多人从来都没有听说过它。

但你只要将小麦面粉和水混合,在手中揉捏成一个面团,然后用水冲掉淀粉和纤维,就能得到一团黏黏的麸质蛋白球。

说白了它就是一种胶,这种胶会让食物变得蓬松、柔软、有嚼劲口感,是现代食品工业让食物更加吸引人的法宝。

事实上,面包的松软和手工面的筋道就是它的功劳。

然而麸质的这种“黏”性不仅会干扰营养的分解和吸收,它在肠道中留下的糊状残渣还会引发免疫系统无差别的攻击。

这种攻击会损伤到神经系统,从而引起呼吸不畅、偏头痛、抑郁、活力下降、思维迟钝等一系列意想不到的问题。

毕竟它从来没有在我们祖先的饮食中出现过,因此大多数人都会对麸质有些过敏反应。

但即使如此,人们还是对这样的食物趋之若鹜。

因为它在胃中会被分解为一种多肽混合物,这种混合物能穿过血脑屏障与大脑中的吗啡结合,产生一种令人愉快的感觉并上瘾。

所以那些以面食为主的人在同时面对馒头和米饭两种主食的时候,通常都会毫不犹豫地选择馒头,毕竟大米是不含麸质的。

从现实结果看,生活中以面食为主的人在老年也更容易患上阿尔茨海默症。

比如樊登就曾在《读懂一本书》中提到这样一个事实,他说过年回西安走亲戚的时候,发现很多人家里都有阿尔茨海默症患者。

可见麸质与高碳水化合物的“绝佳”组合,已经使现代人不自觉地陷入其中,欲罢不能。

然而它却是我们健康与聪明的无声杀手,如果你了解真相,必然会主动告别一时的快感,让自己远离风险。

没有啥事是一顿吃解决不了的(没什么问题是吃一顿解决不了的)(8)

脂肪的误解

1947年,人民解放军在沙家店战役中打了个大胜仗,已经三天两夜没睡觉的毛泽东对卫士长李银桥说:“这段时间用脑太多,你想想办法,帮我搞碗红烧肉,要肥的,补补脑子。”

不明情况的人可能认为毛泽东只是想找个借口解解馋,实际上他的理由是对的,而且还非常科学。

因为人类大脑的70%以上是由脂肪构成,而脂肪也被认为是大脑的超级燃料。

脂肪不仅能让脑部的运作更加高效,也会让我们的身体更加紧实。

毕竟在过去的200多万年里,我们一直吃的是高脂肪饮食,脂肪自然成了人体新陈代谢首选的燃料。

用它做燃料不仅比血糖效能更高,细胞也能更加茁壮的成长。

而且某些维生素,尤其是维生素A、维生素D、维生素E和维生素K需要脂肪才能被人体有效吸收。

因为这些维生素无法溶于水,它们只能与脂肪结合后在小肠中被人体吸收。

但即使表明这么多好处,人们也未必愿意真心接受脂肪,毕竟在大众的观念里,吃下去的脂肪会变成身上的肥肉。

这恐怕是饮食世界里最大的一个误解了。

事实上,人的肥胖与摄入的脂肪几乎毫无关系,而与我们对碳水化合物上瘾有密切的关系。

如果我们能将碳水化合物限制在绝对必需的范围内,并且用美味的饱合脂肪和蛋白质补足。

我们的身体就能够重新编码出生时所设定的基因,这会赋予我们敏捷的思维和轻松燃烧身体脂肪的能力。

没有啥事是一顿吃解决不了的(没什么问题是吃一顿解决不了的)(9)

回归高脂低碳

总体来说,低碳水化合物和高脂肪的饮食才是人体根本上的需要和渴望。

如果你真的希望自己能在未来占据更多的生理优势,那从现在开始就远离那些精制的、深加工的碳水化合物食品吧。

通俗地说就是少吃那些商品或产品,多吃真的食物,比如富含脂肪和蛋白质的鱼、肉,以及水果和蔬菜等。

虽然水果和蔬菜中也有碳水化合物,但它们混合在不容易消化的纤维中,需要较长的时间才能被分解。

所以葡萄糖会逐渐缓慢地释放到血液中,不会带来不良的影响。

另外脂肪也分好坏,最好选优质的脂肪,尽量避免精炼植物油、反式脂肪酸、omega6等等。

如果你希望了解更详细的饮食细节,我建议你亲自读一下戴维·珀尔马特博士的《谷物大脑》。

一旦你开始实践科学饮食,也必然会对食物包装上的「营养成分表」更加敏感。

在此之前,你可能从来没有注意过每个合法的食品包装上都有一个“小方框”。

没有啥事是一顿吃解决不了的(没什么问题是吃一顿解决不了的)(10)

而这个小方框内标示的项目正是我们人类的三大食物来源——脂肪、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

没有啥事是一顿吃解决不了的(没什么问题是吃一顿解决不了的)(11)

有了现在的这些知识,你就能从它们的比例中一眼看出这个食品是否有利于健康。

***

人是环境的产物。

我们总是随环境“摆布”,做身边能做的事情,吃身边能吃的东西,且不自觉地选择那些更舒适、更美味的选项。

所以我们沉迷于唾手可得的娱乐资讯,沦陷于随处可见的高碳美食。

然而我们吃下什么,就会成为什么!

我们没有理由不去关注自己的身体由什么组成。

毕竟身体是我们成长最直接最贴身的环境,任何一点微小的优化,都会产生长期的影响。

如果一个人沉醉于提升认知,却从不关注身体与大脑的健康,无异于舍近求远。

好在我们可以学习,可以用知识让自己保持觉知,让自己有机会去纠正那些天然默认但可能并不正确的选择。

所以,无论是轻断食还是高脂低碳的科学饮食都值得我们去学习和实践。

尽管我们在现实中无法完全做到高脂低碳,但只要心中明了,持续选择,就必定能将身体和大脑的健康天平倾向有利的一侧。

有了这样的基础保障,我们想要的人生幸福一定会来得更快!

没有啥事是一顿吃解决不了的(没什么问题是吃一顿解决不了的)(12)

特别感谢

中科院创投MD 陈钰璋 的指导

本文参考资料

《谷物大脑》

祖先与现代人的饮食结构 P5

过去的50年中食物链迅速地彻底改变了 P37

健康的饮食会让我们更容易实现理想中的目标,比如轻松的永久性瘦下来…… P14

人类历史中99.9%是饮食中不存在碳水化合物的时期 P10

人类饮食对碳水化合物的需求为零…… P46

转换、吸收葡萄糖原理 P6

白糖的升糖指数为68,全麦面包为71 P39-40

胰岛素工作机制 P6

胰岛素可促进脂肪的形成和储存 P7

糖化作用 P57

胰岛素抵抗会形成斑块,取代正常的细胞 P8

按照大自然原本的设计,我们在有生之年应该能一直头脑灵活…… P94

如何得到一个麸质蛋白球 P25

麸质的“黏”性会干扰营养的分解和吸收 P26

多肽混合物会让人上瘾 P37

人类的大脑由70%以上的脂肪构成 P60

脂肪被认为是大脑的超级燃料 P64

脂肪是一直人类新陈代谢的首选燃料 P46

脂肪让我们身体紧实 P143

脂肪对脑部的高效运作十分重要 P11

脂肪做燃料不仅比血糖效能更高,细胞也能更加茁壮的成长 P144

维生素需要脂肪才能被人体吸收 P61

将吃下脂肪与长出脂肪等同 P46

重新编码基因,赋予你敏捷的思维…… P69

低碳高脂是人体根本上渴望和需要的 P44

蔬菜和水果中的碳水化合物不会快速提升血糖指数 P77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