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用生命铺实脱贫路(牧民下山过上新生活)
澎湃新闻记者 胥辉
扶贫干部刘永杰在贫困户家走访。 本文图片 澎湃新闻记者 胥辉(单独署名的除外)
62岁的泽仁扎西离开热拉村,坐着儿子的汽车去了康定。在此之前,泽仁扎西和祖先们一样,一直在他出生的那片牧场上来回迁徙,年年月月,周而复始,最远也只到了理塘县城。
12月6日,四川省甘孜州公安局民警、理塘县木拉镇热拉村第一书记刘永杰告诉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因长期在高原上放牧,紫外线对眼角膜和结膜上皮造成损害,泽仁扎西患上了雪盲症。作为村里的贫困户,他享受到了政府的医疗救助,医疗费用全报销。
刘永杰说,不仅困扰泽仁扎西多年的高原病得到了很好的治疗,2019年泽仁扎西一家还享受了政府的易地搬迁政策,从牧场上搬进了政府新建的安居房。居住环境变好了,家庭经济收入也增加了,一家人迎来了崭新的生活。
扶贫民警、热拉村第一书记刘永杰。
理塘县木拉镇热拉村,位于甘孜州理塘县东南面,距离镇(乡)政府9公里,距离理塘县城80多公里,海拔3600米,高寒气候和偏僻的地理环境,一直制约热拉村的发展。全村农牧民272人,一直以来只能种植青稞、土豆、豌豆等农作物,而经济收入主要靠放牧及采挖虫草、松茸和药材,此前一直属于贫困村。
刘永杰说,脱贫攻坚开始以后,政府加大了基础设施的投入和建设,以前的短板正在变成优势。当地良好的生态环境、丰富的旅游资源,正在成为他们打开致富之门的钥匙。特别是最近,丁真火了之后,外面更多的人认识了理塘,这让他们看到了乡村振兴的更多希望。
国家是“后台”
2020年的第一场雪,比以往来得更晚一些。12月6日,阳光照耀下的热拉村,雪已消融,只是四周山林里还残存着部分积雪,河水涨了。
此时的川西高原,正是农闲时节。不少年轻人外出务工了,留守在村里的人们走出家门,在院门前、在山坡上沐浴着阳光,等待春耕时节的到来。
泽仁扎西坐在门前的长凳上晒太阳,见刘永杰一行人出现在门口,瞬间脸上笑容绽放,被雪盲症困扰的眼睛眯成了一条缝,他一边用藏语打招呼,一边将客人迎进了门。刘永杰说,现在已经习惯泽仁扎西的热情了,起初他可不是这样的。
刘永杰说,他刚到热拉村任第一书记的时候,政府给泽仁扎西一家新建的安居房已经建成,但他拒绝搬迁。刘永杰的第一个工作任务就是动员他搬进新房。
最初,刘永杰每次上门做工作,泽仁扎西从没给过他好脸色。第一次去的时候,他板着脸,一句话没说,直接把门关上,刘永杰就默默地离开了。过几天,他又去了,泽仁扎西仍然不搭理他。第三次,他趁着泽仁扎西放牧的时候去,在野外,泽仁扎西不能将他拒之门外,刘永杰跟着他,把搬迁对他一家人的好处都讲给他听。最初泽仁扎西也是充耳不闻,刘永杰是有备而来,将泽仁扎西家里的情况和现在的生活环境仔细做了一番对比。经过10多次的走访,反复做思想工作,泽仁扎西终于动摇了。
泽仁扎西家的旧房子,是土石堆成的墙院,上面盖上篷布,一家人就住在里面。没有水、电,常年靠着炉子取暖,睡觉时干巴子(灌木树枝)往地上一铺,搭上被子就睡,非常潮湿。
长期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生活,和不良的生活习惯给身体健康造成极大影响,泽仁扎西和妻子都落下一身高原病——风湿、关节炎、胃病,还有雪盲症等,一年很大一部分收入都用在了就医吃药上。
泽仁扎西放牧的地方到乡镇上有20多公里,每次出去购物,除了生活用品,还要买很多药品回去,他不会骑摩托,只能骑马出去,每次骑半天。因为路途遥远,一年他只出去三五次,妻子则一年都难下一次山。
泽仁扎西有一个儿子,不愿继续过游牧的生活,长大后就到外面去打工了。结婚后没几年,儿媳妇和儿子离了婚,带着两个孙子回雅江县的娘家了。离婚的大致原因,也是不适应山上的生活,关键是两个孩子在山上根本无法入学。
刘永杰把泽仁扎西家所有问题都给他捋了一遍,帮他分析,下山居住无论购物、就医,还是生活,都比较方便。泽仁扎西不是想不到这些好处,只是不愿意放弃祖祖辈辈一直延续下来的生活方式。确切地说,是害怕改变。
最终打动泽仁扎西的,是刘永杰一席话。刘永杰对泽仁扎西说,你们希望过好日子,党和政府更希望你们过上好日子。不然,国家不会花费这么大的代价来扶贫。国家是你们的“后台”,一定会保证你们的日子越过越好的。一席话,打消了泽仁扎西最后的顾虑,决定下山了。
牧民进村后的新生活
刘永杰说,这里的老百姓自古以来非常勤劳,为什么很多人始终贫困?其中一个主要原因就是住得比较偏远,热拉村就是木拉镇最偏远的一个村子,泽仁扎西一家更是长期游离在村集体以外。因此,他们的劳动产品变现很不容易。只要能解决这个问题,日子自然就好过了。
这边的牧民养的都是奶牛,数量不多,主要是获取奶制品,但由于地处偏远,并不好交易,都是自给自足。经济收入则主要靠采松茸、菌子、虫草、药材。但是同样的产品,因为地理限制,所获得的回报跟别的地方也不一样。泽仁扎西知道,下山是有利于家庭经济发展的。2018年底,泽仁扎西一家终于搬进了村子。
如今,泽仁扎西一有空就坐在院子里晒太阳,他进入村子后的最大感受就是“可以天天晒太阳”。村干部说,他以前在放牧的地方,一年四季都在山沟河谷中来回搬迁,只有正午才有阳光照射。所以,他特别喜欢阳光。现在住在村里,太阳可以从早照到晚。
泽仁扎西通过翻译告诉澎湃新闻,现在他家每年种植1亩土豆,2亩青稞,还有集体经济马铃薯分红,驻村干部帮助他们往外卖奶制品。虽然下山时牛卖了10头,现在只有8头了,但一年下来,收入却增加了一两万元,人均收入达到8000元左右。家里有了电视,洗衣机。
最重要的是,现在村里出门就是水泥路,汽车可以直接开进家院子里。今年村里还安装了80盏路灯,晚上出门也不用摸黑了。村子后面,新建了移动电话信号站,不用满山找手机信号和外面联系了。
由于家里的条件好了,儿子也不去外面打工了,回到家里种地,平时放牛,采松茸、虫草、药材,收入比在外面打工还可观。当地昼夜温差太大,无法正常种植蔬菜,以前住在山上,几乎很难吃到蔬菜,现在政府为每家人建了蔬菜大棚,一年四季都可以种植蔬菜,吃不完的还可以卖到镇上去,这也是一笔收入。
2019年9月30日,泽仁扎西一家正式脱贫。脱贫之后,泽仁扎西的儿子就去买了一台汽车,虽是一台比较便宜的二手车,但出门方便多了。今年10月份,泽仁扎西第一次坐着儿子的车去了甘孜州府所在地——康定。这是他到目前为止,去过的最远的地方。
虽然去康定是求医,治疗雪盲症,但整个行程他都非常开心。作为贫困户,他享受国家医疗救助,治疗费不用自己掏钱。康定非常漂亮,他很喜欢。在此之前,他的父辈们一生都不曾走出过理塘。
泽仁扎西喜欢在院子里晒太阳。
扶贫两年,热拉村旧貌换新颜
刘永杰说,这里的扶贫工作虽然艰难,但也比较单纯。“艰难”是因为地理位置偏僻,基础设施建设和投入占用了扶贫的主要财力和精力,“单纯”是因为这里的老百姓都很勤劳,他们的主要工作就是为老百姓搭台,同时改变传统生产、经营观念,引导他们科学生产、健康生活。
“这不是一朝一夕改变的。”刘永杰告诉澎湃新闻,他是热拉村的第三任“第一书记”,他记得某任书记离开、他来接任的那一天,老百姓们都来为前任书记送行,场面非常感人,这无形中给了他很大的压力,“老百姓心里有比较的,我必须要干好”。刘永杰上任之后,村里的安居工程已经完成,他主要动员易地移民搬迁的牧民入住。平时,他的工作就是跑项目、落实项目。两年来,他搞定了村里的亮化工程,修建了入户公路和产业道路,建好了村活动室、卫生室、电磨房和手机信号塔,以及200平米的幼儿园和4.5公里防野生动物围栏,还有49座蔬菜大棚等。
这些都是村里老百姓一起出工出力,跟着他们村干部一砖一瓦新建起来的。“我都变成半个泥水匠了。” 刘永杰说,每天除了劳动,他们还不断在乡村之间来回跑。刘永杰从甘孜州公安局下派热拉村之前,为方便接送家里孩子上学,购买了一辆轿车,不料刚拿到车就被下派了,他就开着新车来扶贫。
两年时间,刘永杰的车在热拉村到木拉乡(镇)9公里的山路上来来回回,跑了6万多公里,新车如今变成了旧车,热拉村却旧貌换了新颜。
2019年,热拉村23户建档立卡贫困户125人已全部脱贫。一个年人均收入一两千元的村子,脱贫之后人均收入提高到了七八千元。现在最大的问题是,如何巩固和发展下去。
热拉村在一个并不陡峭的山坳里。刘永杰说,春天这里是一片花的海洋,整个村子都被鲜花、草甸包裹着,非常漂亮。村对面就是松茸山,再往里走就是虫草山、原始森林。几公里外,还有一个天然温泉,他隔三差五就组织村民去那里洗澡,非常健康。
春夏时节的热拉村。 刘永杰提供
而且,这里的野生动物非常多,与人也很亲近。因为距离原始森林近,他坐在村办公室里,就能看到成群的藏马鸡,还有狼、黑熊、野猪、小熊猫、豪猪、猫头鹰等各种野生动物。一次,他开车到村口,碰到了一头“四不像”(麋鹿)。刘永杰眼里,这就是一个世外桃源。
他最焦虑的是,热拉村虽然漂亮,而且资源丰富,环境好,但是很少有外地游客涉足。“还有我们的奶制品,一定不差,绝对的良心产品”,但如何让外面的人知道,他一度无比困惑。
前段时间,他在网上看到理塘一个叫丁真的小伙子突然火了,而且已经成为理塘的旅游形象大使。他如今最大的盘算就是,如何让丁真为热拉村代言一次,让更多的人知道热拉村,让热拉村走向世界。
责任编辑:徐笛
校对:施鋆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